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性社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血栓和心功能的影响评价
2021-03-23潘洪霞
潘洪霞
平邑县平邑卫生院,山东 平邑 273307
前言: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常发于中老年患者当中,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均息息相关[1]。冠心病患者除了要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作为辅助[2]。本文将对目标性社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血栓和心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在本社区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当中,选取66例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33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2.5±1.3)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5.8±1.1)年;其中男性患者17例,占比51.52%,女性患者16例,占比48.48%。
观察组33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2.3±1.2)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5.5±1.0)年;其中男性患者15例,占比45.45%,女性患者18例,占比54.55%。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 常规护理干预。告知患者的相关注意事项,做好药物的管理工作。
1.2.2观察组患者 目标性社区护理干预。①建立目标性社区护理小组。目标性社区护理小组由2名全科医师、2名全科护师以及2名助理护师组成,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内容。②饮食护理。患者的饮食要清淡,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个人习惯、营养状况,制定属于患者个人的饮食护理方案,患者要全力配合。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③用药指导。患者不得私自增加或者删减药物使用量,不得私自更改药物的类型和剂量,可以采用教学视频、健康讲座、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加强患者对于药物的注意和规范化操作,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④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态,避免患者产生过大的情绪波动,避免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了解患者内心所需,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不良情绪的排解。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不良事件发生率。
1.3.2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
1.4统计学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66例冠心病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心功能改善的变化,并以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血栓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即证实有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血栓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栓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n(%)]
3 讨 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3]。冠心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长期服药,因此,服药依从性等十分重要和关键。
目标性的社区护理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新型的护理干预方式,它能够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础和参考,制定护理目标与护理方案[4],并给予实施,涵盖饮食护理,健康指导,心理调节等各个层面,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减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从而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和康复[5]。
本文的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血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目标性的社区护理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