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低调做人
2021-03-22郭光文
郭光文
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后,一大批中青年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大都谦虚谨慎、低调做人,不负重托、埋头苦干,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但也有些同志存在想问题心浮气躁、安不下神,干工作张扬造势、浮在表面的现象。如何克服这种不良倾向,做到甘于低调做人和努力踏实干事,是为关键。
甘于低调做人,要有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气度。战国时期有则《木鸡》的故事很耐人寻味。纪渻子替周宣王养斗鸡。周宣王问:“鸡养好了没?可斗架了吗?”纪渻子答:“不能,鸡意气正盛,斗志高昂。”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说:“还不能,这只鸡只要看见别的鸡影子,便会冲动起来。”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问,纪渻子答:“还是不能,这只鸡常对四周怒目而视,自命不凡。”再过了十天,纪渻子才对周宣王说:“差不多可以了,它听见别的鸡叫,已经没反应了,就像一只木鸡,它的心已不为外物所动了。”这时周宣王便用这只鸡去斗鸡,别的鸡看到它一动也不动的派头,吓得连连后退。纪渻子养的斗鸡,之所以不斗而胜,除了其确有实力之外,主要原因是低调沉稳、功气内敛。斗鸡如此,做人处世也是如此。人生在世,只有不断修炼,方能学会喜怒不形于色,做到大智若愚,无懈可击。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沉得住气,保持“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无”的谦逊态度,牢记“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的处世名言。否则,如果一味争强好胜,非要与人比个高低和分个伯仲,难免会碰得头破血流,造成于己于人于事业不利的局面。
甘于低调做人,要有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胸襟。这种胸襟体现在想问题、作决策和办事情上,就是能够“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忍让、让人,其实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大度,一种胆识,一种能力。“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说文解字》解释“忍”字时,也指出:“忍,能也。”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們有了“忍”和“让”的气度胸襟,格局就会变大,看淡名利得失,不再斤斤计较,就能做到以德服人。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之所以高调张扬,作决策唯我独尊、搞一言堂,办事情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性格好强、遇事好争,没有海纳百川的肚量和虚怀若谷的胸襟。
甘于低调做人,要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操守。“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视名利淡如水,待事业重于山,才是做人的高境界。老英雄张富清战功赫赫,却深藏功与名,扎根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很多人不禁好奇,张富清老人为何能不居功、不自傲,刻意尘封功绩六十年?他眼眶湿润地回答:“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低头不张扬,埋头躬身行,张富清的人生选择与坚守,真正诠释了“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崇高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深刻理解信仰与坚守、奋斗与奉献的意义价值,就能从争名于朝和争利于市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从而做到“视名利淡于水,对事业重于山”。
当然,我们主张甘于低调做人,既不是怂恿无原则地回避退让,也不是鼓吹无是非的明哲保身,更不是支持无所作为的消极处世。相反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讲的甘于低调做人,是晋公子奉行的“退避三舍”,是司马迁笔下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诸葛亮恪守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有如此,才可谓“甘于低调做人,努力潜心干事”。
28265017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