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巡礼:无限风光筑绿疆
2021-03-23本刊通讯员周广科
本刊通讯员 周广科
亘古的西域丝绸之路,曾经伴着驼铃的清越之音响彻汉唐历史。而今,在辽阔的草山牧场,在无垠的瀚海戈壁,一座座风力发电设施矗立其间,一片片光伏发电设备汇成蓝色海洋……
这里是新疆,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大美新疆。“十三五”以来,新疆借助丰富的清洁资源,瞄准新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围绕国家大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及综合能源等基地建设,新能源产业发展乘势而上,全疆已实现新能源南北水火互济风光互补,清洁发展已实现从“瓶颈制约”向“总体适应”跨越。
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升
2020年10月14日,经过72小时试运行,历时两年一个月建设的阿勒泰-准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750 千伏电网延伸至新疆最北端,实现了750 千伏电网新疆全覆盖。这仅是解决新能源外送电网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往,受超前布置、外送通道不足、电力需求市场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能源弃风弃光日益凸显,被国家能源局列为风电、光伏发电监测预警评价红色区域。
新疆新能源发展被套上“紧箍咒”。电网作为大范围、高效率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平台,重要性愈加凸显,在资源配置与调节互济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为缓解新能源消纳问题,在国家电网援疆政策大力支持下,2016年11月,750千伏伊犁-库车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彻底改变新疆南北各地用电紧张状况,实现南疆的光电、风电得到更大范围的开发和消纳。
国网伊犁供电公司员工指导电动车车主充电注意事项。 (白玉 摄)
2019 年1 月,南疆750 千伏延伸补强工程全线贯通,进一步提高南北疆电网互供、疆电外送能力,扩大南疆光伏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更大范围内开发和消纳。
2019年9月,建成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准东-皖南±11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新能源外送缓解了弃风弃光困境。2020年7月,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输送功率由600万千瓦提升至800 万千瓦,成为全国目前在运特高压输电工程中输电功率最大的工程。该工程可使华东地区每年减少燃煤约380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00万吨,二氧化硫70万吨。
“十三五”以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国网新疆电力)不断推进各电压等级网架建设,建成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东至哈密、西到伊犁、南延和田、北联阿勒泰的750 千伏骨干网架,750 千伏电网覆盖全疆所有地州,东西横跨2000千米、南北贯穿3300千米。
建设大基地,发展大电网。数据显示,2021年1月3日,新疆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25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3683万千瓦,占比达到43.4%,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基地。
新能源多元开发绿意浓
“只要天上有太阳,我们村就有收入。”木哈拜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我们村集体基本没收入,现在村集体条件好了。靠着光伏电站提供的就业岗位,我每月还有1500 元工资,到现在已经赚了1万多块钱了。”
“新能源+扶贫”探索出脱贫致富新路子。光伏板把光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中,让村集体获得“阳光收入”。在这悄无声息的光电转换中,更多的产业效能正输向新疆各个村落。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惠及民生。2016 年开始,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成了新疆各地一道风景线。
“景区有新能源电动观光车,县城有新能源电动出租车,新能源汽车零排放、操作简单,还节省油费。”布尔津县出租车司机加勒哈孜别克·觉吾德别克说。
绿色用能正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2020年9月17日,新疆哈密市陶家宫供电所“清洁取暖+光充储用一体化”综合用能示范项目建成。该项目主要包括屋顶光伏电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蓄热式电锅炉、储能电站以及5G基站等,通过供电所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可用于供电所日常生活用电和充电桩供电,并为当地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
用能更绿色,体现在工业、物流、城市建筑等领域的纵深拓展,衍生出新的服务模式、产品形态,国网新疆电力也在新的经济生态中探索形成了“供电+能效服务”,致力于促进全社会能效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6月,阿克苏地区首座光伏储能电站——柯坪储能电站一期项目顺利投运,该电站如同一个巨大的“充电宝”,提升了电网新能源发电消纳及负荷调控能力。
同时,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现代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签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000 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签约,奎屯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加快推进,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能源外送通道打通投运……一个个新能源产业园和项目,是专业化、多样化的技术创新精彩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实施风电供暖,有力促进了风电的就近消纳。数据显示,新疆电采暖面积已经突破1200万平方米,其中,风电采暖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
政策给力、企业努力。“十三五”期间,从戈壁荒滩到新产业园,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到以绿色为基调的用能结构,“新能源+扶贫”“新能源+产业”“新能源+生态”等正成为新疆新能源发展的强劲旋律。
推动构建新能源产业新生态
经济离不开市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建设。2016 年,启动“电力援疆+市场化”跨区域送电工作,与7个省(市)签订电力援疆协议,疆内超过360 家发电企业参与,全疆外送电量超过25 亿千瓦时,使新疆弃风率平均下降了近15%。
依托国家和省级电力交易平台,电力援疆外送规模2020 年提升至229 亿千瓦时,送电范围已覆盖北京、上海、广东等20 个省(市),累计送出“援疆电”505.5亿千瓦时。
新能源发展成为经济发展重要任务,疆电外送进一步促进新疆新能源发展。2017年,在国家电网公司援疆举措支持下,国网新疆电力探索新能源风电消纳的新途径,利用电力需求响应促进新能源风电消纳的新途径,在弃风时段增加用电需求,“造峰用电”、减少弃风,此项工作填补了国内空白。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推动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大幅提升。2019年5月,公司启动新能源站点全景信息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在新疆电网调度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中,集成了并网新能源站点全景信息监控系统。
新能源全景信息监控系统,有效提升新能源综合利用率。全疆48363 台新能源站点实现全景信息监控,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站点全景信息监控系统,也实现并网新能源站点全覆盖,对于新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至关重要。
2020 年新能源开发再提速。71 座新建新能源场站、580.4 万千瓦装机顺利并网,占新疆电网全年新增装机的53.5%。确保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和消纳,直接关系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质量,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机制。
依托新技术挖掘新能源行业大数据资源,国网新能源云建设实现了新能源电站与电网调度、交易中心等数据交互,全面助推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探索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提升经济效益,降低开发成本。
2020 年9 月,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新疆新能源发展又迎来新契机。
创新能源消纳方式,不断推进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变革,优化资源,努力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让美丽“风”“光”推动全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构筑全疆人民共享清洁发展成果、生活质量提升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