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明出行 从礼让斑马线开始
2021-03-24
北京:从根儿上抓“礼让行人”
北京将“礼让行人”具化为一项重要的培训和考试内容,从源头上提升驾驶人的文明礼让意识。在驾考科目四文明驾驶常识考试中,增加30道文明驾驶常识题。科目三实际道路考试中,也强化了对不礼让斑马线、不系安全带、随意穿插变更车道等不文明驾车行为的评判力度。
VR模拟培训礼让行人
北京部分驾校配有VR智能模拟器练习室,用来培训“礼让斑马线”、应急处置等现实环境中不易练习的情况。
学员们坐在模拟驾驶舱内,手握方向盘,头上戴着VR眼镜,认真练习,每台模拟舱的后方都有一个显示屏幕,教练可以从此处观察学员的驾驶情况,并进行指导。
在日常的驾驶训练中,无论是道路训练还是VR智能模拟器上学习,学员都要接受礼让斑马线的强化培训。
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不断充实驾驶人培训内容,先后将“远端手开门法”“新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纳入培训。“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后,进一步充实“文明驾车、礼让行人”相关培训课程,自8月23日起上线供驾培机构和学驾人使用。
自2020年10月起,北京市交通委指导市驾培行业协会开展人工智能驾驶培训试点工作,利用VR智能模拟器、实车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装备,实现复杂路况行驶、应急情况处置、防御驾驶、危险源识别、闯红灯或不避让斑马线引发的事故体验等实车训练中难以完成、危险性较高场景的训练,使文明礼让教育场景化教学,变宣教为沉浸式实操体验,大力培养学驾人文明礼让驾驶意识。
下一步,北京市还将把“安全、绿色驾驶”教学课件和“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等纳入培训课程,促进新驾驶人增强安全文明驾驶意识。
驾考增加30道题
除了培训环节强化指引,考试环节中“礼让斑马线”等文明驾驶的内容也将成为一项重点考核。
公安交管部门在驾驶人考试中,严格“文明驾车、礼让行人”考核,增加北京地方题库,在科目四文明驾驶常识考试中,增加30道礼让斑马线等文明驾驶方面常识题,以及雨天涉水行车、远端开门法、突发情况处置等安全文明常识类地方考题纳入到题库当中,并适时增加动态考试试题。
同时,严格考试评判标准,在科目三实际道路考试中,强化对不礼让斑马线、不系安全带、随意穿插变更车道等不文明驾车行为的评判力度,实现培训考试一体化闭环管理。
此外,目前全市各驾校、考试场已在办公大厅、候考区等公共区域,循环播放“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题宣传片,通过拓宽渠道,广泛宣传礼让行人行车规则,提升新驾驶人文明礼让的规则意识。
在新驾驶人领证环节,播放因未礼让斑马线发生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对驾驶人进行警示教育,警示新驾驶人敬畏法律、敬畏生命、敬畏斑马线,上好领证前“最后一课”。
浙江:打造“礼让斑马线”金名片
礼让斑马线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在2020年中央文明办公布的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中,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入选,而斑马线礼让行人是很重要的考量标准。为推進礼让斑马线从城市下沉农村、从城市路口辐射全域交通,浙江近年来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推动“礼让斑马线”这一品牌迭代升级。
开启“慢直播”活动 云上检视礼让率
浙江的礼让斑马线从“盆景”到“风景”,经历了数个阶段:2007年,杭州公交集团率先推行人行横道礼让活动,“见人必让,10米内必须制动停车”成为公交驾驶人必须遵守的制度。2009年5月18日,首条爱心斑马线出现在杭州莫干山路密渡桥路口。在公交车、公务车、公务员“三公”群体示范带动下,在样板路辐射下,全省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地礼让斑马线活动。
2013年,浙江实施“5年治堵工程”创建严管示范路,开始对斑马线不礼让行为进行严管,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有奖举报。全省先后开展“迎接G20、人人讲文明”“携手迎亚运、同心创文明”等活动,大力创建文明城市,不断将礼让斑马线活动推向深入。
今年4月,浙江开启“礼让斑马线、云上看文明”慢直播活动,在11个设区市13个路口设立直播点,实时测评守法率和礼让率,接受全国网民的检阅。直播视频通过“美丽浙江”抖音号、“浙江交警”抖音号、钱江视频在央视频等数十家新媒体平台展播,网民在线围观、体验和交流。
