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将军在战场训话,谁能听得见?

2021-03-23张嵚

家教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训话鼓点倭寇

□张嵚

我们常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镜头,将军在千军万马的阵前,慷慨陈词,刹那间就让全军士气高涨,然后就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大捷。但,我们认真地想一想,真实历史中,将军说话,哪怕是嘶喊,谁能听得见?

因为这涉及一个最基本的技术问题:在没有扩音技术的古代,到了要训话的关键时刻,哪怕将军天生拥有武侠小说里“千里传音”的硬功夫,想让千军万马都听清楚也非易事。

而在扩音的问题上,古人其实也一直在动脑筋:比如中国古代乐器上的“木声”,就是利用共鸣原理扩音的“共鸣箱”。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北京天坛,也是巧妙利用了共振原理,有着强大的扩音效果。

类似的技术,放在特定环境下有用,但放在大多数的战场环境下,别说关键时刻提升士气,就算是传达军令,也是基本用不上。换句话说,在科技有限的古代战场上,谁能完美解决“传声”问题,谁就能率先触摸到胜利。

用《孙子兵法》的话来说,这就要“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即以军旗、战鼓等来传递信息。无论是行军的进退,还是排兵布阵,乃至攻守的命令,不同的旗号、鼓点,对于将士们来说,就是必须坚决服从的死命令!

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指挥的“横屿岛之战”,就是古代战争信息传递的典型:当时数千戚家军将士,在凌晨发起奇袭,负重穿过倭寇军营前的沼泽地。每前进百步,都有战鼓鼓点的指挥,他们耐心按照鼓点的指令前行结阵,然后在极度疲惫的时刻,又因为听到鼓声的激励,便向着横屿岛上目瞪口呆的倭寇发起突击。在隆隆鼓声中,戚家军以阵亡十三人的代价,全歼岛上上千凶残的“真倭”,为福建百姓报了血仇。

正如横屿岛上的豪迈鼓声一样,在中国几千年的古战场上,那些看似低调的“鼓手”“旗手”“号手”“乐手”,就是战场上绝不能缺少的“信息化部队”。每一次战役的胜利,都有他们的功劳。

而且,到了明代这种冷热兵器混合的时代,多兵种配合越发重要,“战旗金鼓”的角色,也自然更加重要。训练一支信息兵,是非常艰苦的。

在戚继光看来,要达到这样的带兵境界,一要“练将”,必须培养一批忠勇的军官,形成令行禁止的体系;二要“练兵”,练兵不止练武艺,更要“练心”,既要以严明的纪律约束士兵,更要让士兵形成坚定的信仰,给他们“倡忠义之理”,让他们“练心则气自壮”。

通畅的信息传递,其实就是一支铁军强大战斗素质的缩影。这个道理,古代如此,今天如此,沙场内外都如此。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超越战争的深刻思考。

猜你喜欢

训话鼓点倭寇
吴大昕:《海商、海盗、倭
——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
巧借潮水灭倭寇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鼓点
开心果丫丫
加法乘法
雨天
南昌“强攻产业 决战工业”鼓点急
不是放马的
为春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