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向前进 追梦奋发正当时

2021-03-22宗言

新长征 2021年3期
关键词:吉林营商发展

宗言

近日,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和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政府工作報告》确定的工作任务令我们深感责任在肩,我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令我们充满期待,而两会期间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记神圣使命,依法履行职责,共商发展大计,再次将民主、团结、求实、奋进写在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画卷上。

体现新担当  积蓄新力量  作出新贡献

省委书记景俊海在长春市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长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五个合作”,加快实现“六个回归”,在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中充分发挥核心引领和创新驱动作用,当好全省经济建设“排头兵”、转型升级“领头羊”、改革开放“先行者”,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中体现新担当、积蓄新力量、作出新贡献。景俊海强调,推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长春必须率先实现突破。一要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照“一精准三确保”要求,全力抓好全员检测、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争取疫情尽快清零见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工业、促投资、扩消费、抓招商、建项目,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二要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红旗高端跑车等重大项目尽早落地实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长春国际汽车城,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推进长春国际影都建设,大力发展影视、动漫、VR技术及文创产业,以创新和文化双轮驱动振兴影视产业,形成产业链闭环和产业生态,以影视动漫文创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素养、文化品位、生活品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网通办”、数据共享、提高效率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商品粮基地、畜产品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统筹发展与安全,抓就业、促增收、保民生,防风险、补短板、守底线。三要在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主动腾笼换鸟,向各市(州)定向转移企业,促进产业辐射带动、招商分工合作、人才传授帮带,依托“五个合作”聚资源、配要素、添动力;长春各级各类开发区要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打先锋、站排头、当标杆”,与全省开发区结对子、布产业、促协同,形成干事创业良好局面。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韩俊在参加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联组会议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把振兴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坚定信心,深挖优势,奋勇争先,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实现率先突破。韩俊指出,当前,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勠力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一要坚定信心,奋力实现“两个确保”目标。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输出各项举措落实,争分夺秒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狠抓工业支撑、投资拉动、消费挖潜,全力稳定经济运行。二要发挥科教优势,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像优化营商环境一样优化创新环境,瞄准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技术需求,发挥大学大所作用,联合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产业链“搭桥”工程,深化供需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强服务保障,在引才、留才、育才上下真功夫,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三要发挥粮食大省优势,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对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战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十大产业集群,全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完善政策措施,解决好电价、用地、融资等问题。四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专项攻坚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高速补网、快铁提速、航线加密、借港出海”重点工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打造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平台,持续深化区域战略对接,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作用。

发展新产业 催生新动能 构建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我省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日益成长壮大,涌现出红旗品牌汽车、复兴号高铁、“吉林一号”卫星等标志性成果,冰雪旅游、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起点,新突破,新作为。吉林如何持续抓好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代表委员结合吉林发展实际,提出真知灼见。

优化升级,培育制造业新动能。在吉林,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点,一波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意十足。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挖掘出更多的增长潜力,培育出更大的发展动能。前不久,一汽奥迪新能源项目正式落户长春,为我省带来纯电汽车领域相关产业链发展机遇,促进吉林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曾获“大国工匠”荣誉的李凯军代表认为,我省应在提升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加快出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和相关政策,着力优化服务,做到上下一条心,对产业配套项目形成强大引力,迎头赶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汽车“新四化”趋势,抓住机遇谋划全省下个十年的汽车产业布局。产业转型必然需要工人“技能转型”。冯斌代表建议,引导企业为工人思维转变、技术成长提供途径,让一线工人拓宽视野、增强能力、主动学习、应对挑战。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按照企业新需求、新工艺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以高水平技能劳动者为产业升级搭建“人才底座”。

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浪潮扑面而来。加快“数字吉林”建设,增强数字经济聚合力量,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重任在肩。“我们要快速融入数字化时代,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企业朝着高质量水平继续发展。”宋治平委员建议,立足产业基础,制定符合实际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施工图”;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提升企业转型的动力;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邓健委员表示,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最新科技成果,促进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的整合共享、区域的协同联动。“突出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对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保障,不断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邓健说。

