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德、中三国蜜蜂授粉实施状况比较与启示

2021-03-23方柯钰孙战利张社梅

中国蜂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蜜源有偿养蜂

方柯钰 孙战利 张社梅,3

(1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成都 611130;2 德国转型经济农业发展研究所,哈勒 06120;3 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都 611130)

自然界85%的开花植物、90%的果树需要靠蜜蜂授粉[1]。除了获得蜂蜜等直接可利用产品外,蜜蜂授粉更多的价值来源于其对农业生产起到的促进作用。与人工授粉相比,蜜蜂授粉能够提高授粉效率、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种子后代活力、保障农产品安全等,是实现绿色农业与循环农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被子植物的种类占全球数量的10%以上,对蜜蜂授粉功能的利用也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中国对授粉生态学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相比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研究方向上的创新较少,蜜蜂授粉技术的普及程度低[2]。随着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向规模化、专业化的趋势转变,许多经济作物如苹果、猕猴桃、梨等的种植面积不断上升,授粉需求增加。人工授粉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容易因为授粉不均导致畸果率高,影响产品品质。因此,研究蜜蜂授粉对保护生态平衡、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对蜜蜂授粉的研究和利用起步早,对蜜蜂重要性的认识较为充分,配套的授粉技术与蜂具的发展也走在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国家,包括食品作物、纤维作物和种子作物在内的90余种作物需要依靠蜜蜂授粉,每年授粉价值在150~200亿美元[3]。养蜂业在德国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项传统特色饲养业,养殖技术先进,全国高度重视蜜蜂养殖和授粉事业,虽然产业规模不大,但具有严格的法律规范以及成熟的市场。美、德两国的蜜蜂产业在技术传播、功能拓展、有偿授粉等方面都有诸多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蜜蜂授粉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 美国蜜蜂授粉发展状况

1.1 美国蜂产业基本情况

美国蜂业市场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蜜蜂最早从欧洲引入,并逐步发展到目前规模庞大且效益良好的产业。有评估数据显示,1989年蜜蜂授粉给美国农业生产增加了约93亿美元的价值,到2003年这个数据增至约153亿美元[4]。作为世界蜂蜜生产大国,美国蜂产业具有机械化、标准化程度高、从业人员专业化等特点。

美国养蜂普遍采用多箱体蜂箱养蜂,一般每群有7个箱体,其中两三个育虫箱,四五个贮蜜继箱,以生产成熟蜜为主。蜂箱的运输和取蜜全面机械化,劳动生产率很高,一人可以饲养1000群以上。美国职业养蜂人居多,他们养蜂的主要收益是在农作物开花期间为各种作物提供有偿授粉,上一种作物授粉结束后立即转入下一个作物授粉[4],除此之外他们也从事蜂蜜生产、蜂王及笼蜂生产。美国主要的蜂农组织包括美国养蜂联盟(American Beekeeping Federation,ABF)和美国蜂蜜生产者协会(American Honey Producers Association,AHPA)等,这些组织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保障蜂农权益、保证蜂蜜品质安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2 蜜蜂授粉的主要做法

现代农业中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单一作物的种植模式,导致野生授粉昆虫的无偿授粉难以满足规模化农业生产的需要,再加上美国农场大多地广人稀,劳动力成本高,高度商业化的人工饲养蜜蜂有偿授粉产业因此应运而生。美国蜜蜂授粉采用的模式主要是在花开期由转地蜂场提供服务,这样能够保证有大量充足的蜂群在酿蜜过程中授粉。以杏树为例,1hm2的杏树通常需要放置3~5群蜜蜂[5]。春季,大部分蜂场会为加州的杏树提供授粉服务,然后不断向北迁移继续授粉或进行产蜜。到了冬季,养蜂人一般将蜂群运转到气候相对温暖的南方,从而让蜂群安全过冬并繁育。一些蜂场会在佛罗里达为黄瓜和南瓜提供授粉服务,或者在佛罗里达、德州和加州的柑橘园采收蜂蜜。美国蜂农收入的90%都来源于转地放蜂提供授粉服务,生产的蜂蜜只是养蜂业的副产品。随着对蜜蜂授粉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蜂业公司、中间商等专业机构,他们主要负责联系蜂农与种植业主,为其拟定合作方案以及对授粉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

