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3-23丁霏许梅厉亚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脑瘫小儿康复

丁霏,许梅,厉亚楠

(1.日照市中医医院儿科,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中医医院颅脑外科,山东日照 276800;3.日照市中医医院护理部,山东日照 276800)

小儿脑瘫是一种以智力缺陷、行为异常、癫痫、神经功能障碍、视听语言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非进行性脑损伤是引起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胎儿宫内发育异常、早产、核黄疸、中毒、感染等均可诱发脑瘫[1]。脑瘫患儿常伴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且多数存在认知与智力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与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患儿家庭和谐。临床研究显示[2],及早给予脑瘫患儿有效的康复干预有利于其快速康复。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5 年10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30 例脑瘫患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实施常规干预和康复干预,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及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脑瘫患儿30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与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所制定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相符;临床存在姿势异常与听觉、视觉、语言功能等障碍。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智力异常者;合并肌无力、肌肉进行性萎缩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15 例患儿中,男8 例,女7 例;年龄1 个月~4 岁,平均年龄(1.78±0.26)岁;体重2~11 kg,平均体重为(5.34±1.28)kg;疾病类型:运动迟缓型9 例,脑瘫痉挛型4 例,混合型2 例。研究组15 例患儿中,男9 例,女6 例;年龄1 个月~3岁,平均年龄(1.75±0.27)岁;体重2~12 kg,平均体重为(5.36±1.27)kg;疾病类型:运动迟缓型7 例,脑瘫痉挛型5 例,混合型3 例。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得到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小儿脑瘫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矫正患儿肢体姿势、纠正患儿事物认知、密切看护患儿日常行为活动等。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干预,具体如下。(1)肢体训练。在Bobath 和Rood 治疗理论指导下,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主动、被动运动和抗阻力训练方案。采用抑制性手法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 干预患儿的异常运动模式和姿势;采用促通手法增强患儿肌力,纠正躯体静态和动态平衡。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开展,避免运动量对患儿造成损伤。 训练30~60 min/次,2 次/d,训练20 d 后休息7~10 d。 (2)体位训练。 利用支撑物品帮助患儿支撑左、右、后侧位,协助患儿行坐位训练,注意训练期间加强对患儿安全的防护,以免发生意外;协助患儿将手臂抬高、伸直,慢慢向外伸展,握紧拳头再放开,如此反复,训练手臂;协助患儿取俯卧位,医护人员以手帮助患儿伸腿、伸手,引导患儿行爬行训练;协助患儿站立,并帮助其保持身体平衡,辅助患儿缓慢行走,注意依患儿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训练时间与强度。 (3)日常活动训练。 指导患儿练习穿脱衣物、刷牙洗脸、大小便等,以提高患儿的肢体协调性及抓握等精细活动能力,15~30 min/次,1 次/d。 医护人员在指导过程中应细心、耐心,尽量满足患儿需求,多给予患儿鼓励。(4)语言能力训练。引导患儿接触各种人、事、物,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接触促使患儿想说话、多说话;指导患儿进行简单的发音训练,逐步过渡至词、句;给予患儿声音刺激,提高其认知与语言能力。语言训练20 min/次,1 次/d。

两组患儿均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 及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第2 版(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2, PDMS-2)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GMFM 量表包括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 个能区共88 项,每项得分0~3 分,无法完全完成得0 分,完成动作未超10%得1 分,完成动作超10%但未超100%得2 分,完成动作100%得3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越好;PDMS-2 量表的评估项目包括抓握、操作、手眼协调与视觉追踪能力等,得分0~2 分,患儿无完成动作意识,也无迹象表明患儿此动作正在发展出来得0 分,患儿有明确的做的意愿,但未完成动作得1 分,患儿可全部完成特定动作得2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越好。

(2)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 患儿干预后发育恢复正常,姿势未见异常,肌张力明显改善且行走无障碍为显效;患儿干预后姿势异常明显减少,肌张力明显改善,反应能力明显提高为有效;患儿干预后姿势异常、肌张力、运动功能等未见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 如平均年龄、 平均体重、GMFM 评分、PDMS-2等表示为(±s),行t 检验,计数资料,如性别、康复效果等表示为[n(%)],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对比

干预前, 两组患儿的GMFM 与PDMS-2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研究组患儿的GMFM 与PDMS-2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GMFM 与PDMS-2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GMFM 与PDMS-2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GMFM干预前 干预后PDMS-2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15)研究组(n=15)t 值P 值105.42±14.36 103.79±15.07 0.303 0.764 134.25±16.41*160.45±16.29*4.389 0.000 27.34±2.08 27.25±2.12 0.117 0.907 52.08±4.47*65.13±4.93*7.595 0.000

2.2 两组患儿康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康复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小儿脑瘫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临床调查研究显示[3-4],我国小儿脑瘫的患病率达0.5%,较发达国家高出许多,且近些年来呈增长趋势。 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包括药物治疗、中医疗法、运动疗法、综合康复疗法等,但基本无法完全治愈,患儿在治疗后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偏低、运动障碍等问题,若未及时给予正确的干预和指导,很可能导致患儿终身残疾,严重的还会引起患儿死亡。 有研究表明[5-6],小儿脑瘫的程度与其年龄相关,患儿的康复效果随年龄增加而不断降低,因此应尽早对患儿实施康复干预,以改善预后。

康复干预是当前临床常用的小儿脑瘫干预方式,相比于常规干预,其能够更好地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临床实践显示[7],康复干预能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 提高康复效果。该研究中采用的康复干预,包括肢体训练、体位训练、日常活动训练、语言能力训练等,可从多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系统的干预。其中,肢体训练和体位训练可纠正患儿病理状态下的异常运动模式,帮助其建立起正常的运动模式,同时还可降低肌张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训练通过给予患儿基本生活能力的指导,不仅能缓解其不良情绪,还能锻炼患儿的手眼协调与上肢活动能力,有利提于高患儿的精细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刺激大脑发育,延缓病情发展;语言功能训练通过发音训练和人事物的刺激,引导患儿多说话,主动表达自身想法,有效提高其语言能力,改善认知能力[8]。 整个康复干预过程中不仅有医护人员的指导,还有患儿家属的陪同,给予了患儿自信心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该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儿干预后的GMFM 和PDMS-2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儿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康复干预能使患儿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研究组患儿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表明康复干预的整体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尽早进行康复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脑瘫小儿康复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