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全链条回升。“深入实施‘双线规划,加快发展旅游业,向万亿级目标迈进。”这句话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自旅游企业的康阳顺代表说:“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对我们从业者来说,是鼓舞,也是挑战。”“十三五”期间,我省旅游业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吉林路径,催生了吉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的新动能。康阳顺认为,摆脱疫情影响后,吉林旅游将迎来更广阔前景,旅游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旅游行业应紧跟趋势,进一步打造深度旅游产品,引导文旅企业深入挖掘饮食、民俗、文艺等文化底蕴,形成深度旅游拳头产品,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回升。”

发展新科技 促进新发展 跑出新速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新发展动能”“创新能力”等热词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在科技创新领跑的新时代,吉林如何跑出振兴发展“加速度”?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为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凭借优良的营商环境、稳定的技术支撑、充足的人才供给,在吉林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绽放出耀眼光芒。“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泉。”来自民营企业的姜伟代表深深感到,只有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企业创新的脈动才会澎湃强劲。“要与时俱进,让科技创新的活力充分迸发,只有这样,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才有‘底气。”为此,姜伟建议,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制定奖励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把创新平台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切实加快平台建设,提高平台建设质量,使其真正发挥科研成果转化作用。“创新力是竞争力的关键。”谈及企业创新与发展,宋德武代表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吉林化纤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型产品创新、效率驱动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和科技研发型创新,4个主导产品不断迭代升级,质量优势已经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宋德武表示,下一步,吉林化纤集团将充分发挥专业研究所的创新引领作用,从基本原理及产品性能需求的核心点入手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动能,努力实现“十四五”超200亿元产值的奋斗目标。

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来自农业创新科技领域的李启云委员认为,2020年我省经济作物产业克服疫情影响实现逆势增长,但增长的背后也存着一丝隐忧。“我省经济作物一些种子价格昂贵,成为制约相关产业发展的‘软肋。”李启云表示,种子是农业高产稳产高效的核心,种业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前沿,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在于科技创新。张巍委员认为,作为农业大省和重要商品粮基地,我省应该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讯应用,深化信息技术在种子、水土、气候、环境管控方面的实践,将创新科技作为农业生产要素与农业各环节有机融合,为传统农业插上现代科技翅膀,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突破核心新技术,发展壮大新产业,构建创新新高地,完善支撑新体系,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这一举措为民营企业指明了方向。”陈安源代表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我们应该向创新要活力,靠创新增动能,以创新赢主动。”陈安源建议,进一步优化产学研合作软环境,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主动融入,政府加强引导的模式;加快构建产学研相融合的创新共同体,支持产学研合作向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延伸,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指导投资方向,为加快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科技和产业支撑。

贯彻新理念  推出新举措  激发新活力

“要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要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更多着力,推出更多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在今年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纷纷建言献策。近年来,我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障碍,以全方位对外开放抓机遇,一项项有力改革措施扎实推进,一项项务实开放之举落地有声。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简政放权、优化流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连串改革红利不断显现……“十三五”时期,我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邹连和委员表示,近两年,“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大家口中的高频词汇,大到投资兴业,小到办事跑腿,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每个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支撑。邹连和建议,聚焦痛点、难点、堵点,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动简政放权落到实处,切实让改革成果惠及企业和群众。从《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到以提升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为统领,打造“智能化”政务服务,一系列“动作”都显示我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营商环境怎么样,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来自企业的田奎相代表深有感触地说:“现在许多审批流程都简化了,办理效率提高了许多,而且有些业务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一系列改革让企业感受到‘吉林温度,享受到‘吉林速度。”“营造出和保持住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有效留住已经在吉林创业发展的企业,也会让更多外来投资者、创业者愿意来吉林投资发展。”田奎相如是说。

