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多重美学价值

2021-03-22韩子琪

黄河之声 2021年21期
关键词:品相春江花月夜琵琶

韩子琪

引 言

追溯至在唐代,中国的琵琶独奏技艺就已达到较高水平,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琵琶音乐作品和不同的琵琶流派,由此可见,琵琶早已成为古人抒情达意的常用乐器之一。《春江花月夜》作为琵琶器乐曲中一首抒情写意的代表性文曲,在乐曲名称、乐曲结构、演奏形式等方面都历经变迁。然而纵使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但始终不变的是《春江花月夜》的核心内涵和美学价值。欣赏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在音色和旋律方面的美,能够帮助我们发掘、领悟琵琶这种乐器独特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

一、琵琶的形制之美

琵琶非常有意思,这件乐器上面为“相”,下面叫“品”,二者合起来就成了“品相”。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品相”是指邮品、书籍、艺术品等物品在外观上的完美程度,也泛指事物的外观。当我们看到一把好的琵琶时,就会夸赞这把琵琶的品相非常好,可能是对琵琶形制、造型、做工的赞美,也可能是对琵琶音色、音质的赞美。随着时间流逝,“品相”的语义被赋予了新的概念: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会用到“品相”这个词。如果称赞一个人品相好,或许是对此人的外貌、着装的肯定,但更多时候我们会理解为此人的内在品质十分优秀,反之则为品相不好。琵琶最早由西域传入中原时,其实是没有“琵琶”这一特定称谓的,发展到唐代以后,琵琶的颈部被称为“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相”。而“品”不但存在于琵琶之中,也用于乐器阮。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中有两位名士:阮籍和阮咸。阮咸善弹一种乐器,这种乐器就用阮咸的名字来命名,又逐渐简化为我们现在所说的“阮”。乐器阮的“品”与弦纵横交错,在视觉上构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就组成了“品格”一词。用“品格”来综合评价“竹林七贤”丰厚的音乐素养和高洁的个人品质再合适不过。虽然无法考证“品相”、“品格”这些词语究竟是何时在什么样的语境中开始使用,但根据中国汉字大多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我们很难将汉字与音乐的关系割裂开来,所以许多中国的历史典故都能在音乐中发现其踪迹。

二、文学与音乐的交融之美

中国自古诗、歌不分家,所以二者合称“诗歌”。诗歌就是文学与音乐激情碰撞的结果,有些诗中间描写音乐,音乐又会借助听觉让人联想到诗中描述的画面。唐诗宋词中就包含许多描绘音乐、乐器演奏场面、风格、技法等与音乐有关的方方面面的诗句。

《春江花月夜》单从乐曲名称来分析,已经体现出了中国语言文化的优美之处:春、江、花、月、夜这些字本身就各自蕴含着一种美妙意境,能够让听者迅速产生联想。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直接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象。可见,古人对美的追求是由点到线、极其细致的,并且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得起反复推敲,透过表层的文字而散发出的深层意蕴是让人回味无穷的。此外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在标题上已然点出乐曲主旨,从乐曲名称中能够大致猜测到乐曲的风格和旋律的起伏,与西方所谓的标题音乐有些相似。西方标题音乐用文字来定义没有歌词或语言描述的无词音乐,引导听众理解音乐内容,例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和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等,这种标题属于较为抽象的概括,音乐内容偏向精神表达;另一种标题音乐如圣桑《动物狂欢节》,音乐标题的指向性就较为明确完整。与中国的“标题音乐”相比,西方标题音乐的标题缺乏了一些艺术气质和文化底蕴,过于直白简单。中国艺术讲究“气韵”二字,“气”为气质,“韵”为韵味。中国古代的文人画讲究“画者当以意写之”①,简化之后就是“写意”二字。仅凭画者用笔墨在纸上留下寥寥数笔,观者就能心领神会到所画何物、所画何意。与中国画强调“画为心声”一样,中国音乐也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说法。

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曲名实际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变动才最终敲定并沿用至今。曲调源自于琵琶曲《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月夜》、《浔阳曲》。作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夕阳箫鼓》是一首写意抒情的传统大套文曲。目前,最早可见确切乐谱的版本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浦东派(琵琶流派之一)《鞠士林琵琶谱》手抄本,当时曲名为《夕阳箫鼓》(7段),同样使用这一曲名的还有1842年张兼山的《檀槽集琵琶谱》、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琵琶谱、1898年的《陈子敬琵琶谱》和1929年沈浩初的《养正轩琵琶谱》。在此期间,1895年平湖派出版的《李芳园琵琶谱》曾将曲名改为《浔阳琵琶》(10段)。1981年印刷出版的《汪昱庭琵琶谱》手抄谱又将乐曲更名为《浔阳月夜》。最后能够沿用至今的是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大同乐会成员柳尧章和郑觐文共同改创的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灵感取自“春江花朝秋月夜”(《琵琶行》)的美妙意境。自此,《春江花月夜》成为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乐曲名称。如今,社会通用的琵琶考级书目《中国音乐学院校外考级》中也将此曲作为琵琶独奏曲,以《春江花月夜》命名。