1.3 政策导向

美国种植业对蜜蜂授粉的需求非常大。首先,为了鼓励蜂产业的发展,美国从1950年开始对蜂产业实行抵押贷款的价格支持政策,蜂农可以用蜂蜜作为抵押品,以当年蜂蜜平均价格的60%~90%从政府得到贷款,或是提供给商品信贷公司收购[6]。以杏仁产业为例,美国的杏仁全部产自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产量占全世界的82%。加州杏仁种植规模大,并且已发展出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蜜蜂授粉基地[4]。如果没有蜜蜂授粉,杏仁的产量和种植者的收入都将受到严重威胁。其次,美国十分重视蜜蜂等授粉昆虫的保护,几乎所有州都有关于蜜蜂和养蜂的法律。美国养蜂人认为,好的养蜂管理要求蜂群没有病虫害,且蜂箱内有足够的空间让蜂群发展。所以,他们在利用杀虫剂控制病害时,更加倾向于选择低毒高效的药物,而且蜂药销售企业也尽可能向养蜂人提供对蜜蜂和人体安全无害的产品。最后,美国也十分重视对蜂产业和授粉的科研项目支持。位于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Beltsville)市的美国农业部蜜蜂实验室是联邦政府的第一个蜜蜂研究室,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专门致力于蜜蜂病虫害防治研究以及对各地送检的蜜蜂进行疾病诊断。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于2014年特别设立了授粉昆虫健康项目,致力于调查美国境内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虫的损失情况,并加以有效保护。

2 德国蜜蜂授粉状况

2.1 德国蜂产业基本情况

德国养蜂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了20世纪的繁荣期后,随着德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养蜂业曾一度出现萎缩,但近年来随着整个欧盟对蜜蜂减少和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德国养蜂业又有了新的进展。德国是世界蜂蜜消费第一大国,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250g,但蜂蜜自给率不足25%,蜂产业需求缺口较大[7]。根据FAO的贸易统计数据,2009~2013年间,德国蜂蜜平均年产量为20000吨,但年平均消费量却达到167200吨,蜂蜜进口量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8]。

德国养蜂人员主要分为职业养蜂人员和业余养蜂人员,但是与美国不同的是,德国养蜂人员中占比最大的是业余养蜂人员,职业养蜂人员占比不到1/10,但专业蜂场饲养规模较大,总量占全国的45%以上。德国养蜂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者占比超过50%。除了养蜂人员外,德国的蜂产业科技体系发展完善,包括蜂业研究所、协会、大学、公司在内的机构形成了联系紧密的信息网络,有利于蜂产业间人才、信息等的流动和交流。此外,德国主要的养蜂专业期刊有《ADIZ》《Die Biene》《Deutsches Bienen Journal》《Imkerei Technik Verlag》4种。

2.2 蜜蜂授粉的主要做法

与美国相同,欧洲的养蜂生产主要也是用于为农作物授粉,德国全国仅果树一项,每年就要投入约30万群蜜蜂来进行授粉[9]。德国十分重视蜜蜂的授粉功能和生态贡献,“花带计划”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花带种植最早是为了解决单一作物面积太大,缺乏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后来为了保护蜜蜂,又鼓励在花带中加入蜜源植物。蜂农们依照成型时间的长短对蜜源带进行管理,并运用混作、轮作、休耕等多种手段,既能保证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延长,还能留存土壤肥力提高蜂蜜品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德国的有偿授粉产业也引入了共享经济的模式。网络平台(如BEEsharing)等为蜂农和种植户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网站上寻求专业咨询,还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需要的服务进行选择,由网站来筛选匹配合适的蜂农和种植户。与传统授粉方式相比,网络手段的引进扩大了蜂群的授粉范围,通过建立长期可靠的合作方式,产量的增长最多可高达60%。

