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
2021-03-21关程心
关程心
王贰浪在《人间城》中写道“当愚昧成为主流,清醒就是犯罪”,作者简单的话语,发人深省。在昏君蒙昧、佞臣当道的世界,屈原勇敢發声,不甘沦为沉默的大多数。而这样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让他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异己,他不但没有得到国君的赏识,反而被“见疏、见黜、见放”,最终抱石赴死,沉于汨罗。
生而为人,如何能事事顺意,时时顺心?这世间,总有太多隐秘的不为人知的角落,当我们无意间窥见时,又该如何抉择呢?
汨罗江畔,屈原与渔父的心灵对话犹在眼前:“举世混浊,众人皆醉”是小人的常态,“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是屈原的坚守,“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是渔父的选择。面对浊世,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小人的处世之道:浊然于世,自甘沉沦。他们久处污淖,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倘若世间无炬火,你我便生活在暗处,无人发光,那么生活将会布满死寂的迷雾。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不是使我们生而黯淡,而是指引我们洞察世事,积极入世。
屈原的处世之道:人浊我清,至死不渝。屈原“皭然泥而不滓”,至死相抗,又是另一个极端。他积极入世,却未看透世事,一旦遇挫,自甘流放,宁负江流,他的“独清、独醒”最终没能改变世界,反而害了自己,为“美政”殉道,可叹可惜。
渔父的处世之道:知浊不躁,随遇而安。渔父怀着看透世事的潇洒超然,知世俗而不世俗,与世推移,随波逐流,不奢求改变什么。他的默默旁观,不加干涉,看似豁达淡泊,顺应自然,实则有些冷漠,与鲁迅笔下的看客有相似之处。
细细思量三种人生态度,不如采外儒取内道,温柔却坚定地抗衡浊流,是立于世的不二法门。
外儒内道,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如孔子一般,“周游列国,讲诵弦歌不绝”,遭遇谗人攻击,不鱼死网破,用庄子的“大道无为”曲线救国,于是保持个性温良,历尽千帆,归来仍心怀美好,让自己的心灵纯净通透,又能心怀天下,向囿于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手,这方为外儒内道的最高境界。
以己之力,救世人于水火;以己之心,奉灼灼之国华。用一双热眼看世界,生活仍在继续,太阳照常升起!
(指导教师 吴菲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