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合理使用史料的策略分析

2021-03-23万盼盼

民族文汇 2021年26期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

万盼盼

摘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史料的运用,例如,“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部分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性”“逐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进而掌握初步的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也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设计,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史料实证是认识历史的必备方法这一概念被再次强调。

关键词:初中历史;合理教学;史料

一、史料、史料教学与史料实证

史料,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历史资料,指的是那些能够反映过去发生或者存在过的所有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过去遗留下来的相关文字记载或者物品,都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史料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实物史料、行为史料、口述史料和文献史料。虽然这几类史料的产生时间不同,表现形式不一,在以往历史编纂过程中的受重视程度不同,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史料都是人类历史的不同表达方式,并无高下之分。

关于史料教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搜集、整理史料,并研读、分析史料,从而获得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历史认知,同时树立正确历史价值观的历史教学过程。在历史课堂中,合理使用史料进行教学能够取得十分积极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在提供史料的过程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合适的史料也能够增进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并且一些生动的图文史料也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史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史料内容来源驳杂,缺乏真实性

由于历史的一大特性就是不可重现性,因此许多史料都存在或多或少“失真”的情况。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在海量的信息资料中,人们更加难以判断资料的真实性。初中学生刚刚结束小学被动式学习,对于教师传授的内容可能有习惯使然的依赖性。而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为了教学需要刻意选择生动有趣的资料,直接引用据有明显加工痕迹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甚至为了支持自己课堂所讲的内容,刻意编造相关史事,自造史料。

2. 史料缺少印证过程,常用一家之言

马克思说:“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史作为自然界中无意识发生过的一切,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存在。但中学历史主要教授的是人类史的内容,人类历史留存的史料主要是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由于现实的限制,学生在中学接触的史料更多是一些文献记载也就是史家撰写的历史。无论何人以何种形式撰写历史,都是对客观历史的描述或记录,在这个过程中,记录者、描述者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渗透其中,从而显出某种主观性。很多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因为身边资料有限及时间制约,常会片面地选取一段或几段史料进行教学,这些史料往往来源非常单一,因此就会出现“孤证定说”的现象。这些史料看似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顺畅,但常有断章取义、牵强附会、以点概面的缺陷。而学生也容易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被其看似清晰简洁的思路带跑,难以形成自己的史料分析能力。

三、初中历史合理使用史料的策略分析

1. 选择具有真实性的史料

史料并不是历史真实本身,台湾历史学者杜维运先生说: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的,不经精密考证将后患无穷。历史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进行史料选择时要做好史料的真伪辨别工作,以便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的真实。史料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实物史料、行为史料、口述史料和文献史料。在这几类史料中,实物史料有很大一部分是考古发掘出来的,是我们历史的见证,也是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实物史料既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历史,同时又具有其他史料無可比拟的形象直观性。从性质上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其中第一手史料指原始材料,即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的当时所产生的,可以较直接地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即为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进行的研究及诠释。因此,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应该尽量选择第一手的实物史料,当然,这并不是说第一手的实物史料就一定是真实可靠的,事实上,即便是第一手史料也有可能是处于一些环境影响下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单纯地选择一则史料,而要寻找与之同时代的史料进行互相印证,当然,在选择其他类型史料的时候,教师也要重视对相关史料的考证,从而确保所选择的史料的真实性。

2. 坚持多种史料互证,正确解读史料

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个人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地位、立场和观点等的不同,以及史料的局限等因素,不同的人对于历史的认识往往不尽相同,他们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有时甚至截然相反。即使是同一史观的历史学家也会因为时代不同、条件不同,写出内容不同的历史作品。就算是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同一时期的不同的人往往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不同的时代背景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中发现问题,坚持开放的史料观,以课本上的史料为基础,优选其他史料作为辅助与补充,在解读史料的时候坚持合理分析。

综上所述,史料是历史教学过程中课本之外的不可或缺的有效补充,史料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引入史料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方高.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5):1-5.

[2] 张新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74.

[3] 孙燕.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科学使用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6):58-59.

[4] 林小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7):90-91.

[5] 丁于彤.史料在初中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2):61.

猜你喜欢

史料初中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