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梯式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1-03-23吴伟华吴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胫骨康复训练组间

吴伟华,吴奋

(1.湛江市霞山区解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伤科,广东湛江 524000;2.湛江市霞山骨伤科医院骨伤科,广东湛江 524000)

胫骨平台骨折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创伤性骨折疾病,在全身骨折当中占比约为1%,该类骨折的发生主要与受到外力作用有关, 股骨踝撞击胫骨平台,并在旋转、 压缩等相关作用力的影响下出现平台压缩,甚至劈裂和粉碎,在交通意外事故、运动损伤或意外坠落中较为常见。中老年人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在意外跌倒或交通事故中极易发生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也是一种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平台面软骨面受损严重,关节周围出现水肿及关节腔积血,若患者未及时妥善进行治疗,极易引起膝关节力线不稳以及膝关节畸形等情况,部分病情严重者还可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降低生存质量。 临床常采取手术方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然而术后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如常见的关节粘连及关节僵硬等,对于患者预后造成影响[1]。因此,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是促使其关节功能恢复和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未能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耐受度等调整训练方案。 阶梯式康复训练是规范性及程序性的功能锻炼,是对常规康复训练的升级和优化,可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指导。 基于此,该文将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采用阶梯式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48 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24 例,男13例,女11 例;年龄26~69 岁,平均年龄(40.7±0.5)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伤14 例,暴力伤6 例,其他原因4 例;Schatzker 分型:I 型15 例,Ⅱ型9 例。 对照组24例, 男12 例, 女12 例; 年龄24~68 岁, 平均年龄(40.6±0.5)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伤15 例,暴力伤5例,其他原因4 例;Schatzker 分型:I 型14 例,Ⅱ型10例。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通过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属于胫骨平台骨折;(2)患者对手术方案、训练方案等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并可配合完成术后的随访观察与疗效评估等工作。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等无法进行正常语言沟通交流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4)处于妊娠或哺乳阶段的女性患者;(5)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6)属于开放性骨折或复发性骨折者。

1.3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术后无痛状态或轻微疼痛状态下进行训练,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关节环转练习以及关节屈伸练习等,15~30 min/次,3 次/d,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度调整训练量以及时间。 告知患者出院后坚持完成康复锻炼。

观察组术后采用阶梯式康复训练。(1)第一阶段:患者术后3 d 开始进行早期锻炼,并持续锻炼约1~2周。首先患者取平卧位,协助患者抬高患肢,小腿下方用软垫垫起, 帮助患者完成趾屈及踝关节背伸练习,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决定训练的次数以及时间。患者保持平卧体位,伸直膝关节及背伸踝关节,使大腿肌肉充分紧绷,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抬高并坚持5 s 后放下,连续训练5 次。 结合患者疼痛程度及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被动关节屈伸锻炼,15~30 min/次,3 次/d。 (2)第二阶段:患者第一阶段训练结束后进入第二阶段训练,约术后3~8 周,主要为主动膝关节屈曲及伸展锻炼,每个动作坚持约10~15 s,3 次/d,训练时长以患者关节出现酸胀感为宜。患者术后6 周左右可进行沙袋配重锻炼,保持仰卧体位,患者小腿前侧捆绑沙袋进行配重,以3 kg 为最初的训练量,之后逐步调整重量至8 kg 左右, 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可适当调整沙袋重量,通过健侧肢体活动来带动患侧肢体进行活动,30 min/次,3 次/d。 结合其恢复情况逐步借助拐杖或者助行器等协助患者完成适当的下床活动,从身体转移训练开始,过渡到站立训练以及缓步行走训练。(3)第三阶段:患者第二阶段训练完成后进入到第三阶段训练,约术后3~6 个月,主要为下蹲锻炼以及压腿锻炼等,30 min/次,3 次/d。 定期评估其康复情况,并对肌力训练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两组均持续训练6 个月。

1.4 评价标准

(1)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Lysholm knee scores,LKS)进行评估,包括疼痛度、行走能力、屈曲能力以及肿胀程度,得分越高表示关节功能恢复越好。(2)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优:膝关节局部疼痛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伸展较训练前恢复≥80%,日常可进行正常行走活动;良:膝关节疼痛症状显著缓解,膝关节活动伸展较训练前恢复60%~79%,但仍需借助拐杖行走;中:膝关节有轻度或中度疼痛感,膝关节活动伸展较训练前恢复40%~59%,但仍需他人搀扶进行活动;差:膝关节疼痛感强烈,膝关节活动伸展较治疗前恢复<40%,无法进行生活自理。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00%。(3)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估,其中VAS 评分为0~10 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ADL 评分为0~100 分,分值与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4)比较两组的术后康复进程,包括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固定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膝关节功能组间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LK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LK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LKS 评分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LKS 评分组间对比[(±s),分]

表1 LKS 评分组间对比[(±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值 P 值观察组(n=24)对照组(n=24)t 值P 值42.16±3.15 42.20±3.13 0.729 0.518 90.62±5.16 76.26±3.95 9.365 0.000 19.695 13.152 0.000 0.000

2.2 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组间对比

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组间对比[n(%)]

2.3 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组间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VAS、ADL 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VAS、ADL 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VAS、ADL 评分组间对比[(±s),分]

表3 VAS、ADL 评分组间对比[(±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VAS干预前 干预后ADL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24)对照组(n=24)t 值P 值6.38±1.08 6.37±1.10 0.305 0.295 1.22±0.25a 2.69±0.39a 4.038 0.013 35.16±2.29 35.18±2.30 0.197 0.825 82.62±5.19a 65.35±5.20a 8.632 0.000

2.4 术后康复进程指标组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固定天数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术后康复进程指标组间对比[(±s),d]

表4 术后康复进程指标组间对比[(±s),d]

组别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固定天数 住院天数观察组(n=24)对照组(n=24)t 值P 值43.62±3.85 49.69±8.06 5.063 0.006 47.96±4.69 56.35±6.16 8.635 0.001 12.63±2.53 17.96±3.58 6.362 0.004

3 讨 论

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的骨折类型和情况较为复杂,临床主要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复位效果[2]。然而内固定术后仍然可能发生并发症, 如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僵硬等,影响患者的手术疗效,不利于术后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改善。 因此,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还需做好术后的科学指导与干预,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阶梯式康复训练是指在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阶段式的个体化功能康复锻炼,促使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在训练期间首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做全面细致的评估,结合耐受程度以及手术情况等制定周密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方案,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改善和恢复[3-5]。 在训练过程中结合其具体的耐受度和恢复情况,对训练方案内容进行及时灵活的调整,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目标,从而使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成果得到充分的巩固,确保其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6-8]。从该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指导患者术后进行阶梯式康复训练,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大幅度提升,LKS 评分在训练后明显提升, 且高于同期对照组,表明阶梯式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与此同时,在训练后观察组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且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表明阶梯式康复训练可提升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缓解疼痛症状以及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阶梯式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胫骨康复训练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