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语娄邵片水洞底话的舌面中音声母
2021-03-23付爱丽王进安
付爱丽,王进安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广韵》音系各声母读音的演变,无论是在现代普通话还是在现代方言中的表现,都比较复杂,但演变趋势大体相同。《广韵》的三十五个声母到现代普通话的演变中,见组声母字从舌根音[k、kʰ、x]中分化出一组舌面前音[ʨ、tɕʰ、 ɕ];端组声母字分化出舌尖中音[t、tʰ];知组、章组和庄组三组合流出现代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tʂ、tʂʰ、ʂ]。而在娄底市娄星区水洞底话中,见组、端组、知组和章组除了具备现代普通话中的演变规律,《广韵》中的这四组声母在水洞底话中还分化出了一组舌面中音[c、cʰ]。水洞底话的声母系统①如表1所示:
表1 水洞底话声母系统
以《方言调查字表》收字为依据,对娄底市娄星区水洞底话中的见、端、知、章四组字进行调查分析,描写这四组声母中演变出的舌面中音的语音,并探索出其中的演变规律及演变的原因。
一、水洞底话的舌面中音[c、cʰ]声母的中古来源及音系特点
根据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水洞底话属于湘语娄邵片涟梅小片[1],水洞底话的调类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5个[2]。为了如实地再现水洞底话的发音,对水洞底话的5个调类的调值做一个界定:阴平55、阳平24、上声21、阴去35、阳去11,其中阳去的实际调型是一个低降调,因为上声也是一个低降调,阳去的调值比上声还低,为了区分这两者,就把阳去的调值处理为低平调值。
(一)水洞底话的舌面中音声母的中古来源
《广韵》中的见、端、知、章四组字,在水洞底话中的舌面中音声母有[c、 cʰ]两个,以[c]为例说明其发音过程:发音时,舌面抵住硬腭后半部(中腭),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
下面对《广韵》中见、端、知、章四组字在水洞底话中的音读进行描写(国际音标所注,为水洞底话的音读):
水洞底话中的[c]组声母是典型的舌面中音,主要集中在中古的端、知、章、见组四组中,分布比较零碎,且[c]组声母只有塞音,和与之相配的韵母成系统。
(二)水洞底话的舌面中音声母的音系特点
从上一部分的语音描写可以看到水洞底话中舌面中音声母的中古来源,现从声韵配合的角度分析水洞底话中的舌面中音,进一步探讨舌面中音的声韵条件。
1.来源于中古开口一等韵,共13字,占总数(舌面中音184字)的7.06%,它们分别是:兜斗陡鬥(端母)/偷(透母)/头投豆逗澄水浑(定母)/钩沟狗(见母)
来源于中古合口一等韵,共6字,占总数的3.26%,它们分别是:端短锻锻炼(端母)团断断绝段(定母)
2.来源于中古开口二等韵, 共23字,占总数的12.50%,分别是:家加嘉傢(家)傢具假真假贾假放假架驾嫁價交郊膠绞狡教教育较较劲甲江降下降饺(角)饺子(见母)/恰(溪母)
3.来源于中古三等韵,共120字,占总数的65.22%,其中开口三等韵有102字,占总数的55.43%;合口三等韵18字,占总数的9.78%。分别是:
开口:蔗针枕枕动词真诊震章樟招沼池沼照障保障瘴瘴气蒸证正正月征正政只(章母)/车马车扯(撦)昌菖菖蒲廠唱称称呼秤一杆秤赤尺(昌母) /伸(书母)/韶韶山常尝承丞成城诚(禅母)/粘粘贴珍镇张长生长涨(长)账帐胀(知组)/超畅(彻母)/朝朝代潮赵兆召沉陈塵阵长长短肠场丈仗程郑(澄母)/骄娇矫矫诈金锦巾紧斤筋谨劲有劲疆姜京荆境景警敬镜颈(见母)/揿(搇)按轻轻重庆(溪母)/茄茄子乔侨桥荞轿琴勤芹近强(群母)
合口:瘸手残疾穷(群母)/中当中忠(知母)/虫仲重轻重(澄母)/终众锺鍾盅种种类肿种种树(章组)/充铳放铳冲(昌母)
