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思考

2021-03-24韩燕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准确定位了我国当前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永葆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是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凝聚强大力量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正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统一起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凝聚好广大人民的价值共识,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地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这充分彰显了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明确体现了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思想,有力指导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实践工作,并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出了中国奇迹、中国辉煌。这一指导思想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决定民族命脉、人心凝聚的精神动力。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重要性

十九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开拓新局面、夺取新胜利,但意识形态工作中也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瞻远瞩地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一重要论断是历史总结和现实必然的统一,是对我国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

1.是中国共产党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永葆先进性的关键所在

指导思想的选择是区别政党的本质属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以及真理性认识的学说,是关于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发展的学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念,它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又符合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立场,因此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70多年,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归根到底来源于理论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开放性使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理论仍旧没有过时,并不断发扬壮大起来。新时代,坚持这一理论的指导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始终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从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2.是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這些优势归根到底取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优势,取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我们党就是运用目前社会中最先进、最科学的指导思想,把理论思想转化为解决我国的实际情况的理论优势。思想的指引决定了民族的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我们敲响警钟,必须坚定不移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筑牢思想根基、坚定政治定力,才能保证我们国家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改革开放至今,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国家制度不断创新、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治理能力日渐强大。回顾历史,我们党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坚持这一思想的指导,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治理的水平。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建设,必须要以科学的、实践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

3.是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凝聚强大力量的必然选择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如果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我们就可以万众一心、凝心聚力,实现宏伟的社会目标。我们国家伟大的发展历程中,正是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才能凝聚起全党全国全社会顽强的意志和磅礴的力量,党才能带领人完成历史使命,最终实现伟大梦想。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筑牢14亿中国人民共同思想、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强大力量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正确的选择,在新的形势下,寻求共识基础上的价值认同极为迫切。现阶段,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我们的头脑,筑牢远大的理想信念,热烈拥护党的领导,坚守起高度自觉的政治定力,务实好强大的思想根基,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现实困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冲击,虚拟网络空间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以及利益分化带来的价值诉求多样化等方面有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考验。

1.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冲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出现了西方与非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对立,多元化的文化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各种思潮的渗透,使马克思主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党的各项斗争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受西方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冲击,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三权分立”“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以及“意识形态终结论”“去意识形态化”等错误观点,它们通过学术包裹着丑陋的外表,使人们无法看到其真实的面貌。他们以舆论自由和文化多元为借口,抨击马克思主义,否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甚至公开发表全盘否定的言论,试图瓦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他们借助网络、各大浏览器等新媒体发表偏激的言论,试图混乱人们的思想。

进入新时代,我们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随着不断的深化改革,人们的价值观念更趋于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相互交融,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同任何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

2.虚拟网络空间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

当前,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非正当、非道德的手段试图遏制中国崛起的速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敌对势力通过虚拟网络空间逐渐对人们的思想价值、文化观念等进行渗透,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牢牢掌握着虚拟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推行网络单边主义和网络霸权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输出他们的价值观,企图操控世界网络的话语格局。他们企图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强迫我们植入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将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交织在一起,混淆人们的思想价值判断能力,干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削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当今社会,总有一些国家凭借自身网络技术领域的优势,大肆输出他们的文化价值观,鼓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恶意公开诽谤他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强迫其他国家“接受”他们价值观,自导自演了一场场悲剧的发生。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把中国作为主要攻击对象。

3.利益分化带来的价值诉求多样化

改革开发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仅追求物质财富方面的满足,同时也开始追求文化、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等方面的需求,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单一变为多元,这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根本领导地位造成严重的威胁。人们群众的思想开始出现分化,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格局,以寻求多样化的价值诉求。

多样化的价值诉求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多样性利益的反映。随着市场活力的激发,利益主体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每个利益主体都代表自己特殊的利益,势必会产生利益分化,淡化人们对共同价值目标的追求。“拜金主义”“奢靡主义”“享乐主义”在他们当中大肆弥蔓,他们打着追求精神境界的幌子,其实是对金钱的追求;他们声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却奉行“利己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着违背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的事情。如果不遏止或消除这些腐败的行为,必将影响人们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最终将会影响到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路径选择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稳定发展,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攻克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各种疑难杂惑,引领广大党员、人们群众树立起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筑牢强大的思想根基,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同各种错误思潮勇于斗争,确保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当前,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西方社会思潮,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基础,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的指导地位。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意识形态的竞争实际上是信仰、制度的竞争,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旗帜鲜明的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与党和国家在政治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其次,我们要有原则、有方向、有策略地同各种错误思潮相斗争,有针对性的对各种思潮进行批判,在坚守自己主阵地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其他错误思潮的内在演进规律,争取从根上铲除这些错误思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壮大主流思想声音事关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工作。只有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才能牢牢掌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内在价值、立场和观點,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定力,同各种错误思潮勇于斗争、敢于亮剑,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保证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2.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营造清朗的网络意识形态空间

新媒体时代,网络已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和主阵地,网络舆论导向直接影响着网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敌对势力通过虚拟网络空间对我国文化价值观进行渗透,斗争十分尖锐,形势极其严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营造清朗的网络意识空间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关乎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7]”。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领导地位,加大力度遏制外部敌对势力对我国价值观的渗透,利用网络资源宣传好、贯彻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全民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广大网民的思想认识。其次,要构建我国安全稳定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作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话语资源,把握好网络的舆论导向和网民的价值取向,并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最后,加强政府部门、新媒体部门与网民之间的协调联动作用,提高网络舆情治理,统筹好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争取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构建良好的网络意识形态空间。

3.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建立价值基础上的认同感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即由经济基础决定,又服务于经济基础。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8]”。这一观点明确指出,任何思想都与利益有一定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例外。处理好意识形态和人民的利益问题,关乎党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

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变化的产生实质上是原本的意识形态已无法满足他们当前的现实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从人们最关注的切身利益为切入点,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任何工作的第一位,捍卫他们的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9]”。只有我们协调好人民群众的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现实利益,建立价值基础上的认同,才能让人民群众始终拥护马克思主义,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着诸多国内外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同各种错误思潮勇于斗争,确保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营造清朗的网络意识形态空间;坚持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建立价值基础上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4]田鹏颖,李雨珊.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09):17.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6]肖贵清,车宗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17.

[7]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03.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23.

作者简介:韩燕(1997-)、女,河北沧州,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