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息风止痉汤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观察
2021-03-23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本文观察分析了针刺联合息风止痉汤治疗风热痰瘀阻络证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及对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风热痰瘀阻络证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32±8.55岁;平均病程3.11±0.75天;左侧22例,右侧2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26±8.47岁;平均病程3.16±0.79天;左侧24例,右侧24例。两组资料均衡(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每日服用1次30mg强的松,7天后每天减量5mg,直至2.5mg后,再继续服用3天后停药;肌肉注射500μg甲钴胺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注射30天。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息风止痉汤治疗,取患侧穴位颧髎、翳风、地仓、阳白、丝竹空、颊车、合谷、足三里,刺入得气后不做提插捻转,留针30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息风止痉汤组成:牛蒡子、白芍、鸡血藤各15g,白附子5g,茯苓、枳实、地龙、半夏、竹茹、当归、陈皮、川芎、连翘各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口服,持续治疗30天。
1.3 疗效标准:治愈为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任何后遗症;显效为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仍有轻度口眼歪斜;有效为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口眼歪斜比较明显;无效为症状、体征未见改善,难以恢复表情肌功能、肌力,有永久性后遗症。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48 48治疗后1.22±0.43#*1.84±0.61#治疗前4.06±1.36 4.13±1.42
2.3 两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FDI)变化: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DI变化(±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DI变化(±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FDIP 16.58±3.05 28.75±4.88#*16.51±3.08 24.55±4.09#例数48 4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DIS 15.31±2.69 27.67±3.51#*15.39±2.64 22.66±2.54#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水平: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NO(µmol/L)38.79±4.58 79.44±6.99#*40.11±4.92 70.17±7.09#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SOD(mU/ml)63.25±6.38 91.76±9.05#*62.98±6.22 83.21±8.15#MDA(mmol/L)7.36±1.88 3.12±0.68#*7.48±2.15 4.81±0.79#
3 体会
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学“口眼歪斜”“口僻”等范畴。机体正气不足,导致风寒入侵,筋脉失养,营卫不和,从而发病。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一般以风寒型为主,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正气亏虚,难以固卫,导致风热邪气流于经络,脉络阻塞,经脉失养,风、热、瘀互结,从而出现风热痰瘀阻络证的临床表现,应采取疏风化瘀、清热行血的治疗原则。针刺取头面部阳明经和少阳经穴位,由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病位浅表,面神经炎症渗出比较严重,因此应对穴位进行浅刺,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防止强烈的刺激对神经造成损伤;配合息风止痉汤清热化痰、息风止痉、通络止痛之功效。取得的疗效满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损伤,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