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分析

2021-03-24艾圣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研究

艾圣民

摘要:植物保护专业不仅与种植业中的作物学、园艺学等紧密相关,还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是从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着手培养人才,使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水平,为新形势下农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研究

引言

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进一步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政府正不断加大对农村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将培养重点放在以下6类实用类型,即行政管理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技术开发与推广型人才、能工巧匠型人才、养殖种植型人才和文化输入输出型人才,使得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能够步入正轨。以培养农艺师等实用型人才为中心,进而辐射带动农村地区的农民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农艺师的工作内容

农艺师的主要工作内容较为丰富且复杂,需要农艺师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与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工作中。农艺师需要配合政府宣讲人员对当地的农民进行农业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与宣传,帮助农村法律意识薄弱的农民普及农业法律知识,正确理解党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帮助农民正确理解并学会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按照党与国家要求的正确方针路线进行农业生产生活。农艺师需要积极向当地农民推荐、推广新型的优良粮食、作物品种,介绍具有先进生产力的农业设备,并参与相对应的试验与实践,有效将各地区发展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种植栽培技术、新型农药和先进设备等应用向当地农村推广,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进展,帮助广大农户更新种植技术、更新农作物品种,为他们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便捷服务。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与教育,使农民更多地了解、掌握各类农作物的病虫害特征,从而科学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在农作物的丰收季节,农艺师需要提前帮当地农民了解当地天气预报,做好合理的抢收组织工作,构建科学的安全抢收队伍,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户一年的劳动成果。

2当前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的现状分析

2.1实践教学内容滞后,基地建设薄弱

农业科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如果缺乏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会失去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卓越农艺师培养目标。一方面,植物保护专业经费不足是很多学校实验教学面临的具体问题,如果有需要实践的课程,只能通过演示实验来完成教学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校内实习基地面积小、配套设施不完备,无法展示现代农业的整体状况,使得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学生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试卷成绩综合而成,多数课程仍采用闭卷考试,很多学生采用考前突击复习完成学业,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2.3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不同价值取向的制度使得很多学科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教学热情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填鸭式教学”成为了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创新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外,教学改革功利化、形式化让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缺少技能培训,使得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效果与生产实际无法有效结合,满足不了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3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策略分析

3.1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

在培养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时,必须要认识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内,通过加大資金投入,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等多角度创新培养制度,通过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地提高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效率。其次,建立校园公共实验中心,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专业教师用心投入教学;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的培养目标。最后,建设完善的农科教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也是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鼓励学校、相关企事业单位,将科研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这些单位的良好条件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的人才培养机制。

3.2加快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着重解决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系列实验课程以及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利用农业农村部长春大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吉林省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与科研平台,依托国家级专业等项目,以及自筹经费等方式进行实验室建设,购置解决人才培养所需的仪器设备。加快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坚持与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及国内外大型企业等共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3.3提高农专生的返乡就业福利,吸引成为农艺师一员

我国农业院校众多,可以专门培养农艺师等专业的农业技术类人才。农业院校大学生在学校专业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各种优秀的现代化技术,丰富在农业方面的理论知识积累,还可以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科研活动。这些农业类大学生返乡就业,将会给农村带来更多的经济发展动力,也会成为农村建设的农艺师后备人才,为乡村农业发展作贡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及相关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类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关注力度,从政策上提高他们返乡就业的福利。同时,在大学生返乡就业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促使其全心地投入到农村发展建设中来。地方政府部门还应提供有关的对接政策,实行农业大学和农业人才对接的机制,方便农业专业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投入到农业、农村发展工作中,从而吸引更多的农业专业技术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发展农村经济。

3.4优化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优化植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方案,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合理地确定植物保护专业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设置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课程。另外,植物保护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制定时,可以参考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将正确的意见融入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完善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和现状,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更好地确定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方案,继而形成人才培养目标。

结语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仿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专业也在新时期有了新发展,促进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不断地强化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训机制,改进教学策略,可以提升我国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效率,并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生产等培养科技人才和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樊东,张艳菊,何付丽.植物生产类专业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策略: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3(1):67-71.

[2]席岫峰.着眼“四强目标”构建育人新格局[J].新长征(党建版),2019(5):32-33.

[3]吴建华.尊重园艺农艺师劳动共创和谐美好生态环境[J].山西农经,2018(10):138.

[4]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毕亚玲,黄保宏,张轶辉,王增霞,黄伟东,杜军利,武德功,段海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10).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