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音乐素养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2021-03-23张书林

民族文汇 2021年26期
关键词:有效渗透音乐素养小学音乐

张书林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小学音乐教材为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音乐素养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实际上,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使学生的健全人格得到了完美塑造,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艺术经验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情感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使学生逐渐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创造美。因此,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利用好现有的教学素材,采用合适方式,借助美术课堂这一途径,积极渗透音乐素养和美育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世界中更好的成长、发展。

关键词: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有效渗透

前言:

小学的音乐课程具有独特艺术特点,是一门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唱跳、表演等不同方式体现自身才华,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并逐渐树立自信心,形成自豪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我国各界非常重视学生的“五育”发展,而小学的音乐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美育情感的培养和提升具有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社会、家长、教师等,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培养,导致小学音乐的地位被迫下降,艺术教育的被忽视,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受到了限制。

一、让音乐课程充满趣味气息

当课堂充满趣味性,教学方式充满娱乐性时,学生的注意力将会被更好的集中在课堂上[1]。音乐这门艺术类课程应在趣味、娱乐、轻松的氛围中开展,教师应主动摒弃传统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唱”,也要转变重点提升学生成绩的错误教育思想。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区别。所以,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素养培养,适当的与学生多互动、多交流,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尊重学生的综合需求。

例如,在教學《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音乐作品时,要想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演唱音乐曲目的过程中体会其中隐藏的精神,感受众人观看国旗飘扬城市上空的场景,教师就可以先从音乐的背景故事讲起,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演唱。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掌握这首歌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将讲台作为学生展示的舞台,以此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或者,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中情感比较饱满的学生进行演唱,并让其他学生当“评委”,客观性地进行评价,以此鼓舞学生继续、认真地学习音乐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中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二、用不同教学方式为学生奠定基础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想比较幼稚,天性比较烂漫,喜欢一些新鲜、新奇的事物[2]。并且,这个时期的学生无法长久地保持注意力,也无法保证自己的热情得到延长,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对整体节奏、旋律掌握得并不好,这对音乐教学的开展来讲,是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阻碍。所以,教师应走出传统教学的困境,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演奏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口哨与小狗》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借助钢琴这种乐器辅助教学的开展,先清晰的对学生讲述这个歌曲的创作背景,并配备钢琴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歌曲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音乐创作内涵。随后,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组成小组,并合唱歌曲内容,教师利用钢琴伴奏,鼓励学生大胆表演。或者,也可以选择让学生独唱,教师为学生的独唱伴奏。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声部练习,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声部演唱,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歌曲中的每一个部分,进而把握整体节奏,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在不同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白板上为学生播放其他人员的歌曲演唱视频,利用PPT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动态的歌曲背景,以此延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以唱歌姿势培养音乐能力

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只重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正确演唱姿势的教学[3]。而这种思想和行为,导致音乐课堂的上课方式、流程与其他课程一样,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坐在椅子上听。小学时期的教育对学生来讲是重要的、关键的。所以,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重点教会学生更多正确的演唱姿势、发声等。学生演唱时,姿势是否正确会对学生的发声产生印象,会让歌曲的整合演唱效果发生变化。所以,教师除了要将正确的演唱方式传授给学生,还要将演唱的姿势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声部的优势体现出来,并优雅的演唱歌曲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如站直身体、不能将背部完全地依靠在椅子上,不要用手托着自己的下巴,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的演唱,双肩放松、昂首挺胸。同时,教师也要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网络上的演唱视频,除了要让学生学会演唱方法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演唱者的姿态。随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自站在讲台中演唱,如果学生比较紧张,教师也可以选择让其他学生陪伴,将独唱变成合作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仔细观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演唱姿势,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享受到音乐的美。

结论:综上所述,音乐素养是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综合素养,是学习音乐艺术的必修课程。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能促进中华民族音乐人才的素质提升,这是教师不可推卸、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意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要清晰地认知音乐课程所具有价值,以积极的态度挖掘音乐内涵,而不是单纯的讲解知识、教授技能,带领学生演唱教材歌曲。同时,教师也要是主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贺梁. 柯达伊教育体系对提升小学教育师范生音乐素养的研究[J]. 戏剧之家,2021,(33):182-183.

[2]邹小慧.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 小学生(下旬刊),2021,(12):86.

[3]黎翠当.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J]. 新课程,2021,(46):41.

猜你喜欢

有效渗透音乐素养小学音乐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