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中蜂防盗蜂方法
2021-03-2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蒙自 661101
中蜂是我国的当家蜂种,与西方蜜蜂相比较,具有抗蜂螨、出勤早收工晚、善于采集零星蜜源等优点。更重要的是,中蜂在悠久的协同进化中,形成了许多地理生态型,对我国的山区、半山区的蜜源、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对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蜂特别适合在农村作为副业进行定地或小转地饲养,不仅可以收获营养丰富的蜂蜜,还可以为部分农作物授粉,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中蜂由于嗅觉灵敏,容易发生盗蜂,笔者结合多年的饲养管理经验,将处理方法做详细介绍。
一、发生盗蜂的危害和原因
盗蜂发生时,作盗群和被盗群双方的采集蜂由于打斗,大批出现伤亡,工蜂寿命缩短,蜂群群势急剧下降。发生严重时,被盗群的贮蜜全部被盗光,幼虫和蛹被拖咬,蜂王会出现受伤或被围杀,引发蜂群飞逃。盗蜂还会引起蜜蜂病敌害在蜂群间的转播。笔者曾经历缺蜜期的秋季对中蜂补充饲喂结束约2周,遭遇1km外意蜂盗中蜂,整个中蜂场的蜂群受到盗蜂侵扰,不方便转地的情况下,我们将中蜂群巢门缩小、填补缝隙、合并弱群,仍未能有效解决意蜂盗中蜂;在安装多功能中蜂防盗框后,盗蜂得到有效制止,蜂群损失约一半;被盗群的蜂王在盗蜂被制止,蜂群恢复正常秩序后,大约前两个月正常产卵,之后便出现停产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蜂王被作盗群的意蜂蜇咬受伤。
中蜂群摆放距离过近,外界缺蜜缺粉,奖励饲喂或补充饲喂时糖水撒泼在蜂箱外,以及饲喂量过多、在天亮前蜜蜂未能取食完毕,检查蜂群时蜜汁滴落到箱外,蜂群群势较弱或处于失王,蜂箱有较大的缝隙等,都是引发盗蜂的原因。
二、盗蜂的识别
盗蜂多数发生在外界蜜粉源匮乏的情况下。盗蜂即将发生初期,有个别至数只老蜂在蜂箱周围飞绕盘旋,伺机钻进蜂箱,被盗群巢门口守卫蜂逐渐增多,随后被盗群巢门口出现三三两两的工蜂撕咬、抱团打斗。盗蜂发生严重时,只有空腹进巢和饱腹出巢的工蜂,也不出现打斗。
三、预防方法
盗蜂应以预防为主,平时要做好管理工作。中蜂的认巢能力差,嗅觉灵敏,所以蜂群之间摆放尽量间隔3m以上,蜂场之间也需要间隔3km以上,越远越好。在对蜜蜂进行饲喂时,应该在夜晚天黑后进行,糖液不能泼洒在蜂箱外面。如果不小心糖液洒落在蜂箱外面,需及时用水进行冲洗干净,饲喂糖水量掌握在蜜蜂天亮前取食完。如未取食完,在黎明前要将糖水取走;另外,用保鲜膜盛装糖水打结后,平铺在上框梁上,即使在白天饲喂,也不容易引起盗蜂。在外界缺蜜期对蜂群进行补充饲喂时,要提前进行,不能等到蜂群没有贮蜜时再喂,可以采取先将强群里带有足量封盖蜜的子脾与弱群里的子脾脱蜂后进行对调,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弱群在巢内缺蜜的时候由于饲喂引起飞逃。同时,缺蜜期对蜂群的检查以箱外观察为主,尽量不开箱检查。必须开箱检查时,应快速进行。蜂场淘汰的旧脾、赘脾应收拾干净,不能随手扔在蜂场及其附近,及时化蜡,以免引来盗蜂光临。在外界进入缺蜜期前,填补蜂箱缝隙,缩小巢门,增强防卫能力,减少盗蜂进出蜂巢的机会。如果蜂场附近有西蜂蜂场。在中蜂场看到开始有意蜂出现盘旋飞翔时,可以提前在中蜂群的巢门前安装防止意蜂进入的防盗器。平时应坚持饲养强群,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为失王群及时介绍王台或产卵王,及时将弱群进行合并,增强蜂群的抗逆性。如果中蜂场附近3km范围内会有意蜂场出现,建议可以提前准备足够的多功能中蜂防盗框备用,多功能中蜂防盗框与防盗片相比,可增大巢门附近的空间限制,缓解中蜂进出巢门时的拥堵,采粉蜂能够将大部分花粉带进蜂群里。
四、发生盗蜂的处理
少量发生盗蜂时,立即缩小被盗群的巢门,将被盗群搬离原场地3km以外。大量发生盗蜂时,应对蜂群进行转地到3km以外、蜜源丰富的场地,并且尽可能分散摆放蜂群。在盗蜂消失后,应对蜂群进行检查,重点查看蜂群是否失王、蜂王是否受伤、产卵是否正常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将发生被盗蜂群的蜂王更换为优质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