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牛奋耕
——牛画·画牛
2021-03-22
2021年,是我国传统生肖中的牛年。牛在十二生肖中位居次席,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之说。在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劳动力,对人类的贡献可谓居功至伟。牛具有中国人崇尚的品格——吃苦耐劳、踏实勤勉,所以人们对牛的感情十分深厚。唐代元稹《生春》诗有云:“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鞭牛”仿佛也在鞭策每个人在新的一年更加惜时奋进,开拓耕耘。
作为与人有着密切关联的动物,牛在东西方神话故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于牛的画作也相当丰富。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太上老君的坐骑便是一头青牛。而与之相关的“老子骑牛图”也是许多画家喜爱创作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明代张路的《老子骑牛图》。张路用充满张力的线条,勾勒出老子手持《道德经》骑在牛背上凝神注视飞蝠的画面。老子白发飘飘,神情怡然;青牛体形健壮,憨态可掬。在西方神话体系中,牛也有着一席之地。在希腊神话中,宙斯化身公牛带走欧罗巴,这一故事也成就了16世纪意大利画家提香的经典名作《劫夺欧罗巴》。而埃及的哈托尔女神被画家画成一头母牛,以此致敬埃及人眼中最伟大的女神。
《老子骑牛图》明·张路纸本设色 101.5cm×5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牛早在被驯化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人类的画作中。在全球多地的史前壁画中,都有野牛的画像。相比于谈论美学缘起时常常提到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中国以“牛”为主题的岩画同样精彩纷呈。贺兰山岩画、新疆岩画、青海岩画、云南岩画,以及阴山岩画中都有许多与牛有关的场景。史前人类借岩壁之势塑造出牛的外部特征,而画面上牛与人、鸟与兽的情绪则跨越时空,引发我们的共鸣。
中国古代有许多画牛的名作,如戴逵的《三牛图》、谢稚的《三牛图》、韩的《五牛图》,马贲、李唐、江参等名家绘制的《百牛图》等。除此之外,韩的《公牛图》《乳牛图》《归牧图》、戴嵩的《奔牛图》《戏牛图》《斗牛图》《白牛图》《水牛图》、杨晋的《王石谷骑牛图》,以及多个版本的《老子骑牛图》已成为传世佳作。其中,韩的《五牛图》影响力极为深远。画面呈现一派中正、祥和的氛围,反映了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成为海内外欣赏者对“中国牛”鉴赏的范本。
世人多见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而他们笔下的牛同样活灵活现。齐白石于92岁高龄时绘制的《耕作图》清新明快;徐悲鸿的《童子牧牛图》《放牧图》《水牛》《追写印度》等,无不渗透着他对西洋素描技法和中国写意技法的有机融合,造型精确生动,笔墨酣畅淋漓。李可染先生对牛十分喜爱,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便与牛为伴,之后还将画室取名“师牛堂”。其作画除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对牛的精神升华。他画的牛用笔老辣,墨气淋漓,表现出牛的执着与倔强。
《九州无事乐耕耘》徐悲鸿
《斗牛图》唐·戴嵩
在遍览精美画作时,我们更应认真取法牛的精神。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使“孺子牛”的内涵从原本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升华为更博大的甘于奉献之心;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则鼓励我们不负韶华,不断进取。古今画家在师牛、画牛的过程中,从艺术上对牛的精神与风貌进行了解析,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