以下列举中古端、知、章、见四组声母在水洞底话中的声韵配合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中古端、知、章、见四母在水洞底话中的声韵配合表
续表2
根据以上的材料分析得知,水洞底话中的舌面中音出现的条件是:在今韵母是开口呼前,其韵母为在今韵母是齐齿呼前,其韵母为但以上这些韵母并不是舌面中音出现的必要条件,舌面中音声母在同韵母和同声调的语音环境中,与其他声母存在对立现象,下文会具体涉及。
二、中古端、知、章、见四母在水洞底话与娄底老城区方言中的声母分化
从第一部分的的语音描写可以看出,水洞底话中的舌面中音声母,主要来源于中古的端母组、知母组、章母组、见母组。这中古四组字母在水洞底话、娄底老城区方言和普通话的声母分化中显现出差异,如表3所示。距离约13公里的娄底老城区的声母系统参考刘丽华《娄底方言研究》[3]。
表3 中古端、知、章、见四母在三地方言点的声母分化
从表3得知,水洞底话、娄底老城区方言的声母分化类型与普通话的分化是不同的,前两者与后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古知母组和章母组;水洞底话和娄底老城区方言的声母分化更为分散复杂 ,而普通话的分化最为集中,体现在分化后的声母组的数量上。
中古端、知、章、见四母这四组字母,在水洞底话与娄底老城区方言的声母分化中,两地的声母分化途径相似,有同有异。两个方言点的声母分化呈分散状,水洞底话的声母分化相较而言更为分散复杂,且声母组之间各自有部分合流;但这四组声母分化中两地方言各有特色,娄底老城区保留了浊音声母,水洞底话则演变出一组舌面中音[c、cʰ]声母,这也体现出中古端、知、章、见四组字母在水洞底话和娄底老城区方言的声母分化中是另一种演变类型。
此外,在娄底老城区的方言中梗摄字、假摄开口二等字见母中存在较多的文白两读[3]38,李荣先生认为湖南娄底方言(指娄底老城区)梗摄字有整套的文白异读[4],水洞底话中的梗摄字、假摄字中同样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文白异读,如声母为舌面中音的文白两读的字:听文
三、水洞底话舌面中音声母的成因分析
(一)方言系统内部因素
水洞底话中舌面中音声母的产生跟方言的语音系统内部有密切的联系,依第一部分的描述可知,该方言中舌面中音是以开口呼韵母为和齐齿呼韵母为作为声韵条件,在中古的端、知、章、见四组声母的分化演变中,舌面中音声母与同一中古声母来源分化出的其他声母组在声韵配合上有着各自的规律(参看表2)。
首先,来看中古端、章、知组三组字的分化规律。第一,中古端组分化出的舌尖中音[t]组声母和舌面中音的声韵配合上呈互补的关系,“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5]67。按此音位的互补归纳原则,舌面中音[c]组可以和舌尖中音[t]组归纳为一个音位。端组中的舌面中音只出现在今韵母为前,舌面与硬腭后半部分接触形成阻塞,气流受阻部位和舌面前音不同,在听感上有明显的差别,所以记为两个音位。第二,中古的章组分化出的舌面中音和韵母为相配,舌面中音与这五个韵母的配合,除了韵母[ən],与在章组分化出的其他声母也是呈互补关系。第三,中古的知组分化出的舌面中音声母和舌尖前音[ʦ]组、舌面前音组也属于上述情况。
“语音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结构对称性。一个音位包含有几个区别特征,就同时包含在几个不同的聚合群中”[6]157。在水洞底话的语音系统中(参看表1),舌根音包含塞音和清擦音、舌面前音和舌尖前音也包含塞擦音和清擦音,其声母系统是一个双向对立的聚合系统,根据语音系统具有结构对称的特点,这组舌面中音声母组在理论上应该要保留相应的清擦音但在调查中发现,舌面中音声母的清擦音和舌面前音的清擦音在听感上接近,发音人觉得没有区别, 那该方言中的舌面中音为什么没有保留清擦音,出现这种不对称的现象呢?
