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安全需求与消费行为研究①
——以海南研学旅行安全三维坐标系研究为例
2021-03-19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黄丽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 黄丽
近年来,在建设自贸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倡议政策扶持下,研学旅行成为海南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日渐升温的海南研学旅行市场同时存在行业格局分散、集中度较低、协同体系不健全不科学等问题。其中,研学旅行安全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由于该行业横跨教育和旅游两个行业,目前市场还没有资质可以涵盖这两块,由此更加缺乏专业化的专属研学旅行的安全保障。
郑向敏在《旅游安全学》(2008)中对“旅游安全”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阐述。认为旅游安全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观念、意识培育、思想建设与安全理论等“上层建筑”,也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防控、保障与管理等“物质基础”[1]。总的来说,旅游安全主要包括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三方的安全。
自2013年研学旅行在全国开始推动实施以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钟林凤等学者根据国家法规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安全事故伤害程度将研学旅行安全事故划分为一般、重大、特大和特别重大四个等级。[2]
本文研究的研学旅行安全主要指在旅游活动特别是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使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状态。
1 研学旅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从近几年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安全事故来看,主要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治安事件和卫生事件四种主要事故类型,影响因素虽错综复杂,但概括起来主要受四种因素影响:一是人为因素,此类事故主要受事故当事者或第三人的过错或非故意行为所导致;二是环境因素,此类事故主要受公共环境和卫生环境影响而引起的事态,以及由不可抗力如地震、台风、海啸等所引起的安全事故;三是管理因素,此类事故主要体现为研学旅行组织方未健全学生管理机制、研学营地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研学旅行目的地治安状况混乱等;四是设施因素,此类事故也称机械因素,主要是由于研学营地服务设施不完备或存在运行缺陷,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2 海南研学旅行安全视角下构筑的安全三维坐标系
2.1 研学旅行构成要素是三维坐标系的基点
国内学者喻峰等认为,根据研学旅行的规律和特征,研学旅行要素划分为:主体是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中小学生;客体是决策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组织并保障学生活动及安全工作,且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体验平台和活动载体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中介体是为参加研学旅行的学校组织提供研学旅行目的地,且具有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旅游资源的旅游景区、研学基地等相关企业。概括起来,学生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体包括政府、学校、机构、旅行社、景区、基地和后勤保障部门[3]。
2.2 海南研学旅行安全三维坐标系构建思路
本研究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提出研学旅行客体(政府部门及学校)及中介体(旅游景区、旅行社、研学基地等企业)须围绕主体(中小学生)保障保全生命安全,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有积极作为,要为实现终极目标开展系列安全工作。基于安全事故致因理论模型图,本研究构建以“政—企—校”为驱动,“制度—体系—保险”为保障,“八大安全工作”为管控一体化的研学安全三维坐标系(见图1)。其中,左手坐标系为Z轴即保障研学旅行安全落实的三大抓手;右手坐标系为X轴即推动研学旅行安全开展的八项任务;正方向向上的Y轴则是X轴、Z轴具体部署落实的重要角色包括学校、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等,是决定研学旅行安全成败的核心。
图1 海南研学旅行安全三维坐标系
3 从三维坐标系的维度分析海南研学旅行安全工作
3.1 角色维在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定位
3.1.1 中小学校是安全工作的教育和传输端
研学旅行的主要对象是小学、初中、高中等未成年学生,这一群体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较为欠缺,学校的安全教育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能力的主要途径。学校应以防患于未然的心态提升和培养学生对加强自身安全知识的认知,了解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升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3.1.2 政府部门是安全工作的设计和监管端
在研学旅行的安全问题管控中,政府管理部门处于设计和监管的顶端,应当善于统筹各种专业智慧和资源,既要通过严格的安全标准进行规制,也要通过调节杠杆形成稳定自觉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保证研学旅行具有健全的预案机制基础,使研学旅行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行”。
3.1.3 相关企业是安全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端
旅行社、研学基地、研学机构和旅游景区等涉及研学旅行业务的企业是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者、操作执行者,是研学旅行活动的承办方和提供旅游地接、交通、住宿和餐饮等后勤服务的供应方[3],也是研学旅行安全最基本的保障主体,必须对活动组织和安全两手抓,使产品质量与研学安全并重。
3.2 保障维在安全工作中的顶层设计
3.2.1 需完善研学相关政策法规