慢直播活动开播半年多来,围观数达3亿人次。从今年6至11月份测评数据看,全省斑马线礼让率从87.3%上升至93.5%,各地礼让率排列前五位的依次为舟山、台州、温州、金华和杭州。
“车礼让、人快走” 多维度促使好习惯养成
为促使驾驶人礼让习惯的养成,各地积极尝试各种办法,来规范斑马线通行秩序,避免路口事故发生。今年,杭州在市区斑马线前施划黄色网线,将停止线后移,提醒驾驶人提前礼让。杭州、台州等多地采取“Z字型”二次过街法,方便安全岛上的行人及时发现来车。温州铁骑配备了车载喊话器,向越过停止线的行人、骑手喊话,现场纠违。在主城区各大路口,身穿马夹的交通劝导员随处可见。现在,斑马线前停车礼让渐成习惯,即便在未设置信号灯的路口,绝大数驾驶人都会停车让行。
随着手机功能日益强大,斑马线上“低头族”越来越多,机动车与行人的冲突不断加剧。“车让人、人快走”,今年元月,温州交警对斑马线上低头看手机的行人开具了罚单,网民围观达1亿多。不做马路低头族、斑马线行人快行等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好习惯养成离不开依法严管。今年以来,浙江持续开展“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系列行动,严管斑马线不礼让的交通陋习,截止到11月,全省共查处不礼让违法行为183万起。
数字赋能 推动“礼让斑马线”再升级
今年8月,杭州推行高架道路“交替通行”,礼让驾驶习惯从斑马线延伸到高架道路乃至出行各个方面,打造“礼让斑马线”升级版。
接下来,浙江将以迎接亚运会为契机,全面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不断推进数字化管理,做强“礼让斑马线、云上看文明”慢直播品牌,向世界展示文明浙江、美丽浙江、平安浙江形象。
各地将推动礼让斑马线这张“金名片”下沉农村地区,继续把“礼让斑马线”活动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之中,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引擎,大力倡导文明出行、和谐礼让社会风尚,携手共建路畅民安的道路交通环境。
台州:礼让斑马线有讲究
台州治理不礼让斑马线行为要从2016年6月说起,当时,为了迎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决定向省会城市杭州学习,推行“斑马线礼让行人”。
虽然斑马线前减速行驶、停车让行,是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但要扭转部分驾驶人多年养成的驾驶陋习,培养新的文明习惯并不容易。
如果只靠马路边“斑马线,抓拍点,请礼让”提示牌肯定不行,早期必须靠严抓严管。与马路上庞大的车流相比,人手毕竟杯水车薪。
有的城市推行“斑马线礼让行人”,派民警手持摄像机在斑马线路段执法,但车来车往,一来有安全隐患,二来易发生纠纷。查了这辆,跑了那辆,有违执法公允。没有足够的执法力量,扣分、罚款的处罚最终只会是“一纸空文”。
科技支撑和公车带头 缺一不可
为解决上述难题,台州市交警部门及时引入了无人抓拍系统,用科技支撑解决了这一矛盾。截至2016年底,台州市区设立了137个无人抓拍点位。一开始,有的驾驶人还想“死记硬背”:哪些地方会被抓拍,后来点位越设越多,普通人实在记不清。
斑马线礼让行人的驾驶习惯,从此在台州落地生根。
据了解,2018年台州市市区查处未礼让斑马线12万车次,2019年查处11.4万车次,而2020年减至10.4万车次。
“还有一条经验,就是公家的车必须带头执行。”台州市交警局秩序管理大队负责人介绍,台州能顺利推行“礼让斑马线”,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以及公职人员自驾车带头垂范,功不可没。
台州当地规定,如果公职人员驾车未礼让行人,交警局、综合执法局将向台州市创建办抄告违法记录。创建办再定期向人员所属单位进行抄告,对多次违法的进行媒体曝光,情节严重的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开展警示约谈。
当地一名公务用车驾驶人介绍,“如果有3次在斑马线前没有礼让行人的记录,我就会被解聘。”
这名驾驶人师傅曾有1次未礼让记录。“车队队长陪我去交警部门接受了半天教育。后来通过了考试,我才重新上岗。”他说。
2017年3月14日,台州市对第一批斑马线前未礼让行人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车辆集中实名曝光。7天之后,台州市纪委等部门约谈了24家相关单位的责任当事人和单位分管负责人。从2017年4月至2021年1月,台州市市区公职人员不文明交通行为共抄告57期,共计33575人次。
行人安全和通行效率 必须兼顾
要让斑马线成为城市文明风景线,绝非一蹴而就。
台州“斑马线礼让行人”刚啟动时,车辆追尾事故明显增多,甚至还出现了人员伤亡事故。一时间,行人埋怨过马路不安全,驾驶人抱怨车开得太慢。
就像用心巧妙的Z字形斑马线,本意是“强迫”行人过马路时,面向机动车来车方向,更好观察道路车辆情况。但一些非机动车主嫌推车走Z字路线太麻烦,图一时之快,直接横穿安全岛,反而引发事故。
