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视角下的乡土散文教学探究

2021-03-21王鑫鑫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群文乡土散文

王鑫鑫

群文阅读是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改革理念之一,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类文”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乡土散文作为散文的特殊类型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群文阅读实现“类文”的相互组合,可以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衔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的同步提高。

一、乡土散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意义

1.丰富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乡土散文通常描写特定的风土人情、社会风气,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地方色彩和个人烙印。这是散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常情况下,为了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教师会让学生精读、深读文本,以此强化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认知,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单纯精读、深读一篇散文很难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也无法举一反三地鉴赏散文,很难让学生学到更多阅读方法。而群文阅读可以通过增加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同类散文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语言、广泛的题材、真挚的情感、深远的意境等。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阅读面的拓展,学生自然而然会掌握散文的鉴赏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学习金曾豪的散文《家里的灶头》,可以把《故乡的食物》(汪曾祺)、《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王开岭)、《马桥词典》(韩少功)等作品放在一起进行类文化阅读。这样既可以扩展对作者、作品的理解,也可以融合散文与小说不同的文体特点,从内容、技法、思想等多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构建模块化阅读专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体验散文魅力,培养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既是新课标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乡土散文的写作形式灵活,语言生动优美,感情充沛,是作者“感乎外物,情动于中”的作品,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鲜活载体。乡土散文能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和感悟乡村生活,在多维度生活观照中学会比较与分析,掌握不同文体阅读的方法,进而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多文本的阅读中感受散文的魅力,体验作者的情感。此外,单纯地阅读一篇散文,很难发挥“育人”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群文阅读的优势便能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渗透,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广度,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文学美的体验,更容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兴趣的引领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高中散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应用策略

1.精选阅读材料,实现类文化教学

如何挑选群文阅读的文本,不仅关系到散文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阅读量、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首先要挑选具有典型乡土特点的散文,其次还要关注文章风格和语言特色,尽量选择风格相似的散文進行对比阅读。以《葡萄月令》(汪曾祺)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再挑选《腊梅花》(汪曾祺)作为拓展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学习状物抒怀的写作手法。此外,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还要重视不同文本之间的思维关联性,尽量选择具有思维互补性的文本,引发学生思考,更好地梳理阅读思维。在《老房子》(王振东)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人与物的对话”的阅读主题,挑选《空荡荡的院子》(张蛰)、《风中的院门》(刘亮程)等与老屋或院落有关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设置“这些文章描写的老屋或院落有哪些特点”“这三篇散文的主旨情感分别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答案,让学生明确散文中的特定意象,提高自主阅读与分析能力。

2.精心组合文本,实现专题化阅读

乡土散文是非常适合群文阅读的体裁,既适用于研读一个作家的文集,也适合专题式、不同作家的漫读。研读与专题式漫读的结合,能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与深度。这也是举一反三、以点成面的阅读过程,把若干篇散文围绕某个专题串联起来,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思维能力与辨析能力。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同一个类别、不同风格的散文组成群文,打破单一的、孤立式的阅读模式。

比如,苏教版教材中“月是故乡明”的专题下分别收录了《我心归去》(韩少功)、《想北平》(老舍)、《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等散文,已经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思路:这些都是充满浓厚乡土情结的散文,可以充分体验不同作者描述的故乡情。在阅读单篇散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鉴赏角度;群文阅读时,则建议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导权,鼓励学生自由进行专题式漫读,教师只倾听学生的讨论并进行适时引导。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要只满足于教材中的专题,要尽量再延伸出新专题,比如“遥远的他乡”,可以选择《今生今世的证据》这篇以新疆为背景的散文,很多学生对新疆比较陌生,同时又充满好奇与向往。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适应离自己生活较远的散文作品;根据群文类型化阅读要求,还可以在专题中加入李娟的以新疆为背景的“羊道三部曲”,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专题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专题的意蕴,触摸散文的灵魂。

3.精细打磨成果,实现多元化展示

有的学者提出:“群文阅读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某个议题开展的多文本阅读教学。”所以,如何选择群文阅读的议题十分关键,清华大学附中的王君老师认为:群文阅读最初的感受就像“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随着阅读的深入,眼前便呈现出“豁然开朗”的境界。所以,群文阅读的议题,是教师在深入研读选文、反复思考的基础上设置的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议题应该小而集中,给学生指明阅读思路,方便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在《江南的冬景》《故都的秋》《云南冬天的树林》的群文阅读中,可以设置“挖掘景语中内蕴的情语”的议题。阅读教学,本质上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群文阅读的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学生在自学、感悟和探索,这也是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当学生阅读完本文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展示阅读成果,用语言描述阅读体验。学生可以个性化地展示自己喜欢的文章段落,比如,充满感情地模仿《朗读者》节目的形式推荐作品,也可以围绕某个段落进行情境表演。重点是通过学生的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强调在同一个议题下鉴赏文本,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高中散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对师生双方而言都会有极大的收获。

3176501908244

猜你喜欢

群文乡土散文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江澜新潮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乡土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