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情境结构化的功能阐释与设计策略
2021-03-19张召永
摘 要
主题情境结构化设计是“主题型活动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托。结构化主题情境具有主题统摄性强、情境简约、逻辑线索清晰、与结构化课程内容形成高匹配关系的特性,具有丰富、现实、可扩展的解释空间,可有效组织可操作、可把握的学科活动,具有支持、服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功能。主题情境结构化设计要以结构化学科内容为依托,序列化活动设计要与主题情境结构化设计相融合,系列化问题设计要与主题情境结构化设计相契合。
关键词
主题情境 结构化 功能阐释 情境设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1]。从中可以看出情境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对情境功能的理解并不到位,情境创设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
一、主题情境结构化的功能阐释
1.组成组织教学内容、贯穿逻辑线索的必要环节
主题型活动教学是通过结构化主题情境创设来组织、优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2]。主题型活动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以一个主题背景来构建问题情境,这个主题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案例,也可能是一个热点事件,更多的是选择紧扣时代脉搏的背景材料或案例,结合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形成与学科内容的高匹配关系,对主题情境进行结构化的优化处理,从而实现用结构化主题情境来组织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目的。
课例一:在“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中,浙江名师王卫华选择“夏伯渝攀登珠峰”的人物故事,设计了由四个视频片段组成的结构化主题情境,对应“生命之难”“生命之约”“生命之美”为主线的内容板块,通过四个活动环节有效地组织了整节课的教学,成功地引导学生深层次感受生命的丰富和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2.支持和服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中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优化真实案例,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或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引导学生加深对学科内容的认识、理解,尝试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解决情境中的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科素养。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创设复杂程度不同的结构化问题情境,可以提高情境的针对性和使用效率,所以,要从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考虑材料的取舍、情境展开的流程和呈现方式。
主题情境结构化的设计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情境结构的宏观设计,一般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科内容设置两三个场景,以故事发展的方式呈现情境,情境之间有着内在逻辑线索,情境线索通常与学科内容的逻辑线索相对应;二是情境结构的微观设计,在每一个具体的情境场景中根据学科素养培育水平要求不同,对情境进行复杂程度不同的结构化设计,“训练”不同水平素养。情境结构化水平高,复杂程度则低,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也相对低,通常对应“基础性”考查要求;情境复杂程度高,结构化水平就会降低,情境所蕴含的价值、功能、作用就会越丰富多样,对学生的素养培育要求就高,通常对应“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3]。
3.助力呈现并运用相关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构成学科内容的基本框架,属于必备知识,在必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形成关键能力,在复杂的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科素养,可见,学科核心概念与方法的学习、运用处于基础的地位,是能力与素养生发的依托。结构化主题情境创设不可能脱离学科内容而独立存在,主题情境的选择与创设恰恰是从学科核心概念与方法入手的,依托情境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对核心概念进行解析、理解,在此基础上发挥情境对立场观点、价值观、决策等方面引导的价值和作用,在问题解决中实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只有那些与学科内容有着“高度关联”的案例才能通过优化、创设成为可以使用的结构化主题情境,进入教学过程。
4.具有丰富、现实、可扩展的解释空间
“主题情境结构化具有丰富、现實、可扩展的解释空间”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丰富”指所选案例本身“信息量大”,情境创设具有较大的教学利用空间;“现实”指真实、符合事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起到支持教学的作用;情境的“可扩展”一方面是支持复杂程度不同的结构化设计的“内展空间”,另一方面是具有延伸性、开放性的“外展空间”。
主题情境结构化设计对案例的选择、利用、优化的要求显然是更高的。要充分挖掘案例的内在要素,如果案例内含要素“足够”支撑教学的要求,一般会设计形成一案到底式主题情境活动教学样态。如果“一个案例”不能完成组织教学的目的,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拓展,形成以一个主题统领下的模块化的主题情境结构,如“模块式活动教学样态”。在主题情境下的每一个场景中,要充分结合学科内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需要,挖掘其内在空间,进行微观结构化处理。
5.组织富有成效的活动
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机制是活动[4]。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活动”实现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统一。主题型活动教学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进程由几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推动,每一个活动独立完整又与其他的活动存在逻辑上的联系,形成序列化,序列化的活动构成有主题的活动链条。情境为教学提供场景、氛围,序列化的活动与结构化的主题情境相呼应。富有成效的活动离不开合理的情境创设和有效的问题设计,情境是实施活动型学科教学的环境基础,为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探索和思考的空间,问题是活动开展的思维起点和动力,富有成效的活动要有内涵、可操作。活动的成效表现为能推动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过程,能实现课程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
6.建构真实、可操作、可把握的情境
