甘肃庄浪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30柳凯春
柳凯春
(甘肃省庄浪县自然资源局,744699)
贫困山区自然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甘肃省庄浪县是国家山区贫困县。近年来,在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全县按照产业脱贫的思路,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实现了苹果适宜区全覆盖,依靠苹果产业实现了脱贫摘帽,全县14个果园重点乡镇发展苹果65万亩,其中,结果园33.7万亩,幼龄园31.3万亩,2019年苹果总产值达到20亿元,人均纯收入4870元。苹果已成为庄浪县的主导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当前,庄浪县苹果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市场环境、农村人口结构和果树管理方式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立地条件差
(1)山地多、川地少。庄浪县90%的苹果园为山地,山地苹果园行株距一般为5米×3米,品种多为富士,乔砧,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用工量大,工作效率低,有些管理措施滞后。
(2)小气候明显。山区地形复杂,昼夜温差大,一方面,苹果含糖量高、硬度大;另一方面,春季土壤解冻时幼树容易抽条。山区土壤贫瘠干旱,苹果树容易提前进入衰老期,大小年严重。
1.2 生产动力不足
近年来,由于务工、陪读人数的增加,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外出,留守人员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从事果园生产的多为50~70岁老人,管理技术差,部分管理无法完成,更做不到细致全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农村扶贫力度的加强,部分群众产生依赖思想,依靠政府扶贫救助,没有内生动力,果园管理不积极,挂果少,品质差,价格低,甚至无人收购。
1.3 果园管理不科学
果园管理的各项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我们要掌握果树生长的规律,科学地管理。目前,很多果农不把管理果园当作主业,有时间才去果园干活,其他活儿忙就不管果树:秋季不施基肥,冬闲时施;夏季不拉枝,秋季满树冒条,冬季天天修剪,满地都是树枝,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没有获得经济效益。
2 对策
2.1 品种改良
对放任树和幼树进行高接换优。高接品种以短枝型富士苹果为主,如烟富6号、礼泉短富、宫崎短富,也可适当嫁接一些元帅系品种,如新红星、首红。高接后第3年挂果,第4年进入初果期,株产量15~20千克。5年生以下的树,一般在距离地面20~30厘米主干处高接;5年生以上的树,可留2~4个主枝,在选留的主枝和主干上高接。嫁接后要注意抹芽和嫁接口的保护。新梢长80~100厘米时,拉至70°并绑缚固定,以后根据生长情况调整角度,不可一次性拉平。
2.2 低产园改造
进入盛果期后树冠郁蔽、结构紊乱、光照恶化、结果部位外移的乔砧果园、该结果而不结果的果园、结果后经济效益不佳的果园,应当改造。方法包括落头、提干、疏枝和间伐,通过这些措施控制树冠,缓和树体生长势,打开光路,提高树体营养积累,促进花芽分化。疏除大枝后仍然无法解决光照的果园,应该间伐。果树改形后,要加强生长期的管理,及时摘心、拉枝、疏枝、扭梢、刻芽、抹芽等。
2.3 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市场
目前,庄浪县苹果放任园、撂荒园、低产园仍大量存在,一方面是因为果农不重视管理,另一方面是因为果农不会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果农去优秀果园进行现场培训、观摩学习,提高果农技术水平,转变思想观念。近年来,庄浪县每年进行赛园赛果活动,各果园乡镇也在本乡内组织开展赛园赛果、果品展销等活动。例如,李润村结合华能公司扶持项目建成展厅,本村果农用来展评自己的苹果。这些活动既调动了群众管理果园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果农的技术水平。同时,庄浪县与天津市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果品展销等活动,每年组团参加甘肃省及山东、浙江、广东、重庆等省市举办的农产品节会、苹果节会,拓展了苹果的销售渠道。
2.4 土地流转补短板
对于撂荒果园,应当鼓励果园大户承包管理,或者进行土地流转,由果业合作社管理。杨河乡李润村润安合作社与广东果谷公司合作流转了600多亩无人管理的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