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深度阅读中语言赏析的路径探究

2021-03-19王为忠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篇赏析文本

王为忠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日趋成熟,文本的深度解读已经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流。教师能够基于文本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开展深度探究。美中不足的是,在重视文本内容探究的同时,教师们往往会忽略文本语言的赏析。从文本标题解读、文本特征分析、表达方法赏析及思维方式培养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同时关注文本语言的赏析。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深度阅读  语言赏析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内容、文化特质和思维方式。其中,语言内容既是语言的外显,又是语言的内隐,总是在或明或暗地承载着不同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特质,展现着该民族人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正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说,语言学习离不开文本阅读。近年来,大家已经慢慢接受阅读过程应当是“读者将自身的经验、已有知识和情感融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价值判断,构建文本意义的多元过程”[1],也认识到阅读教学应该是“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深度阅读[2]。

遗憾的是,在追求深度阅读时,不少师生会一味关注文本内容,抛弃文本语言的赏析。殊不知,语言和内容其实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赏析,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挖掘文本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

本文结合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模块二第四单元的Extended reading(延伸阅读)A Precious Family Dinner一文,探究如何在深度阅读中赏析语言。该文本是一篇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个普通的新生家庭是如何赶回老家陪老人吃团圆饭及守岁的,顺便提及了晚辈对留守老家的老人的一丝牵挂。文本语言平实,简单易懂,但字里行间值得赏析与回味。下面就文本标题解读、文本特征分析、文本语言表述及思维螺旋上升四个方面具体探究语言赏析的路径。

一、品味文本标题的生动凝练

解读标题中的关键词是语篇阅读的重点,因为标题通常是文本的灵魂,标题中常含有高度凝练的关键词或意義指向鲜明的几个词,能准确表达文本的主旨大意[4]。在品味文本标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感知标题的概括性

标题虽然简短,却具有高度概括性。文本写作时,作者往往会精心挑选特定的、较为心仪的词汇来表达和传递自己对写作的意图、文本的理解、突出的内容和暗含的情感等信息。标题之所以成为文本的关键,是因为成功的标题要么简洁醒目,能够瞬间吸引住读者的阅读兴趣;要么内涵丰富,能够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因此,在解读文本之前,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文本标题。对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全面、深刻、精准的解读是赏析文本语言的前提和关键。

该文本的标题为A Precious Family Dinner,主要信息有两点:family dinner和precious。初读起来,该标题的重心在family dinner上,感觉作者渲染地描写了该晚宴(family dinner)的珍贵(precious)之处。

2.掂量标题的侧重点

通读全文后,读者发现该文本标题是有所侧重的。作者除了在文章的开头稍微提及这场家宴外,其他就几乎没有花任何笔墨来描写除夕家宴的隆重或珍贵之处。鉴于这个标题与内容之间的“断裂”,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精心设计的问题链来逐层剥笋,引导学生品味文本标题语言的巧妙之处:

(1)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is A precious family dinner.Does it mean that the family dinner is very big and expensive?

(2)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long and tiring journey home several years ago?

(3)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Luo Yans plan for the future?

借助问题链来“拷问”文本的标题,除了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外,还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赏析文本的写作构思,理会作者文本标题措辞的匠心所在,赏析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

二、体悟文本特征的巧妙表意

解读文本特征可以从文本体裁分析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识别文本的体裁结构、篇章模式、篇章类型及作者的谋篇布局,引导学生分析并识别文本的结构特征并概括段落大意。这样做可以降低文本阅读难度,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主线,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5]。文本特征呈现于文本的整体构建之中,离不开语言强大的表意功能。

1.感悟文本的前后呼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开头,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文本的开头往往是作者语言运用的匠心所在,最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的开头直接了当点明主题,有的开头欲言又止,引发读者的探究心理。不同的语篇开头在语言运用上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除了新闻的开头(即新闻的导语)部分会直接并完整地告知事情外,一般文本的开头都会借助人物、时间或内容来设置悬念,引发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审读文本结尾,推敲文本的首尾呼应之妙。文本的结尾部分除了用来“收官”,总结上文并结束所要讲述的故事或介绍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回应主题,化解文章开头设置的悬念,形成首尾呼应。

2.感知文本的表意功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体裁,梳理文本主线,在明确文本主题和内容结构化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语篇的文体结构和文体特征。如若教师能够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则能让学生在探究文本特征的过程中感悟语言强大的表意功能,体会到语言的妙用。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新闻报道的体裁之一,主要靠抓住某個富有典型意义的空间或时间,通过最能反映本质或特征的片段或细节描写,对特定的人物或事情做出形象化的再现或放大式的报道。如该文本报道的每年一度的除夕家庭聚餐,这本身不具备新闻的突发性特征。但作为新闻特写,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某种特定的现象来反映作者意欲告知或引发思考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特写的基本特征及作用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1)Luo Yan lifts the cover of a large bowl to breathe in the rich smell of the soup when he reaches home. Why does he do this?

