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三彩器发展成因及艺术特征浅析
2021-03-24叶智颖
叶智颖 刘 蕾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唐三彩概述及出现原因
1、唐三彩概述
唐三彩出土地主要为洛阳、西安和扬州,属于低温铅釉彩陶陶器,通常在高岭土胎或陶胎上施以黄、绿、赭三种颜色的釉陶,故称三彩。三彩器物的釉色不透明,有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色彩复杂多变,但讲究层次、布局、对比与衬托。唐三彩胎质方面介于比瓷器粗而又比釉陶细之间,胎体吸水性大。唐三彩釉为软玻璃釉,含铅量高,按需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搭配。唐三彩采用二次烧成法制成,先在1100℃高温下烧出素坯,然后施釉,再经800~900℃低温烧制而成。
2、唐三彩出现的历史背景及社会原因
三彩的产生是前朝汉魏铅釉陶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艺术成就远超之前朝代的陶器。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它处在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唐朝封建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经济与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国力充裕,统治阶级的奢靡之风也日益膨胀,明器陪葬习俗与丧葬亦讲究规制、场面,陶瓷业随着需求刺激,也得到发展,唐三彩的出现是这种时代的必然产物。
二、唐三彩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1、唐三彩发展阶段
唐三彩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兴盛和衰落三个时期。初创期是武德年间至武则天执政时期,即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此时的三彩器形制简单,品种较少,多为单一色釉多在挂釉后彩绘。公元8世纪初至8世纪中叶,即唐中宗至唐玄宗统治时期是唐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了烧造的最高水准,国力强盛,自唐开元始(741年),厚葬之风盛行,为三彩发展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其品种丰富,产量多,需求量大,质量高。公元8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皇权衰弱,经济凋敝,社会不稳定,民不聊生,由此作为主要随葬明器之一的唐三彩发展也开始渐趋衰弱,直至退出工艺美术的主流大舞台。
2、唐三彩种类
唐三彩主要作明器,以人物、动物和器物为主要类型;另少部分作日常生活用具。三彩陶器是写实的,是自然实物的再现,可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的生活形态,令人倍觉亲切自然。唐像造作精细而表现真挚,动作丰富,唐代明器是人物像与动物像的成熟时代。三彩器也有不少是仿造金、银器的,如胡瓶、凤首壶、牛首杯、象首杯等,很多是中亚、西亚一带的器形,可见唐三彩也折射出东西方经济文化沟通交流。
图1 三彩胡人俑·唐高61cm(故宫博物院藏)
2.1人物俑
明器类三彩釉陶陶塑人物俑塑造时多采用写实的手法,人物表情生动传神,其品种包括文臣、武将、贵妇、男僮、侍女、商贾、艺人、胡人、天王等种类。
中国古代工艺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多以汉人为主,但唐三彩中出现了诸多罕见的胡人俑(图1),足以见得大唐的开放融合。胡人俑主要包括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及外来的波斯人、大食人和非洲的昆仑奴,他们的外貌、形态等都各不相同,造型独特且丰富多样。
2.2动物俑
动物俑出土数量仅次于人物俑,动物俑在塑造时尤其注重装饰性线条的使用。各种牲畜,如马、骆驼、猪、牛、羊、狗、鸡等应有尽有,栩栩如生。
马俑 三彩马俑最具独特性,其独特的造型和矫健神骏的性格堪称精美绝伦。工匠们在塑造三彩马俑(图2)注重整体塑造和局部刻画相结合,抓住了马的内在神韵,骨骼粗壮,健美强劲,或仰首嘶鸣,或缓步前行,造型丰富多样,整体上迸发出一种活力。
骆驼俑 骆驼是唐朝与西域邻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主要工具。唐三彩骆驼俑造型新颖多样,或卧、或立、或行走、或驮物侧卧、或负重欲起,极具独特性。如故宫博物院藏三彩骆驼(图3),高80cm,骆驼引颈昂首,颈部鬃毛刻划细纹组合,施褐色袖;双峰划线,施褐釉,两战之间加鞯,图案丰富,刻画细致,上涂绘绿、红色釉,四足立于一方形板上,身及四足素面,与施釉部分色彩对比强烈。
2.3日常生活器皿
唐三彩日常器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社会生活场景。其装饰题材富有情趣化,装饰手法多样,体现了盛唐时期民间传统的审美理念。在造型上继承了前代艺术传统,还吸收了邻国日常器皿的一些造型式样,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既具有艺术魅力,又具有异域风情。
日常器皿主要有水器、酒器、饮食器、文具、家具及建筑模型等。包括各种壶、杯、盘、盒、炉、柜、枕等,样式新颖,色彩绚丽,需求量大。
3、唐三彩装饰方法
三彩器多采用轮制成型,广泛使用捏塑、雕刻、印模作人物俑。一些较复杂的人俑和动物造型及其饰物,分段塑造再粘接,以此产生浮雕的效果。唐三彩采用工具描绘几何图案、在堆贴物上施釉等装饰手法,唐三彩的装饰手法也受当时漆器、绘画、雕刻等工艺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代陶瓷烧造技术、工艺水平均已达到相当成熟和先进的程度。因而可以说唐三彩是融雕塑、绘画、陶艺为一体且代表了盛唐气象的工艺品。
4、唐墓三彩器的时代信息
唐三彩是唐代多色釉的陶制艺术品,在中国陶瓷史和雕塑史中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由于唐代厚葬的习俗,使得唐代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唐三彩陶制品,这些唐三彩制品最直观、最生动、最全面、最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风俗生活,侍女俑反映了唐代宫殿生活;三彩马车、牛车、驴车等反映了唐代的交通工具;乐舞俑反映了唐代的礼乐歌舞;胡人俑反映了唐代的开放与民族融合;男女俑、文官俑与武将俑反映唐代的服饰、官服……此外,唐明器造型多为人类生活的题材,明器中出现牛车等,反映出当时农耕经济的繁荣。
图2 三彩马·唐 高68.6cm(美国纳斯市纳尔逊美术馆藏)
图3 三彩骆驼·唐高80cm(故宫博物院藏)
5、唐三彩后续影响
唐三彩是盛唐陶器手工业的新品种,特别以色彩绚丽引人注目,堪称唐代手工业工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唐代是明器艺术的成熟时期,同时也是堕落萌芽时期,唐以后明器急速衰颓,且三彩俑不符合后世陶俑的审美取向,唐末后的三彩器出土较少,此时随葬的三彩大多为日用器,明器少见。唐以后,在我国陶瓷史上出现了与唐三彩媲美的辽三彩、清秀淡雅的宋三彩和闪烁着余晖的清三彩等等。
三彩器自出现就深受喜爱,远销海内外,为中日韩及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和深远影响,如“奈良三彩”是日本在吸收我国唐三彩的制陶技术后,自行制作的三彩瓷器,因在奈良大量出土而著名。在当时的朝鲜仿制“新罗三彩”,伊朗还生产了“波斯三彩”等。此外,唐三彩对我国明、清时期的釉上彩和颜色釉瓷器也有启迪作用,特别是钴料的应用,为我国青花瓷的创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