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开启方式对住宅甲醛排放特性的影响分析
2021-03-19李东倩罗清海涂敏李思燕高瑞霞
李东倩 罗清海 涂敏 李思燕 高瑞霞
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0 引言
住宅装修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装璜材料、新型涂料及粘接剂等,均会不同程度的释放有害气体,如甲醛、氡、TVOC 等,其中,人造板已成为室内甲醛污染的主要释放源[1-2]。甲醛对人体的多系统、多器官都有着极大的毒害作用,被证实为现代“不良建筑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明确危险因素之一[3-4]。此外,甲醛还可能提高癌症的发生率[5]。
装修施工工期较短,装修材料尚处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质高释放阶段,造成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偏高[6]。新装修住宅室内化学污染超标严重,初期能够快速下降,但后期污染衰减缓慢,并且不同的污染物衰减过程有所差异,苯系物污染相比于甲醛污染衰减的更快[7]。现代民用住宅建筑,大多采用自然通风排放室内污染物,窗户的开启方式对自然通风效果影响很大,为保证住宅的空气质量,合理设置窗户的开启形式对室内有害物的排放至关重要。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市典型住宅为例,模型图如图1 所示。
图1 衡阳市典型住宅模型图
研究不同开窗方式下室内甲醛污染的排放情况。结合实验测试,运用CFD 软件对甲醛的扩散及排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有关规定,中高层、高层及超过100 m 高度的住宅建筑严禁采用外平开窗[8],防止窗户意外破损脱落伤及路人。主要研究典型户型采用推拉半开窗,推拉落地窗,内开平开窗,内开上悬窗和内开下悬窗时,室内甲醛排放情况及浓度分布。
衡阳市坐落于湖南省中南部,地处湘江中游、衡山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 ℃左右。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全年平均风速2.0 m/s。
1.2 窗户形式
高层住宅窗户常见开启形式有五种:推拉半开窗,推拉落地窗,内开平开窗,内开上悬窗和内开下悬窗,如图2 所示。
图2 常见开启形式的窗户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测试
在衡阳市区选取典型户型的新装修住宅,甲醛散发源主要为地板与柜板。采用ET-4160 便携式高精度甲醛分析仪(检测范围0~1999 ppb,分辨率1 ppb),对室内甲醛浓度进行实地测量。我国针对于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Ⅰ类民用建筑工程的甲醛浓度限值为0.08 mg/m3,现场检测点距内墙距离不小于0.5 m,距楼地面高度0.8~1.5 m,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应在外门窗关闭1 h 后检测[9]。根据规范的布点原则,在住宅内选取A-G 共7 个点进行采样检测,距楼地高度均为1 m,采样点平面布置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采样点平面布置图
2.2 数值模拟
以上述典型住宅为基础,对于不同开窗形式工况分别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关闭门窗,推拉半开窗,推拉落地窗,内开平开窗,内开上悬窗和内开下悬窗。将模型分别导入ICEM 中,进行非结构网格计算,优化光滑后网格质量均在0.4 以上,平均质量约为0.75。
本文计算甲醛散发采用VOCs 传质理论模型[10],假设装修材料内部甲醛浓度分布均匀,散发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空气和材料交界面始终会保持动态的平衡。
由于材料表面存在浓度边界层,甲醛在散发过程中同时受到对流和扩散的影响,边界层中甲醛扩散遵循Fick 第二定律:
式中:R(t)表示气相传递速率;h 表示传质系数;Cs(t)表示材料表面空气侧的甲醛浓度;Cf(t)表示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
将不同模型的网格文件导入Fluent 中进行计算,地板与柜板作为散发源设为Mass-flow inlet,散发速率分别设置为5.83×10-12kg/(m2·s)、6.67×10-12kg/(m2·s)。采用夏季计算参数,住宅模型南外窗为进风口,边界类型设置为velocity-inlet,风速2.0 m/s,北外窗与入户门为出风口,室外甲醛浓度为0。
3 结果分析
3.1 可行性验证
门窗关闭1 h 后,新装修住宅内部各房间甲醛严重超标,各采样点的甲醛实测浓度与模拟浓度见表1。
表1 各采样点甲醛浓度对比表
通过对比可知,实测浓度略大于模拟浓度,误差均在20%以内,说明数值模拟对室内甲醛浓度预测与分析具有参考价值。分析数据得出,关闭门窗不利于甲醛的扩散与排放,新装修住宅内甲醛最高浓度将近国家标准的12 倍,不适于人体居住与活动,必须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甲醛浓度。关闭外门窗,绘制采样点浓度对比折线图如图4 所示。
图4 关闭门窗甲醛浓度对比折线图