为引导海南研学旅行市场走向规范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国家政策性文件出台的基础上,由海南省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海南研学旅行管理条例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制度,规范全省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相关服务系统与机构的责、权、利,有助于建立起有效和安全的保障机制。
3.2.2 需建立研学服务标准体系
海南是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创新示范的前沿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12号文件将旅游业排在海南三个主导产业的第一位。海南可以从服务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等方面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中小学研学旅行服务系统,通过建立适用于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研学旅行服务标准体系,为安全管理之路扫清路障。
3.2.3 需填补研学专项保险空白
由于研学旅行主体对象具有特殊性,目前海南研学旅行市场涉及的保险产品及险种无法同时满足并保障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海南相关保险机构应为这一群体设计提供专项的研学旅行保险产品,并能体现综合性强、普及性高、覆盖率广的特点。
3.3 管控维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实施
3.3.1 安全教育
要将安全意识贯穿研学活动全过程,研学旅行是体验式教学,学校作为组织者除了不断加强安全课程的研发,更应该对原始的安全工作进行改革创新,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群体分别采取多样化、多元化的手段进行安全教育。
3.3.2 紧急救援
要建立专业的安全保障队伍,配备经验丰富的医生、驾驶员、研学导师、辅导员及安全员等专职或兼职保障人员,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进行模拟演习,充分掌握研学旅行的安全知识并熟练掌握应急救援的正确做法。
3.3.3 流程监控
要对高新科技及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正确使用,从而人防、技防齐联动,建造研学旅行安全“护航器”。通过使用高精度摄像设备进行流程监控,学生的一举一动始终处于观察人员的观察范围内,确保研学旅行活动各个环节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3.3.4 资质检查
研学旅行的承办者必须是依法注册的旅行社或研学服务机构,连续三年内未发生重大质量投诉、不良诚信记录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必须具备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团队的经验和能力,包含专职的救援人员和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3.3.5 人员管理
第一类是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应由所在学校带头与研学服务机构、学生家庭等共同进行管控。第二类是辅助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教育管理人员,如在活动期间或因突发身体及心理不适等情况而导致无法正常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第三类是社会人员,由于研学旅行营地一般是开放的社会场所,存在人员密集和结构复杂的特点,中小学生群体容易成为社会安全事件的袭击目标[4]。
3.3.6 应急预警
研学旅行过程中难以避免偶然性和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处理不当则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研学旅行的组织方、供应方及承办方本身除了要掌握安全知识外,还要有大量的安全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台风、暴雨、停电、雷击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各类安全事件,一旦发生立即启动,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3.3.7 风险预估
研学安全的风险评估贯穿了整个活动周期,可以形象地概括成是对课前(前期准备)、课中(过程组织)、课后(后期跟踪)的安全管理,主要内容涉及影响研学旅行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控制以及安全风险管理反思等各个环节。
3.3.8 安全评估
研学旅行的主体是中小学生,通过对整个研学的安全管理和服务进行评价,不仅能建立起竞争机制,还可使评价结果与研学实施团队的薪酬职位等指标挂钩,从中优胜劣汰、末位淘汰。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立足于海南建设自贸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国家倡议高度,对研学旅行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根据研学旅行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将事故影响因素分为人为、自然、管理及设施共四类因素,由此衍生出研学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海南研学安全三维坐标系,构建以“政—企—校”为驱动,“制度—体系—保险”为保障,“八大安全工作”为管控一体化的研学安全三维坐标体系。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海南研学旅行安全工作应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推动研学旅行新业态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改造,建立保障机制。尤其研学旅行是专项产品,应有专门设计且符合客群特点的保险险种,加大健全研学旅行保险体系的力度。其次通过安全工作创新实现旅游消费新业态发展新突破与旅游产业新跨越,对全省乃至全国研学旅行产业形成引领性与示范性。
(2)海南研学旅行安全工作应加大管控力度。管控需要政、企、校及社会力量的协调配合和有效的安全管控工作才能推进海南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研学旅行安全组织方以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预警、紧急救援等体系的建立完善,使安全事故的水平状态控制到最低限度。
(3)海南研学旅行安全工作应突破资源配置。按照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建议建立第三方管理协调机构——海南研学旅行中心,利于从更高的层面对研学旅行基地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可操作性问题进行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