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酮酯滴丸对脑动脉硬化眩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疗效观察
2021-03-20王继娟王维华
王继娟, 王维华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脑动脉粥样硬化(cerebral atherosclerosis,CAS)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CA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其中约有80%~90%的患者伴有眩晕症状[2]。银杏酮酯滴丸的主要成分为银杏酮酯,为一种血管扩张剂,有直接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既往研究表明,银杏酮酯滴丸对CAS 眩晕效果确切[3-7]。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加速AS 的进展,是CAS 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8-9]。因此,本研究主要观察银杏酮酯滴丸对CAS 眩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干预CAS 眩晕中的可能机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和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就诊的,明确诊断为CAS 眩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共6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CAS 诊断标准,并且脑血管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图(TCD)检查确诊为CAS。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CAS诊断标准并伴有眩晕症状;②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③年龄30~85岁;④心、肝、肾功能正常;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 4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30 岁以下或85 岁以上的患者;②已知对研究药物中任何药物过敏的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有颅内、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出血的患者;⑤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患者;⑥精神病患者;⑦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⑧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⑨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本研究的其他情况患者。
1.5 剔除标准①不能坚持服药的患者;②非医疗原因需要提前终止观察的患者。
1.6 治疗方法
1.6.1 西医常规治疗 2 组患者均给予降脂、改善大脑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保护神经的西医常规标准治疗。
1.6.2 观察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杏酮酯滴丸治疗。用法:银杏酮酯滴丸(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393),口服,每次4 丸,每天3 次。2 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6.3 对照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杏酮酯滴丸安慰剂治疗。用法:银杏酮酯滴丸安慰剂(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其外观与银杏酮酯滴丸完全相同),口服,每次4 丸,每天3 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7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7.1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10]。主症(头晕目眩)按照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 级分别计0、2、4、6 分;次症(头痛、舌质紫暗)按照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分别计0、1、2、3 分。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1.7.2 实验室指标 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周、4 周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Hcy 测定方法: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测定。仪器及试剂:采用雅培公司的Abbott AXSYM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
1.7.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10]制定疗效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证候积分减少率: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 8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脱落退出病例,均能完成全部疗程。治疗组33例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40~82 岁,平均(65.24 ± 10.78)岁;病程3~12年,平均7.5年。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2例,女11 例;年龄45~80 岁,平均(64.35±10.56)岁;病程2.8~11.5 年,平均7.15 年。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 组患者眩晕控制疗效比较表1 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31/33)和69.7%(23/33),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眩晕控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头晕目眩、头痛、舌质紫暗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 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降低(P>0.05);治疗4 周后,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 周和4 周后对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脑动脉硬化眩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眩晕控制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for controlling vertigo in the 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induced vertigo patients accompanying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 of the two groups [例(%)]
表2 2组脑动脉硬化眩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in the 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induced vertigo patients accompanying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2 2组脑动脉硬化眩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in the 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induced vertigo patients accompanying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舌质紫暗2.28±0.61 2.01±0.63 1.78±0.54①2.32±0.84 1.54±0.24①②0.31±0.45①②例数(例)33 33 33 33 33 33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头晕目眩5.18±0.76 4.27±0.86 3.88±0.74①5.23±0.79 3.22±0.56①②1.21±0.42①②头痛2.26±0.73 2.27±0.81 1.89±0.69①2.31±0.67 1.34±0.38①②0.51±0.42①②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Hcy 水平均高于正常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 周和4 周后,2 组患者的Hcy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2 周和4 周后对Hcy 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3 2组脑动脉硬化眩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Hcy level in the 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induced vertigo patients accompanying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μmol∙L-1)
表3 2组脑动脉硬化眩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Hcy level in the 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induced vertigo patients accompanying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μmol∙L-1)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③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t值P值例数(例)33 33治疗前18.58±6.41 19.54±7.25 1.77 0.094治疗2周后12.53±3.62①10.24±3.81①②-2.18 0.042治疗4周后10.51±4.55①7.24±4.83①②-3.19 0.004 t值-3.14-3.92 P值0.004 0.00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脑动脉硬化疾病(CAS)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CAS 患者常出现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这些疾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而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其证型多以血瘀证为主,临床上常出现眩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综合既往研究[11]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能加速AS 的进展,是CAS 的独立危险因素。Hcy 水平的高低与CAS 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水平的Hcy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自身氧化,并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AS 的形成;同时还可能破坏正常凝血机制,促进血小板黏附,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
银杏酮酯滴丸是银杏叶的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而银杏酸含量较低。在现代医学的作用机制方面,银杏叶主要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和抗AS 的作用[12-14],而在中医学方面,该药是活血化瘀之良药。本研究主要观察银杏酮酯滴丸治疗CAS 眩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眩晕控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 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中Hcy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或P<0.01),说明银杏酮酯滴丸可以有效控制CAS 眩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改善眩晕的机制可能与降低Hcy 水平有关[15-17],但确切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