真实是指情境创设应源于生活。生活实践情境主要源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真实素材,学习探究情境主要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5],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设身处地的现实场域,因此,情境创设应该是有现实依据的真实情境。
可操作是指情境创设需要结合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对已选真实生活中的案例保留关键性的事实与特征,剔除细枝末节及无关信息,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水平的要求,对情境进行复杂程度不同的结构化处理,创设信息支持充分的结构化主题情境,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可把握的情境创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能够认知、理解,学生能对此感兴趣,愿意参与情境,并愿意在活动中表现、展示自己的行为。情境创设必须处在可预期的合理范围,与活动、问题设计相配合,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说得出、道得明,教师放得出、收得回,当然还应有合理的开放性、创新性。
二、主题情境结构化的设计策略
1.以结构化学科内容为依托
主题型活动教学中,学科内容、主题情境、问题、活动四者是有机统一的,而主题情境则是充当组织教学内容、贯穿逻辑线索的必要环节[6]。这就需要对主题情境进行合理的结构化设计,充分发挥主题情境的功能。主题情境的结构化设计与学科内容的结构化相对应,情境线索与学科内容逻辑线索相交织,通过活动和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在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课例二:在“家的意味”教学中,笔者以“春节回家”作为主题线索进行了结构化的情境设计:(1)“认知家”。在导入环节展示春节回家时的拥挤画面、具有冲击力的统计数据,营造春节时人们迫切回家的情境氛围。设问:春节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回家?在中国人心中,家是什么?(2)“体味家”。播放《这一年,只为这一刻》的视频,视频故事是三个家庭的成员外出打工一年,春节回家团聚的感人故事。设问: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家意味着什么?通过感性的视频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丰富了学生对家的认识与理解。(3)“呵护家”。通过“七嘴八舌说家规”环节引导学生对“家规、家训、家风”文化的认知,通过“孝文化故事会”环节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孝亲敬长”,然后填写“你最想为父母做的一件事,并说出你的理由”的心愿卡,并把心愿卡贴在“心愿树”上,帮助学生理解“尽孝在当下”,并落实对父母的孝行。
本节课的主题情境设计有以下特点:(1)以“春节回家”这一主题情境作为课堂活动的线索,情境结构清晰、情节简约自然;(2)情境结构化设计与学科内容结构高度吻合,这样的思路既符合学科内容逻辑,成为学科内容教学的有效载体,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的一般规律;(3)主题情境选择了与学生真实生活紧密相关,几乎是每一个学生亲身经历与感受的生活情境,情境自然、真实、贴切,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感情触发自然是水到渠成。
2.与序列化活动设计相融合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7]。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和结构化主题情境,设计序列化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策略。
课例三:在“互动开放的世界”教学中,笔者以“一双鞋子的旅行”組图创设了一个结构化的主题情境,并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说一说”,结合“一双鞋子的旅行”,你能发现当今世界有怎样的特点?请你总结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活动二:“辩一辩”,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利还是弊?活动三:“探一探”,沙特阿拉伯人的鞋有什么特点?它与中国传统的布鞋相比有什么不同?从文化的视角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如果你是那位德国设计师,如何设计这双鞋才能实现大卖?[8]
三个活动构成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化活动链条。活动一有两个设计意图,一是梳理“当今世界主要特点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课文,提高阅读、概括、提炼基本信息的能力。活动二通过“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利还是弊”的辩论,深化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析问题的能力;活动三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比较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通过设计“阿拉伯人的鞋”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活动参与中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等核心素养。
3.与系列化问题设计相契合
系列化问题设计依托结构化主题情境要素,是序列化活动展开的思维基础。结构化的主题情境与系列化的问题构成了有主题的结构化问题情境链条,系列化问题设计可以有效地引领序列化活动的开展,问题的探究、分析、解决过程也就是活动的过程,推动学习有效发生。
课例二中,学生观看《这一年,只为这一刻》的视频,设问: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家意味着什么?学生依托视频提供的三个家庭的“丰富”情境,感触、体验、阐述出“家的丰富意味”。课例三中,三个活动都是紧紧围绕“一双鞋子的旅行”这一主题情境展开的,三个活动中的问题都是问“从”情境的,如,“从”一双鞋子的“旅行”中,你能发现当今世界有怎样的特点?“从”中你能总结出经济全球化的哪些表现?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在问题的解决中,落实必备知识的学习、关键能力的提升、学科素养的培育、核心价值的培养。
主题情境结构化设计思考的是基于学科教学的情境创设,但也借鉴了考试命题中“确定复杂程度不同的典型情境”“情境设置要结构化”的设计理念,使主题情境创设呈现了整体情境的宏观结构化与局部情境的微观结构化的特征,目的是让教学情境创设更加科学,更有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 张召永.主题型活动设计与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7(12):37.
[3][5]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4] 杨雪.论皮亚杰对活动教学法的贡献[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02):59.
[6] 张召永.主题型活动教学的基本模式与设计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7):27.
[8] 张召永.用评价体系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9):65.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