“发音器官各部分的协同由于受到一些生理条件的限制,其协同发音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强,有些弱。“破坏”音系结构的对称性特点的,恐怕与这种发音的生理能力的不平衡、不对称有关”[6]171-172。舌面中音的清擦音作为一个“破坏”音系结构的音位,打破平衡的语音系统与其相配的韵母有关。“在元辅音的配合关系中,发音部位偏前的辅音(如双唇、舌尖)与元音的配合能力比较强,不管元音的高低前后,差不多都能组合,而发音部位偏后的辅音(如舌根音)相对来说要弱一些,它易于与开元音与后元音组合,而不易与前高元音组合,因而在前高元音前容易发生颚化作用,这几乎成了语音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7]71-72。按照此规律,舌面前音中的清擦音易与前元音组合(在水洞底话中,舌面前音[ɕ]多与齐齿呼、撮口呼等发音部位靠前的音组合),当舌面中音的清擦音与前元音组合时,发音部位受前元音影响,发音部位的位置会靠前,此时舌面中音的清擦音的发音部位与舌面接触的位置含糊,部位靠前后找不到明显接触的点,易与舌面前的清擦音产生相混的情况,两者在听感上没有差别。由此得知,水洞底话中的“破坏”音系结构的舌面中音清擦音[ç]混进了舌面前音清擦音[ɕ]中,两者合并成一个音位[ɕ]。
根据以上的分析,水洞底话中的舌面中音声母来源于中古端、章、知、见组四组声母,这组声母与中古同来源的同组声母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又存在对立关系,两者共存的情况下,应遵从对立关系,对立原则是归纳音位的绝对原则,所以要把舌面中音声母单独列为一组音位。舌面中音组在水洞底话声母系统里是处于一个双向对立聚合的系统中,而它的清擦音虽然“破坏”了声母系统的平衡,但是其该声母系统也还是对称的,这说明该地的语音正在发生演变,我们可以推测在更早的某一历史时期存在舌面中音的清擦音,或者在未来的某一时期它会从舌面前音中的清擦音中分化出来。
(二)周边方言的影响
一个语言要素的形成并不是孤立地存在某一地区,不同地区的人接触与交流会促进语言的相互影响,水洞底话中的舌面中音声母的形成会受到来自周边地区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集市赶场的出现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往来,加上各地区之间民间通婚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娄星区水洞底镇北靠石井镇,东临万宝镇,南接荷塘镇,西傍斗笠山镇,石井镇和万宝镇隶属于娄星区,荷塘镇和斗笠山镇隶属于涟源市。对水洞底镇的周边市镇的方言做了一个简单的田野调查,在《方言调查字表》中抽取端组、知组、章组、见组各若干个字,考察这几个市镇的方言中是否存在舌面中音声母。以下列举在这四个市镇中调查的例字声母为水洞底话中舌面中音[c、cʰ]的例字:
石井镇(泽溪村,聂端飞,男,33岁):茄、 车、超、交、狗、针、今、唱、征、姜
万宝镇(旺兴村,小周,男,29岁):茄、车、超、交、条、偷、狗
荷塘镇(荷塘村,李波,男,26岁):茄、超、 交、 条、 狗、张、 征、 中、 充
斗笠山镇(香花村,肖常英,女,39岁):车、超、桥、吊、韶、今、针、账、唱
以上的例字在调查中,每个字的声母都是具有舌面音色彩的,这些字的听感和水洞底话中的舌面中音一样,据此就把这四个村镇方言中带有舌面音色彩的舌面音记为舌面中音。以上选取的是带舌面中音色彩最明显的例字,有些字的声母在演变过程中有不同的分化,所以各镇调查后的例字会略有不同。
根据上文的调查,水洞底镇与周边四个镇的方言都存在舌面中音,但舌面中音声母在各市镇方言中所拥有的的数量和所占比例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陈晖的《湘方言语音研究》一书中,调查了娄底石井乡(现为娄星区石井镇)蛟龙村方言的音系及同音字汇[8]。在著作中调查该地的声母系统中,记录这些字(车、超、桥、吊、韶、今、针、账、唱)的声母是舌尖后声母著作中的声母系统下作了如下注释:有舌面色彩,其实际音值既不是典型的舌尖后塞音也不是典型的舌面前塞音而相对来说,娄底方言中的有一定的舌面色彩,而且部分人(尤其是新派)这两个声母已读成了相应的舌面前塞擦音
石井镇管辖的村委会里,离水洞底镇最近的是荷叶村,荷叶村的方言和水洞底镇相差无几。而荷叶村原隶属于百亩乡,2017年娄星区政府撤乡建镇,把原先水洞底镇的临近乡镇百亩乡划入了石井镇。按照以前的行政区域,石井镇不是水洞底镇的临近镇,石井镇蛟龙村离水洞底镇约13~14公里,与荷叶村相比,蛟龙村与水洞底镇的距离是比较远的,在语音上有所差异在情理之中。
注解:
① 水洞底话语料为调查所得,发音全作人是邓美君(女,57岁),世居水洞底镇,未去过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