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聚焦粮食流通全过程推进节粮减损
2021-03-23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节粮减损核心要义,聚焦粮食流通全过程和各环节,不断创新落实节粮举措,聚力在更高层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聚力优服务,精准收粮促节约
积极引导收储加工企业从田间地头直接收购新粮,有效简化收购流程,并依托“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为农户提供收购政策信息、库点查询导航、售粮预约等在线服务,切实降低“程序性”损耗,2020 年从“田间—库点—加工厂”全程“不落地”收购达30%,减少农户储粮和装卸环节,节约粮食9 万多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全省303 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及时通过烘干、降水、防霉等服务清理粮食近500 万吨,累计为农户减少粮食损失约8 万吨。同时,结合安徽省夏粮收购多逢梅雨天气的实际,制定科学储粮“明白纸”印发给农户,指导农户做好自储粮食的干燥、防霉、防虫和保管。
二、聚力强管理,安全储粮促节约
坚持把提高仓储设施建设标准作为加强在库粮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省累计投资63.1 亿元推进粮库建设和升级改造,新建仓容1057 万吨,全省完好仓容达5398 万吨,储粮条件显著改善,有效降低粮食储存过程损失。认真贯彻“一符四无”“一规定两守则”要求,深入实施“仓储规范化管理提升年”行动,常态化开展粮食安全大检查,排除问题隐患,织密织牢监管网格,推动粮食仓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仓储损耗明显下降。年减损粮食8 万多吨,相当于开发“无形良田”15 万亩。扎实开展“星级粮库”创建和动态管理,评定结果作为资质认定、评先评优、项目安排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全省30%以上库点推广低温、气调、生物防治等绿色储粮,80%以上库点实行信息化管理,推动绿色储粮、节能增效、质量安全、长储长新。
三、聚力增效能,物流减损促节约
综合考虑承储规模、区位交通、仓储条件等因素,深入推进省级储备粮布局调整,计划三年内将承储企业数调减80%,实现适度集中,形成规范管理效益。大力支持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粮食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智能粮库和粮食加工企业一体化建设,全链条生产,减少运输环节粮食损耗,节约包装和装卸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同时,大力推广散装、散卸、散存、散运“四散化”运输,原粮散运率超80%,推广集装箱运输,全程散运原粮和成品包装粮油,切实将粮食多次运输、装卸抛洒等损失降至最低,物流环节年减损粮食约9.2 万吨。
四、聚力重引导,科学加工促节约
每年安排2000 万元省级产业化项目奖补资金,支持企业设备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原粮利用率,粮食加工企业出品率进一步提高,节粮减损效果显著。常态化开展行业科技成果、人才、机构“三对接”活动,建立粮油粮机类院士工作站6 家,推进粮油产品创新,做到粮食加工“吃干榨尽”。大力倡导适度加工,引导企业合理控制粮食加工精度,避免过度加工造成原粮浪费、营养流失。
五、聚力抓宣传,营造氛围促节约
积极发挥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全省4 个国家级、36个省级基地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近2000 场次,超30 万人次参加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活动。会同省委宣传部通过现场授课与视频录播,为130 多万在校大学生共上爱粮节粮思政大课;聚焦节约粮食主题,举办“粮食大讲堂”10 期;参加安徽广播电视台“节约从粮食开始”主题访谈,宣传节粮理念,普及节粮举措;开展“小手拉大手,爱粮节粮进粮库”活动和“爱粮节粮”教育小课堂,带动数万名学生及家长参与节粮行动。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及新媒体平台,通过宣传展示、发出倡议、公开承诺、专版专栏等方式,发动群众参与爱粮节粮实际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爱惜粮食、节粮减损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