打造开放合作新格局。近年来,我省积极谋划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吉林自贸区、国家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一批承载着未来开放发展的高能级新平台,为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深入实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面对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如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时代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来自延边的赵勇哲代表认为,延边作为沿边近海地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前沿和窗口,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延边位于我省东部,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生态后花园。延边的朝鲜族美食文化也独具特色。”赵勇哲建议,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冰雪旅游、跨境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同时发展医疗美容、健康休闲、养生养老等项目,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打造延边全域旅游新业态。“202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丁喜忠委员表示,通过建设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能够加快培育图们江区域(长吉图)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南北互动,以国内合作带动国际合作,实现“双轮驱动”“内联外合”的新发展格局。丁喜忠委员建议,应进一步加强法律和政策协调,创造良好法治、政策、体制、市场、信用环境。同时,统筹政策实施、项目布局、体制创新、对外开放等联动互补工作机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合作。

挖掘新优势  培育新动能  发展新农业

“十四五”时期是吉林振兴发展率先实现新突破的重要阶段,如何挖掘吉林农业优势,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构建更具活力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积蓄力量?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畅谈了他们眼中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密码。

强基础。2020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中,我省农科院选育的水稻品种“吉粳528”获得金奖。过去3年,活动共评选出35个金奖,我省农科院荣获5个,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集中力量开展“卡脖子”种子(种畜)育繁推攻关。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马志华代表难掩内心激动:“目前,我省的品种贡献率在畜牧业当中占比40%,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品种和区位优势,建议我省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养殖业,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技术人才,打造‘吉字号畜牧产品品牌。”近年来,我省经济作物产业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興上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全省经济作物总产值超1400亿元,同比增长5.9%。但良种仍然是制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软肋”。对此,李启云委员建议,针对我省特定地理优势,深入长白山地区及省内其他边远地区,收集省内特色经济作物的野生资源。同时,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引进国外特色经济作物中特有的、满足我省产业需求的、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蔬菜、果树、长白山山野菜等特色种质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得全新的、多样的种质资源。

增效益。近年来,我省立足绿色农业发展定位,培育了一批适合在黑土地种植的优良农作物品种,产出的农产品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扶余市长春岭镇惠民家庭农场,实施稻田养蟹已经3年,不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了成本,而且通过绿色种植提升了稻米品质,实现每亩稻田增收500多元。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有机食品被越来越多百姓关注。吴秀霞代表认为,应进一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做精做细绿色有机农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机制,为绿色农业发展增添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黑土地保护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探索建立东部固土保肥、中部用养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不同模式,精心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致力于黑土地保护近40年的王贵满代表建议,进一步探索建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机制,搭建黑土地保护的国家级科研平台,集聚农业科研人才,夯实和放大平台的科研效益,为农业提质增效发挥更大作用。

优服务。“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来自农村基层的徐成代表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多年来,我省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呈现出服务组织多元化、服务模式创新、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内容不断扩大的特点,对推进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就如何加强和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徐成建议,政府建立农民接收市场预警信息、风险防控信息的渠道,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同时,探索落实农业保险制度,推动农业保险广覆盖,为农业从业者吃下“定心丸”,支持保障农业生产。孙亚鹃委员认为,应强化科学管理,既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又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健全监管机制,做到科学规划、差异化发展,结合全省各地区的实际基础,充分做好人员消费的大数据分析,规划农业服务业建设用地指标,避免违规违建和资源浪费,引导现代农业服务业良性发展。

凝心聚力向前进,追梦奋发正当时。全省两会凝聚了全体与会代表和委员的集体智慧,反映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必将进一步激励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中开创新局面,做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

责任编辑/柳   絮

两会链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省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保持粮食稳产高产、正常年景下达到760亿斤以上、努力向800亿斤迈进。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

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依靠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营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环境,推动“双创”升级。

二是着力抓好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促进数字经济和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服务业全面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

三是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十大产业集群,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四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消费复苏和潜力释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五是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优化提升行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深化“五个合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六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治理,健全生态保护机制。

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倾心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精准科学抓细抓实疫情防控。

“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8%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800亿斤新台阶。

猜你喜欢

吉林营商发展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吉林冬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