(2)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high-speed train in the third paragraph?

(3)What is in Luo Yans heart that makes him a little worried?

(4)What does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passage mean?

依据该新闻特写的文本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中提及的不同场景,在赏析语言描述的同时,启发学生分析不同场景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在第一个问题中,通过描述Luo Yan在“贪婪地”吸闻家里的饭香,反映了Luo Yan对家乡的亲人和亲情的珍惜与眷念;第二个问题描述当前高铁的高速发展,透视出中国社会的发展之迅速;第三个问题通过描述Luo Yan对父母的一丝担心来反射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留守父母,是去还是留?第四个问题则是通过对全国鞭炮庆新年的描写,暗示当前中国的祥和安泰。

三、感知文本表述的精练确切

语言是人类的文化瑰宝,语言之中蕴含着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精髓,在阅读中赏析文本的语言之美,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真正感知。正如王蔷所说,不同文本的语言其表达方式会因为情境不同而不同,因情境中说话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也因具体情境的正式程度不同而不同[6]。赏析语言之美可以从品味词汇特征、品读修辞运用及解读符号功能三个方面着手。

1.品味词汇表达的情感

细细品味作者当初的词汇选择视角及选词初衷,如同义词的选用、近义词的选择、反义词的运用等,看不同的词在动作描述、情感描写或事情表述等方面的表达效果,分析词汇是如何为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具体的语境服务的。

品味词汇的特征会关注连接词的选用,因为连接词能够较好地展现文本的逻辑性。连接词的选用除了常用的一些表述顺联的and、as well、so、thus、therefore、in this way、by this means、let alone等,以及表示转折的but、however、much to our surprise外,还会使用not only...but also...、either...or...、neither...nor...等结构。这些表示连接关系的连词、副词、介词短语等都会使语块变大,使文本以人们常规思维的模块呈现在读者面前,无形中增加文本的可读性及易读性。

这篇新闻特写的语言平实,但平实之中并不平凡。作者在选词造句之中,随处流露深情。如文本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描述小孙子在啃着爷爷给他挑选的鸡大腿时使用了一个常用动词selected,表达了爷爷对孙子的喜爱之情及宠爱之心。又如,文本第二段在描述家人欢聚时使用了cold与warm进行对比,尽管外面春寒料峭,但室内却因团聚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并使所有人都释怀大笑(bright smiles,merry laughter)。

2.品读修辞暗含的意蕴

修辞运用是文本中用来反映作者特定的审美诉求的言语交际行为,是组织话语时对作者的审美心理的行为化和符号化过程。得体的修辞不仅能够体现作者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准确传递语篇信息,使语言和语境和谐统一。对修辞的解析有利于促进对作者的话语建构,进而进行分析与评价。我们也可以探究语篇是如何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意义及凸显主题的。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赏析句法及语法并不意味着就是在教学中会偏离阅读的轨道,过于侧重语法或句法的教学。分析句法如祈使句、感叹句、倒装句、反问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等在语篇中的功能,有助于分析其对文本主题意义的影响。虽然不需要系统讲解语法,如时态的具体用法,但站在说话者的视角、阅读者的视角及语用的目的来具体解读不同时态在不同语境中的表意功能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在文本第四段的开头描述家人相聚时说:On their arrival,they find Luos parents eagerly waiting for them.介词结构on的用法,十分形象地描述出家人相见的急迫之情。

3.品思符号传达的意义

语言是从符号演变而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符号都能演变成为常用语言。在文本阅读中,会经常碰到一些可以使用的符号或插图,使文本的语言或更为简洁,或更为形象,或更意味深长。教师应该对符号在不同文本中的运用加以研究,探索符号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如本文中悬挂灯笼的插图,就能够无形中衬托出春节的祥和。

