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2021-03-22石殿军
石殿军
(淮南市芦集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淮南 232094)
异育银鲫“中科3号”鳞片紧致,不易脱鳞,具有很高的成活率,且生长速度快,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发病率较低,肉质鲜嫩可口,富含人体所需多种营养物质,是我国农业农村部近年来主推的鲫鱼品种之一。近年来,淮南市芦集镇各养殖主体在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高效养殖,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进行大面积推广,以此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1 异育银鲫“中科3号”生物学特性
异育银鲫,属鲤科,鲫鱼,银鲫亚种,鱼体扁长但厚实,呈银灰色,生长速度比其他品种鲫类更快,且不易发生碘泡虫病。“中科3号”摄食范围广,诸如大麦、小麦、豆饼、玉米、枝角类、水生昆虫、植物碎等都可作为饲料,若是人工养殖,各种商品饲料也都符合其喜好[1]。异育银鲫喜好25~30℃水温,可增强其食欲,加快生长速度。
2 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2.1 养殖地选择
李杰渔禽家庭农场“中科3号”养殖地选在背风向阳地段,淤泥厚度低于10 cm,保水性和保肥性良好,同时养殖地有充足的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的相关标准。场地内进排水便捷,池底以平坦为宜,水深应保持在2.0~2.5 m,若池塘较浅,则不利于异育银鲫摄取食物,并配有1台潜水泵和1台叶轮式增氧机。
2.2 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前,农场先对养殖池塘进行整地处理,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及周边杂草、污物,并对进排水系统进行检修,按每亩125 kg生石灰比例进行化浆处理后全池泼洒,待曝晒3-5 d后培养饲料生物。按每亩300 kg的量将腐熟发酵好的有机肥均匀撒在养殖池底,然后加水50~60 cm,将30目筛置放于进水口处,做好野杂鱼、鱼卵等过滤处理。在第3-4 d,按照每公顷250 kg的剂量施有机肥,以此为鱼苗繁殖出天然饵料,并选晴天午时开增氧机1~2 h,待池水呈淡黄绿色,浮游生物繁殖起来后,当药性消失且池塘中浮现出大量的浮游动物时,就可以选择晴天时进行放苗。
2.3 苗种放养
在投放苗种时,时间不宜过晚,并根据池塘条件、鱼种习性等合理选择放养鱼种和数量。通常,苗种放养规格为30~50 g/尾的异育银鲫种,放养密度为4.2万~4.5万尾/hm2,套养500 g/尾左右的白鲢 2 250~3 000尾/hm2,600 g/尾左右的花鲢 750~1 500 尾/hm2。所放养的鱼苗体格应均匀,色泽鲜亮,鳍条完整,无病无伤。在放养鱼种时,为了将鱼苗体表的寄生虫、细菌等杀灭,可将其放入浓度为3%~5%的食盐水中15 min左右,或是放入20 mg/kg高锰酸钾溶液20 min。
2.4 饲养管理
2.4.1 饲料投喂
饲料以渔用配合饲料为主,当池塘水温高于15℃时进行投喂,投放饵量应根据鱼塘内异育银鲫的体重来定,通常按2%~5%计算。在养殖前期,在每天9点和16点分别各投饵一次,每次投量各占一半;当水温在25~30℃时,异育银鲫的食欲非常旺盛,生长速度较快,因此投喂量需要比以往更大,日均投喂量还是按照鱼塘内异育银鲫总重量的3%~8%计算,每日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确保80%鱼类吃饱即可,投喂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当水温超过30℃时,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投喂次数,若天气晴朗、水质清澈,此时可适当增加投喂量;若持续阴雨天气,水体溶氧条件较差,异育银鲫吃食量将会下降,每日投喂量应当减少30%左右;若为阴雨闷热天气,投喂量应减少70%以上或是停止投喂[2]。同时在梅雨季节和鱼病流行季节,需要对饵料量进行控制,坚持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饲。
2.4.2 水质调控
李杰渔禽家庭农场采用主养草鱼,套养“中科3号”的方式,池塘水以“瘦水”为宜,水体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 cm深,水中溶氧不得低于4 mg/L。饲养早期为尽快提高池水温度,水深保持在1.2 m左右即可,待5月上旬天气回暖后逐步增加水深,至6月底时水深达到最高[3]。7-9月气温较高,需要勤换水,10-15 d需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 cm,采取先排水后进水的方式,确保池水水质“活”“嫩”“爽”,为养殖鱼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除此以外,也可以采取生物调节方式,一是通过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如益水素、生态活性菌等,在每年7-9月,每隔半月喷洒一次微生物制剂,以此来分解池塘中的有害物质,确保水体中有益菌的占比,而在使用微生物制剂时要避免同时使用杀菌剂。二是利用多糖种类对水体中C/N比进行调节,从而优化池塘水体的营养结构,配合益生菌,在最短时间内使其在水体中占据主体地位,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即生物絮团技术[4]。李杰渔禽家庭农场选择在7月中旬向鱼塘施葡萄糖制剂,并测定施前水体中的C/N值,然后按照15∶1的比例施入葡萄糖制剂,30 d后再次施入。在此期间不再另外使用任何杀菌药物,且每日增氧机使用时间适当延长1~2 h。
