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挑战及化解路径研究

2021-03-22刘龙超

上海农村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农民农业

■ 刘龙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得到各地政府的广泛重视和贯彻。2019年的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指出,要紧密结合上海超大城市特点,强化政策支撑和统筹协调,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全面促进上海郊区乡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现有政策以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市的“三农”工作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些挑战,并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样本。

一、上海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农业科技创新不足,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必须积极推动农业的专业化、机械化、绿色化和品牌化。近年来,上海市在科技兴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当前上海市郊区农村小农户个体经营现象仍比较普遍,这种零散的经营模式既不利于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影响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推动乡村产业的专业化、机械化和品牌化。在“三农”政策的扶持下,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成果突出,但由于部分农民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不足,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的发展不够充分。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对当前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生产缺乏保障,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不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困难。

(二)乡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足

乡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传统思想受到冲击,乡村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坏。受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乡村居民的功利心理和竞争心理增强,传统的乡村人际关系发生变化。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加之长期受保守主义、拜金思想、攀比心理等部分落后思想的影响,一些不良风气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去除。当前,农村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一些乡村传统美德、农村传统古建筑、乡村传统技艺等,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被破坏和无人传承的困境,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挑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促进乡风文明。现有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供给尚不能满足广大乡村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农民的精神生活有待丰富,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仍需加大。上海市在推进文化振兴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三)乡村治理主体能力弱化,乡村治理效率亟需提高

健康有序的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乡村秩序的维护和乡村治理效率的提高需要基层党组织、乡村干部和村民共同发挥作用并实现合作共治。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引领力量。而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足,动员能力不能满足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的要求,党建引领作用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村干部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而现有的乡村干部大多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服务意识淡薄,甚至部分村干部存在腐败现象,加之年龄结构不合理且更新换代缓慢,乡村干部的治理水平和号召力大大弱化,难以适应乡村振兴对治理有效的新要求。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治理积极性。当前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村集体的事务参与度不高,加之乡村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且乡镇党政机关对村民自治干预过多,村民的自治能力远远不足,农村法治、自治、德治之间缺乏有效融合。

(四)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改善

完善的乡村公共服务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受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公共财政投入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乡村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乡村教育问题仍然突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农民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农村存在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困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畜禽粪污也缺乏有效的管理,给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造成挑战。

二、上海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思路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为此需要加强农业与科技结合,鼓励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要增强数字化思维,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各环节的技术融合与集成应用,打造“互联网+农业”。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要进一步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并促进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和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不能忽视保障粮食安全,可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本市“育繁推一体化”后备种业企业等单位,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育种新机制,要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兼顾经济作物和保证粮食作物,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绿色化和特色化,可以通过践行“两山”理论,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培育打造一批乡村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地区农业优势,培育有地区特色的农业品牌。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二)重视保护乡土文化,切实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保障。促进乡村振兴不仅要保护好乡土文化,还要将其不断地发扬光大。为保护优秀乡土文化,政府在进行乡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保护传统古建筑、古村落,同时扶持发展各类乡村文化产业,以此弘扬传统民俗,保护传统乡村技艺。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应加大对农村新时代优秀文化的传播力度,重视保护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可以依托地方传媒平台、乡村广播、村庄微信群等大力弘扬新时代的优秀文化,传播优秀人物事迹。通过乡村干部的定期上门走访交流,逐步去除农村的落后思想和不良风气。其次,要对传承传统美德的先进个人和家庭进行表彰,树立积极典范,促使村民自觉保持乡村传统美德。最后,要建设乡村文化服务站,积极推动文化下乡,加大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供给,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

(三)提高治理主体能力,努力推动乡村治理有序高效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提高乡村治理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提升村干部的治理水平,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培育新型农民队伍,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为此需要建立网格化基层党组织,吸纳优秀的农村人才进入党组织,通过定期培训、网络教育等多种渠道强化党员的服务意识,树立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并提升动员能力。要积极推动乡村干部更新换代,适当提升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吸引有文化、有能力、懂发展、负责任的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参与乡村建设。同时,要对村干部进行定期培训,适时组织村干部到发达地区观摩学习,实地考察调研,提升村干部的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与农民队伍,要加快培育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吸引外流的人才返乡创业。另一方面要对农民加强教育培训,邀请致富能手、技术专家传授致富经验和进行技能培训。“三治结合”是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路创新。要充分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

(四)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民生活水平有待改善的今天,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通过政策扶持有效加强农村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要加大乡村医疗改革力度,妥善提高农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力度,配备必要的先进医疗设备,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乡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农村教育问题始终是农民关心的议题,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与支持,完善农村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充分保障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及时进行路网维护,重视农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必须推进“数字乡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