红红的窗花和飘拂的大红灯笼,仿佛在告诉人们全社会的康泰祥和。如在该文本中出现了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极为简洁,只是一枝腊梅上悬挂了一个极具中国传统气息的灯笼。腊梅暗示着寒冬,大红灯笼象征着喜庆,这就无形中告知读者中国的春节到了。第二幅插图则呈现了三代同堂喜开宴的场景,配上红红的窗花和大红灯笼,仿佛告诉人们全社会的康泰祥和。

四、感悟思维培养的螺旋上升

语言赏析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鉴赏表达手法各異的语言,分析语篇传递的主题,探讨作者传递信息方式的语言习得过程。也可以说,语言赏析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思维培养的过程,赏析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依据一定的规律来实现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培养对比与归纳、分析与推理、抽象与概括、评价与创新的方式来训练[7]。

1.归纳基本信息

比较是辨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在了解事物的异同点后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学生思维的初级阶段是对摄入的信息进行最初始的加工,即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对映入眼帘的信息进行识别与比对,并围绕文本的主题意义筛选、定夺出信息的主次,概括出信息的大意。这种围绕文本字面意义的理解和字面信息的加工就是浅层次的阅读,其功能只是提取浅层次的基本信息。

2.分析深层含义

分析能力是指能够深度解析语篇中的信息,挖掘信息言外之意的能力;推理始终处于分析的过程之中,推理是指在阅读活动中能识别和确认论据,理清证据和结论的逻辑关联,从而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断或猜测的一种思维方式[8]。

文本的写作都是有一定的意图的,作者在描述事情或讲述故事的背后往往都有其暗含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提取浅层次的基本信息(who、what、when、where等问题)之后,再带领学生细细赏析文本的语言,深入挖掘隐藏在文本基本信息之后的深层含义(why、how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表达手段等,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文本阅读成为有思考的阅读过程,而非蜻蜓点水般的消遣性泛读。

如在文本初读时,看到对过去的交通变化及现在的高铁进行对比时,就应该引发思考,分析变化的缘由;如在看到描述年轻人在城市打拼及老人在农村留守,就应该联想到留守老人面对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等。

3.梳理语篇结构

在文本语言赏析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基本掌握文本内容,但若没有对阅读文本语篇结构的深入理解,学生对文本写作意图基本上还是碎片化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或表格的方式来让学生理清文本的语篇结构,或让学生概括出文本结构的思维地图或思维导图,呈现出文本主次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与逻辑关系。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在文本语言赏析的过程中理清文本的脉络,锻炼其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

读完该文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一下该文本所讨论的方面:social progress, family unity, family problems...启发学生理顺新闻特写的语篇结构(现象-反映的方面或问题),整体把握新闻特写问题的语言特征(平实描写、形象到位、影射清晰等)。

4.评价文本观点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才能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

文本语言的赏析并非就是完全的被动接受,否则就达不到文本语言赏析的预期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在带领学生梳理文本基本信息、挖掘深层含意并理清语篇结构之后,再进一步对作者观点的表达是否到位、语言的使用是否精当、写作手法是否合理等进行广泛且开放的评价,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在该文本整体分析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The passage describes a family dinner, indicating what has happened and what is happening in China. Can you imagine what will happen in another ten years? And what can you suggest to the government to avoid certain problems?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语言输出,是学习者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发展语用能力、达成交际目的的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更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大胆创新、敢于表达。

在高中英语文本深度阅读中,关注语言的赏析并不是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否定,也不是对过去死记硬背的词汇学习方法的回归,应该能够得到理性的看待。一方面,我们要强化读者与作者、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三方面的课堂互动,在情境活动中加深对语篇意蕴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担忧会给深度阅读带来影响就完全回避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在语言学习和文本深度阅读两者之间找准切合点,才能更好融语言学习于文本深度解读之中,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国征.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几个维度[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9(11):12-14.

[2] 黄远振.词义概念与高中英语深层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7(09):85-90.

[3] 蒋霞.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9(11):18-21.

[4] 戴军熔.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语篇解读的多元视角[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9(11):34-39.

[5] 陈玉松.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层级及其有效达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02):23-28.

[6] 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03):45-50.

[7] 易爱平,易娇艳. 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

计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1):29-33.

[8] 胡洁元.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09):22-27.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语篇赏析文本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