2.4.3 日常管理
在养殖期间早中晚各需进行1次池塘巡视,早上巡塘主要是观察鱼群活动是否有异常,是否出现浮头现象,通常凌晨4~6时出现轻微浮头是正常现象,但若浮头时间提前、次数增多,这说明可能水质出现问题,或是鱼患有烂鳃病;中午则观察鱼群吃食是否正常,是否出现拒食、炸群、潜水狂游、团团打旋等情况[5];晚上巡塘则需要注意增氧机是否正常运行,确保在出现严重浮头或泛池时能够及时开启。若出现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对症施策。每日巡塘后要认真记录好生产数据,包括每日投饵情况、吃食情况、鱼类活动、天气状况、水温等,以便今后总结经验。
2.5 鱼病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鱼病防治。一是做好鱼塘清洁、消毒工作,保证杀灭病原体,给鱼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是在放养前需要对全部鱼种进行消毒处理。三是加强养殖池塘日常消毒,每15 d用漂白粉1 ppm全池泼洒。异育银鲫“中科3号”疾病发生率较低,鱼体抵抗力强,主要病害为粘孢子虫病,可在放养前使用生石灰清理池塘,在染病后可使用90%0.3~0.5 mg/L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在7-9月高温季节,还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三黄粉、大蒜素等药物,预防鱼体出现器官性病变。同时,在大规模养殖时还需要特别留意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感染情况。
3 试验结果
3.1 养殖情况
李杰渔禽家庭农场养殖面积54亩,2020年3月8日放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每亩套养200~300尾异育银鲫“中科 3号”,20~30尾/kg,经 277 d养殖,至 2020年12月15日,每尾银鲫重408~621 g,养殖存活率高达95.41%,池塘套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亩产106.97 kg、亩产值1 711.52元。具体产量如表1所示。
表1 李杰渔禽家庭农场养殖“中科3号”收获产量情况表
3.2 经济效益
李杰渔禽家庭农场养殖池塘共54亩,共收获各类商品鱼57.41 t,其中异育银鲫“中科3号”约5.78 t;每亩产量1 063.08 kg,其中异育银鲫“中科3号”106.97 kg,按16元/kg计算,亩产值1 711.52元,共计92 422.08元。
4 讨论
异育银鲫“中科3号”作为底层鱼类,其适宜在底质肥沃、具有丰富底栖生物的水体中生长,对温度要求不苛刻,适温范围较广,25~30℃是该品种最佳生长水温,同时其对水体pH值、低溶解氧等理化因子的耐受力较强,可在各种水体中养殖。本次异育银鲫“中科3号”种植能够获得高产高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养殖品种选择恰当、合理,以本地市场价格相对稳定、销量有保障的草鱼作为主养,套养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出肉率高,可提高养殖收入。二是养殖过程中饲料选择渔用配合饲料,采取自动投饵机投饵,有效降低了劳动成本和饲料成本。三是池塘内安装有增氧机,可调节鱼塘水质,确保了水质“活”“嫩”“爽”,从根源上降低了病害发生;李杰渔禽家庭农场在异育银鲫“中科3号”试验养殖过程中,除定期换水、加水外,还引入了生物絮团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水质调节效果。鱼类在7-9月高温季节的生长速度较快,饲料投喂量较平时更大,残留饲料、鱼粪等增多,水中氨氮含量上升,会对鱼群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调节水质的关键就在于控制好氨氮含量。四是创新捕捞方式。对于一些水位较深、面积较大的池塘,无法采用拉网捕鱼的方式,因此该家庭农场安装有捕捞吊网,可实现常年捕捞。当养殖鱼的市场价高时,可以及时捕捞达到商品规模的鱼时再进行售卖,能进一步增加养殖收入。五是合理使用饲料,控制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在养殖总成本中占比较大,多数可达70%左右,在选择饲料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确保营养均衡,且具有较长的保质期,不会出现霉变情况。李杰渔禽家庭农场池塘主要以养殖草鱼为主,套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在放养鱼种时应尽量不放养鲤鱼,以免鲤鱼与异育银鲫抢食,从而影响其生长速度,造成养殖产量低的情况。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异育银鲫“中科3号”作为中科院研发推广的鱼类品种,其群体产量可观,不仅适合池塘养殖,同时也适宜大水面养殖,且“中科3号”养殖投入成本和管护成本并不高,养殖产出快,具有较好的销路,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异育银鲫“中科3号”对养殖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可实现健康养殖,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养殖该品种对于调整传统渔业结构、提高养殖效益而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中科3号”作为一种健康鱼类养殖品种值得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