2.3 政策导向

德国非常重视蜜蜂授粉,相关法律法规对蜂产品的规定十分详细和严格。欧盟颁布的2001/110/EC和2014/63/EU这两个指令是目前欧盟成员国共同遵守的蜂蜜和蜂花粉质量标准[10]。德国对蜂产业的管理在遵循欧盟共同调控的基础上,条件还要再苛刻。如欧盟对蜂蜜含水量的要求是不超过20%[11],德国的规定则是要再低2个百分点,而国内该项指标在收购环节一般都在36%以上[7]。2018年4月,德国支持欧盟的决议,全面禁止在大田种植中使用对蜜蜂有害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并规定使用过烟碱类杀虫剂的植物或其种子不得再作为蜜源植物进行栽培。同年,德国农业部(BMEL)还规定,农户需要将自己5%的可耕种土地作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为保护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虫,农户可选择将该区域作为种植开花植物的休耕区或种植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L.)[12]。在如此严格的行业规范下,德国也制定有详尽的养蜂农业补贴政策,每年花费约320万欧元专项资金用于对蜂农的技术培训、蜜蜂病虫害防治、蜂房的补充、蜂产品检验、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掘等,以确保从事蜂产业的农民能有良好的收益[12]。同时,多样的奖励政策也能鼓励农民采取更绿色、生态的种养手段,如种植蜜源植物、参与“花带计划”、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除严格的行业规范及先进的技术开发外,德国各类蜜蜂机构团体也会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将蜂产业相关内容融入到教育和生活中。近年来有关团体提出“蜜蜂保护倡议”,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提倡城镇养蜂和休闲养蜂,不仅让青少年从小深入了解蜜蜂知识,而且激发了全民对养蜂事业的热爱,使得近几年德国养蜂人员,尤其是青年蜂农,有明显回升的态势。

3 中国蜜蜂授粉状况

3.1 中国蜂产业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但专业授粉的蜂群数量却很少,不足蜂群总数的5%[13]。在我国,蜜蜂授粉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还未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充分认可,蜜蜂授粉相关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基础研究薄弱。目前,我国蜂产业主要是以家庭、个体为养蜂主体,以获得蜂蜜为主要目的,生产规模较小,分散经营,机械化程度低。蜂农的文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低,蜂产品从业人员的流动率较高,单个蜂农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低,导致其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弱。以上情况不仅严重影响我国有偿授粉产业的发展,还导致我国生产的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种类单一,精深加工发展滞后,蜂产业整体产业链条较短,我国出口的蜂蜜在国际市场中难以占据有利地位。据了解,2014年德国蜂蜜出口价格平均为6110美元/t,是中国2000美元/t的3倍多[14]。而我国从国际市场中进口的蜂产品普遍价格较高,我国蜂产业发展目前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2 蜜蜂授粉的主要做法

我国虽然是一个养蜂大国,我国农民在蜜蜂授粉的问题上还比较保守,大部分种植者对蜜蜂授粉的增产性持怀疑态度,而相信这一说法的人很多也只是依靠野生授粉昆虫授粉和养蜂人在生产蜂产品时的随机授粉,鲜少有人愿意租蜂授粉,有偿授粉收入占养蜂收入的比例很低,甚至是没有。在农业生产中,草莓等设施作物的蜜蜂授粉比例较高;非蜜源露天作物,如苹果、梨等仍以人工辅助授粉为主,且授粉成本涨幅巨大(见表1),对农民增收有很大影响。我国目前转地蜂群的数量占总蜂群数的一半左右,但转地的过程缺乏统一指导,全凭蜂农的经验决定放蜂路线和养蜂点,养蜂和授粉过程的协作性差,效率低下。

随着人们对蜜蜂授粉重要性的认识,一些地区也开始尝试蜜蜂授粉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如蜂产业发展较好的浙江省就是利用便利的地理条件,通过“合作社+企业+协会”的中介模式推广蜜蜂授粉并取得了较大成效;以国家蜜蜂授粉专项计划和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等为平台的授粉网络模式,科研单位牵头带动示范县与示范基地等通过技术委托合同来达到蜜蜂授粉的目的;科技公司与生产营销企业结合的科研生产联合体模式,主要是通过对授粉技术和授粉专业蜂具的研发和推广来达到目的[14]。

3.3 政策导向

针对我国蜂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2010年原农业部陆续出台《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蜜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两个文件,明确指出发展养蜂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并且对授粉蜂群的获得、运输、组织配置、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提供了详尽的操作程序和要求,对加快推进我国蜜蜂授粉的产业化发展有重大意义。除此以外,我国各地区政府也制定有一些养蜂业的扶持政策,如北京怀柔区2011年颁布的《蜂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浙江省对转地放蜂蜂农实施的太阳能设备购置补贴等。