于是,现在台州市区主干道的Z字形斑马线,全部用上了非机动车无法横穿的安全栅栏。同时,还在一些斑马线前作了“禁止非机动车通过”的提示。
台州“斑马线礼让行人”顺利推行的关键,在于兼顾保障行人安全和机动车通行效率的平衡。新的文明习惯得靠车辆驾驶人与行人共同建立。
按《台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时,不得浏览手机等电子设备、嬉闹、停留,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仅斑马线旁竖有“车让人,我快走,我点赞”提示牌,十字路口还有“礼让斑马线”“按标识方向停车”和“烟头不落地”等巨幅公益广告。
机动车驾驶人与行人,互有退让,双方才能都向文明更进一步,“斑马线”不仅约束机动车驾驶人,同样对行人提出要求。台州温岭的叶女士就收到了交警开具的处罚决定书。因为她边看手机边过斑马线,根据《台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交警对她予以罚款10元的处罚。
此外,为保障机动车通行效率,台州当地还对斑马线较密集的区域进行优化,保证200米内最多只有一条斑马线,同时配套修建了多座人行天桥。
杭州:“斑马线礼让行人”升级
为避免行车驾驶人视线被隔壁车道已停下让行的车辆遮挡,杭州交警已陆续在全市609个主要路口斑马线前设立禁停区,施划了5米或9米的黄色网格线,提醒车辆在让行时比以往距离斑马线更远的地方停下,不要驶入黄色网格标示的“禁止任何原因停车”区域。
当斑马线上有人经过时,车辆需在网格线后的白色停止线内停下,不得驶入黄色网格区域内。在斑马线前设立禁停区是为了起到缓冲和警示作用。通过黄色网格线的施划,将停止线后移,避免“鬼探头”事故发生。
“鬼探头”此处指行车驾驶人视线被旁边已停下的车辆遮挡,未看到斑马线上正在穿行的行人或非机动车,从而酿成事故。
小客车和大货车行车道的黄色网格线长度分别是5米和9米,这样的设置是经过前期反复试验的,确保驾驶人视野不会被两旁车辆遮挡。尽管当前杭州机动车礼让率在99%左右,但斑马线前的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设置黄色网格线后,斑马线上的事故,相较以往有断崖式下降。
“斑马线礼让行人”是杭州的城市“金名片”,也是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2005年,杭州市公交集团率先在11路试点推出“人行横道礼让”。随着活动不断深入,礼让行为逐步推广至全城车辆。2015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斑马线礼让行人”首次被写入地方性法规。2017年底,交通运输部在杭州召开公交都市专题会议,向全国倡导实行“人行横道礼让”。
据介绍,除了黄色网格线禁停区,杭州交警部门还在斑马线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人车安全。如斑马线前50米处,漆画了菱形人行横道预告标识线,提示驾驶人,前方已接近人行横道,应减速慢行;菱形标线后,车道两旁设置了类似拉链形状的“纵向减速标线”,延伸至停止线前,主要给驾驶人产生车道变窄的视觉压迫,提前放慢车速,引起警觉;纵向减速标线的末端还设有反光道钉,夜间行驶时会发光给驾驶人以提醒,提前減速。
礼让斑马线的正确方式
斑马线是生命的“安全线”、城市的“文明线”。斑马线前让一让,既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更是对法律的践行与恪守,也是传递爱心、温暖彼此的文明之举。
如何礼让斑马线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路段,机动车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依法处罚。交叉路口右转车辆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交叉路口左转车辆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过马路有学问
过马路,守法规。行人横过马路时,应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过街通道通行。机动车停车礼让的同时,可挥手示意行人先行并耐心等待。
保安全,守信号。行人应当遵守交通信号。在通过斑马线前,应首先观察是否有信号灯控制,有信号灯的,要在绿灯亮时步入斑马线;如无信号灯控制,行人沿着斑马线行走,伸出让行侧的手做点赞手势,既提醒驾驶人注意,也是对让行车辆表示感谢。切勿出现沉迷低头玩手机等行为,忽视道路交通安全。
小细节,别忽视。与机动车相比,行人处于天然的弱势,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行人受到的伤害程度要远远高于机动车内司乘人员。所以,行人切不可闯红灯,钻越或翻越绿化带、隔离护栏,横穿马路;过马路时不可做低头族、戴耳机听音乐;不要在道路上追逐猛跑、坐卧、打闹;不要与机动车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