根据折线图走势,采样点D、G 的甲醛浓度明显偏高,模拟与实测浓度误差偏大,而采样点A、B 的甲醛浓度较低,误差相对较小。结合实际情况,采样点A、B 点所在的客厅,空间较大而柜式家具数量较少,甲醛浓度相对较低,采样点D、G 所在的厨房与次卧2 都处于住宅的下风向,在关闭门窗之前甲醛就已经发生了浓度积累,关闭门窗之后甲醛二次叠加,导致房间内甲醛浓度偏高,模拟误差偏大。由于甲醛在住宅内部挥发积累,浓度过高危害人体健康,开窗通风非常必要。
3.2 不同开窗方式数值模拟
由实测与模拟数据可得,门窗关闭1 h 后,住宅内部甲醛浓度加权平均值为7.8×10-7kg/m3,作为开窗模拟计算的初始浓度值。对于不同开窗方式,分别进行CFD 数值模拟,分析自然通风下住宅内甲醛的浓度衰减与排放情况,重点研究人体呼吸区(z=1.5 m 截面)的甲醛浓度分布。
图5 不同开窗方式下室内甲醛浓度曲线图
图5 表示开启门窗进行自然通风,不同开窗方式下室内甲醛平均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自然通风是排除室内甲醛的有效途径,可短时间降低高浓度有害物。计算进行到120 s 后基本稳定。通过曲线图分析可知,窗户开启方式直接影响到甲醛的排放速率。五种开窗方式进行自然通风时,室内甲醛排放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内开平开窗>推拉落地窗>内开下悬窗>内开上悬窗>推拉半开窗。采用不同开窗方式,对应的室内甲醛浓度降至国家标准8×10-8kg/m3的时间快慢不同,具体时间统计表见表2。
表2 不同开窗方式下室内甲醛浓度达标时间统计表
开启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当换气量达到一定时,采用不同开窗方式的室内甲醛稳定浓度趋于一致,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采用内开平开窗室内甲醛衰减速率最快,在通风15 s 后迅速降低至国家标准,在人体常驻性房间甲醛浓度较低且均衡。推拉半开窗因过流面积减半,导致通风量减小而使室内甲醛浓度衰减速率最慢。
图6 不同开窗方式下人体呼吸区甲醛浓度分布图(z=1.5 m 截面)
不同开窗方式下住宅内部有害物浓度达到稳定时,室内人体呼吸区(z=1.5 m 截面)的甲醛浓度分布如图6 所示。
对比分析呼吸区的浓度分布图,处于下风向的房间更容易积累甲醛,如次卧2,卫生间1 与卫生间2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甲醛滞留现象,尤其是卫生间2,因窗户过流面积小且气流多次转向受阻,甲醛浓度高于其他房间。客厅与餐厅的进出风口为正对位开窗,通风气流贯通,甲醛浓度相对较低。
采用内开平开窗进行通风,住宅通风换气量大、换气次数高,稳定时甲醛浓度较低。同时,内开平开窗营造的自然通风气流均匀,易出现高污染房间中甲醛浓度明显低于采用其他开窗方式,如厨房与卫生间2。推拉落地窗虽然排出甲醛速率较快,但造成客厅及次卧1 局部甲醛排放受阻,气流均匀性较差,导致室内甲醛局部滞留。内开下悬窗比内开上悬窗的排放速率快,且排放效果更加均匀。推拉半开窗因开启面积减半导致通风换气量减小,室内甲醛局部堆积,上下风向的卧室内甲醛排放效果均不理想。
3.3 不同开启角度数值模拟
上述分析得出,采用内开平开窗住宅内甲醛排放效果达到最佳。居民入住后由于生活习惯不同,通风开启角度也会有所差异,对于不同的开启角度,通过CFD 数值模拟分析其对甲醛排放效果的影响。
图7 表示采用内开平开窗进行自然通风,不同开启角度下室内甲醛平均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7 不同开启角度下室内甲醛变化曲线图
模拟结果显示,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平开窗的开启角度与室内甲醛排放效果呈正相关,开启角度越大,住宅甲醛排放速率越快,甲醛浓度达标时间越短。在进行自然通风后,不同开窗方式下住宅内部污染物稳定浓度基本一致,人体呼吸区(z=1.5 m 截面)甲醛浓度分布如图8 所示。
由甲醛浓度分布云图可推断,窗户开启角度越大,住宅自然通风的过流面积越大,室内污染物排放效果越好,最终稳定状态时住宅内部甲醛处于低浓的范围越广。当平开窗30°开启时,进风口过流面积小使得通风换气量较小,室内气流分布不均匀,甲醛排放速率较慢且稳定状态时分布不均衡,在远离窗口及内墙拐角处的区域容易出现甲醛滞留堆积现象。全开窗工况时,室内处于低浓污染的面积最大,住宅常驻性房间的甲醛稳定浓度趋于一致,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人体健康。平开窗60°开启与全开窗的室内甲醛分布特点基本一致,只在次卧1 出现局部的甲醛滞留现象,稳定时甲醛平均浓度小于30°开启工况,排放效果明显提升。可见在开启角度大于60°后,甲醛排放速率受开启角度影响逐渐减小。
图8 不同开启角度下人体呼吸区甲醛浓度分布图(z=1.5 m 截面)
4 结论
新装修住宅甲醛污染超标严重,不适于人体居住与活动,须进行通风换气将室内甲醛排至室外。本文通过CFD 数值模拟可得出,自然通风能有效排除住宅内的高浓度空气污染物,使室内甲醛浓度快速降低,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人员健康,在装修方案设计中提前考虑窗户开启方式,促进室内甲醛及其他有害污染物的排放,使室内空气在自然通风方式下便可达到相对洁净的状态。选用可开启面积较大的内开平开窗,定期打开外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将门窗最大角度开启,增加开窗通风时间,便于室内污染物快速挥发和排出,减少室内居民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