表1 苹果与三大粮食作物的平均人工授粉成本

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是我国蜂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色。精准扶贫要求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与精确管理,而中国重点扶贫地区与现有中蜂养殖地的重合度非常高,贫困地区普遍生态环境好、蜜源和蜜蜂的质量高,很有发展潜力。并且养蜂不占地,不争粮,不会污染环境,经济效益好,符合2016年5月国家九部委联合印发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目前“中蜂+”扶贫已成为我国产业扶贫的一种重要模式,如四川平武县的“中蜂+中药材”“中蜂+经济水果”模式。

4 三国蜜蜂授粉状况的比较和评价

尽管美、德、中三国在授粉产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模式上不尽相同,但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养蜂国家,也分别代表了一种典型的授粉产业发展模式。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三国授粉产业的产业规模、发展情况以及授粉模式等进行对比,能够帮助我国从业者认识世界蜜蜂授粉产业的发展形势,厘清我国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发展我国蜜蜂授粉产业提供一些借鉴。

4.1 三国蜜蜂授粉情况比较

4.1.1 相同点

首先,三国的蜜蜂养殖规模和蜂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在本国农业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虽然三国开展蜜蜂有偿授粉的时间有差异,但授粉作物类型大致是一样的,主要是油菜和常见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对蜜蜂授粉的依赖性都很高。其次,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CCD的影响,三国都需要通过推广有偿授粉来提高蜜蜂数量,维持生态平衡。虽然中国的有偿蜜蜂授粉发展起步较晚,但也像美国与德国一样在发展中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相关帮扶政策和市场都在逐渐完善。

表2 美德中三国蜜蜂授粉情况比较

4.1.2 差异点

蜜蜂授粉产业规模化程度不同。美德两国的蜂产业规模化程度高,从业人员的组织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高,有偿授粉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各主体间联系紧密,相关技术和蜂具设施都很齐全。其中美国更注重大型集约化发展,授粉效率高,德国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但专业化程度高。而我国的有偿授粉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农民还未意识到蜜蜂授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授粉服务市场中仍然是人工授粉占据主导地位,蜂农和种植户间链接松散。并且在对蜜蜂授粉技术的研究以及蜂群管理方面,我国也明显落后于美德两国。

对蜜蜂授粉的重视程度不同。德国对蜜蜂授粉的重视不仅局限于农作物生产,在对蜂群的管理以及蜜源植物带的规划中也十分看重生态效益,三国之中德国关于蜜蜂的教育宣传也是做得最好的。美国蜂产业虽然没有政府级的管理机构,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健全,相关管理和监督都十分到位,蜂农从事有偿授粉的收入也很可观。2017年,美国蜂蜜价格为4.75美元/kg,授粉带来的收入为43,5000万美元,蜜蜂带来的其他收入为16,3000万美元[15]。中国由于有偿授粉的概念出现较晚,蜂产业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尚未发展,民间蜂业组织的规模也相对较小、影响力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对有偿授粉的重视程度提高,但由于宣传和补贴不到位,农民对有偿授粉的接受度和购买意愿仍然很低。此外,我国农业中化肥农药的普遍使用对授粉蜂群的授粉效率乃至发育存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美德中三国对蜜蜂授粉的补贴力度不同。美国提倡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蜜蜂数量和授粉率来解决授粉成本高的问题,并且对蜂农有许多补贴与抵押贷款政策。除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CAP)中的农业补贴,德国国内对种植蜜源植物、采用生态生产方式等都有详尽的补贴,确保农民在严格的监管体系下也能兼顾环保和收益。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的养蜂业政策仍以行业规范为多,直接支持政策较少,全国性的直接支持政策只有转地放蜂“绿色通道”政策、蜂机具和蜂种补贴政策[16],不仅内容零散,支持力度也较低。

4.2 对三国蜜蜂授粉情况的评价

4.2.1 正确认识蜜蜂授粉,因地制宜发展蜜蜂授粉产业

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不仅能够直接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而且还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可持续发展。除蜂农的养殖意愿外,果农菜农对蜜蜂的认知也是影响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小农经济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和落后观念的弊端日益显现,如何提高农民对蜜蜂的认识和有偿授粉的支付意愿成为促进授粉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与难点。