三、旋律之美

以乐曲风格进行分类,中国的琵琶曲可以大致分为“文曲”和“武曲”两大类,文曲强调细腻,擅用虚浮、舒缓的动作营造余音连绵不绝之感,武曲讲究气势,动作要求刚劲有力,譬如文曲《春江花月夜》、《月儿高》(也有作《霓裳羽衣曲》)等,武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据考究,《春江花月夜》原为为乐府歌曲,当属吴声之音,相传为南朝时期陈后主所作,但原词已无从查证,仅在《旧唐书》中有话语记载②。此外,《乐府诗集·卷四十七》中收录了七篇《春江花月夜》,分别由隋代的隋炀帝、诸葛颖,初唐的张子容、张若虚和晚唐的温庭钧所作。唐代诗人张若虚依曲填词,成就了如今广为流传的优美诗篇。虽然史料中对于张若虚创作此诗的背景未曾有所记载,但同为唐代诗人的白居易则有“春江花朝秋月夜”的亲身经历,侧面印证了确有“春江花月夜”这样的美景存在。

乐曲第二段叫做“月上东山”,其中包含全曲主旋律的首次登场,整段音乐舒缓婉转,富有江南水乡的温柔韵味。该乐段铺画了江上小舟清荡,岸边叠花荡影的一片美景。核心旋律(第1-2小节)由五声音阶模进、变换展开,旋律像一道波浪状平稳下沉的线条。该乐段旋律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每个乐句的尾音和下一乐句的头音是用同一个乐音串联起来的,乐节之间也是如此。这种音乐手法被称为“连环扣”,常作为中国民间音乐中乐句的连接手法,环环相扣的乐句衔接有助于加强音乐曲调的连贯性。第二段“月上东山”在演奏时不但要关注每一乐句在速度、力度方面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对琵琶演奏水平的要求,只有选择合理的弹奏技法,清晰准确地运用技法,才能充分传递歌曲意境。这一段音乐始终保持着柔美、含蓄的音乐色彩。

第三段“风回曲水”的主题音调上移四度,音乐更显明亮活泼之感,速度不徐不疾。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在微风的吹动下江水涓涓流淌,轻快明亮的音色和温柔优美的旋律既形成对比又相互交融。此处需要注意,本乐段速度相较于之前已有所提升,演奏时所用到的“滚奏”技法要注意发音的漂浮感,手指触弦切不可过于僵硬死板,“摘”的指法要清脆明亮,“推挽音”的指法要柔美又不失巧妙。演奏者自身要进入到惬意舒适的演奏状态,才有感染观众的可能。

第四段“花影层叠”,音乐中出现了从低到高、从高到低的流动音型,旋律线条逐级模进下行,给听众带来一种柔情似水的感觉。该段在曲式结构上属于五声音阶回旋式,音乐主题与第一插部、第二插部交叉出现,既强调音乐主题,又丰富音乐表现。整段音乐明亮活泼,旋律流动自然,描绘出江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层层涟漪,搅碎了水中倒映的花影。这需要对演奏者双手同步配合的能力有一定要求,以及要做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音色。每一乐句中左手用轻柔、流畅的颤动形成颤音,才能造就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水波的意境。

第五段“水深云际”旋律进入低音区回旋,连续流动的十六分音符生动地表现出景色的动态效果,让画面“活”了起来:江水静静流淌,浮云缓缓飘动,月光倾洒江面。再加上“泛音”技法的运用,音色好似风铃一般,意境更加深邃空灵。为了使乐曲韵味更浓,左手在“相”把位的移动需得灵活洒脱,动作干净利落。从第26小节至段末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型速度越来越快,音色醇厚饱满。

第六段“渔歌唱晚”节奏与之前大不相同,音乐一改柔婉流淌的风格,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转为短促的律动型,正是因为采用了“扫轮”的指法,模拟出规律性、富有动感的船桨击打水面之声和波涛拍岸之声。江水波涛翻涌,一浪推赶着另一浪扑向岸边,一时间歌声、水声、笑闹声聚集在同一空间内,好不热闹欢乐。整段演奏一气呵成,渐强的力度将情绪不断推高,最终在强有力的推动下达到本曲的第一次高潮。

第七段重新以舒缓柔美开头,采用慢起渐快的处理方式,再次展开明月当空、江面粼光的美丽画卷。左手连续不断的滑音演奏,要求手指缓慢推进琴弦,渲染气氛。第2-21小节的琶音变化多端,需严格遵循曲谱标注的上下顺序。第22-47小节使用到“绰”“打”等指法模仿渔船摇桨的声音,描绘渔舟唱晚的景象。在最后接连不断的八连音、九连音、琶音、泛音在热烈欢快的速度中逐渐放轻放缓,似是要将人拉入到悠远的幻想、回味之中。

第八段“欸乃归舟”是全曲的最后一段,情绪上重归平静,节奏舒缓,曲调悠长。渔船渐行渐远,歌声、笑声、水声、浪声、桨声也一并随之而去,却又余音缭绕。音乐尾声带给听众回味无穷、沉溺幻想的深远意境。演奏时注意泛音的延长保持,留的余音让听众仍沉浸在音乐韵味中无法自拔。

结 语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中有很多模拟的象声,也就是常说的拟声,还有泛音技法的广泛使用,使得余音袅袅,引人浮想联翩。以及琵琶这件乐器,被人们赋予了文化内涵后,极大增添了艺术魅力。中国艺术讲究以“和”为美,人“仁”而物“和”,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升华到“天人合一”之境。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尤其以文人音乐为代表,偏爱山水、自然之美,擅于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本文通过对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多重美学价值分析,仅希望以此为例,为中国优秀传统音乐的美学欣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注释:

①《画鉴》《历代画论名著汇编》,第197页。

② 《旧唐书·音乐志二》:“《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猜你喜欢

品相春江花月夜琵琶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面相与品相
面相与品相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面相与品相
“琵琶”和“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