美德两国除颁布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开展蜜蜂保护行动之外,也十分注重对国民的基础教育和宣传工作。政府的补贴和扶持政策提高了农民对有偿授粉的支付意愿,各种环保团体的倡议、科普活动提高了群众对蜜蜂授粉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二者共同作用推动了产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授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美国注重授粉相关的科研工作,通过新技术推广和蜜蜂病害防治有效降低了蜜蜂授粉成本,且美国授粉市场发展成熟,蜂农可以有计划的在多个场地进行授粉作业,经济效益明显。德国倡导休闲养蜂,不仅有助于扩大蜂群总量,也可以改善蜜蜂整体的生存环境。我国有偿授粉产业起步较晚,技术发展落后,农户普遍认知不足,授粉市场中的供求双方缺乏有效的联结机制,蜜蜂授粉价格远远低于人工授粉(2016年梨树的蜜蜂授粉价格约为人工授粉的1/10),在蜜蜂授粉宣传推广和政策补贴方面还需向美德两国多加借鉴。

4.2.2 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保护蜜源带的生物多样性

虽然目前蜂群崩坏综合征的具体原因尚未明朗,但大量研究显示化肥农药的滥用和缺少媒介植物(或花粉)与蜂群的消失有一定联系。现代农业中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趋向单一化、设施化容易引发野生蜂群的食物链断裂,蜂群的死亡又会直接影响自然状态下植物花粉的传播,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表明,降低对农业景观管理的强度有利于维持植物传粉者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17]。

为解决上述问题,德国和美国都先后立法禁止一系列对蜜蜂有害的农药的使用,甚至对使用过某些农药的作物的种子都有严格的种植要求,以确保蜜源植物品质。美国和德国都有相似的蜜源植物带种植工程,只要在空闲地种植花期长、花粉足的蜜源植物就能得到补贴,并且实践证明这类举措的推广效果非常好,不仅缓解了当地的蜂群崩坏综合征,还起到了美化环境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我国在生态农业方面的规定不如美德两国严格,但在贫困地区开展的“中蜂+”产业扶贫中也出现了许多将蜜蜂授粉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成功尝试。四川平武县的“平武中蜂+”模式以一、二级蜜源经济植物为特色开展蜂产品加工与生态旅游并取得了很大成功。其中,一级蜜源(粮油作物、苦荞、金银花等)主要特点是生产周期短,见效快,除采蜜收入外,还可获得作物收入,同时提升环境质量;二级蜜源植物(毛叶山桐子、板栗)3年开花后可作为蜜源和观赏景观,5年后可作为航空用油,具有极大经济价值。三国的授粉产业发展情况都表明:只有拥有健康的蜜源植物和蜜蜂,才能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实现高效农业生产。

5 政策建议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然在蜂群数量和蜂蜜原料产量上遥遥领先,但在蜜蜂授粉和生产加工技术、养蜂人素质、蜂产业监督规范、蜜蜂基础研究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美国和德国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养蜂模式和有偿授粉产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国蜜蜂授粉产业也需要吸取多方经验,结合自身特色实现创新发展。

5.1 加大蜜蜂授粉的宣传培训力度

政策的落实除了要有强有力的监管体系还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首先要充分发挥蜂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完善全国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利用手机、互联网、电视媒体等大众传媒扩大环保教育宣传层面,创新教育宣传形式,帮助群众更好地认识蜜蜂在促进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多样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重点需要落实农村地区的科学种养方法普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5.2 推进蜜蜂授粉技术研究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对养蜂技术和不同作物蜜蜂授粉技术的基础研究,建立蜜蜂授粉与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授粉技术研究和推广的资金投入,鼓励农民以蜜蜂授粉替代人工授粉,建立专门的蜜蜂授粉合作社与协会,整合个体蜂农的资源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授粉服务,不断完善蜜蜂授粉技术的配套服务体系。

5.3 对有利于蜜蜂授粉的种养行为实行补贴

只有蜜蜂授粉带来的收益得到了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发展有偿授粉产业。因此要设立对蜂农购买良种蜂群、转地放蜂、有偿授粉等行为的直接支持政策,还可参考德国的“花带计划”建立蜜源植物的种植补贴以及农作物的授粉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最终实现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5.4 依托“中蜂+”扶贫模式进行优质蜂群和授粉技术研究

中国重点扶贫地区与现有中蜂养殖地有将近90%的重叠。从成功案例来看,利用现有资源促进蜂产业的发展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培养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国蜂产品良莠不齐、市场占有率低的情况。具体做法包括发挥政府的统筹与主导作用,借助龙头企业在养殖和生产方面的技术和销售优势,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成立农民合作社对生产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等。

猜你喜欢

蜜源有偿养蜂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养蜂女状元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蜜蜂采花蜜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