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观察
2021-03-19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陈蕾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陈蕾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放开,出现了越来越多高龄产妇,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上升[1]。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于既往接受剖宫术的女性,具体表现为当前妊娠的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瘢痕上,且常伴随着胎盘植入等恶性事件的发生[2]。因胎盘所在位置特殊,再次行剖宫产术时,手术操作难度增高,胎儿死亡风险增大,且胎盘剥离处理不当可致产妇大出血,危及生命。近年来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较多,该技术对产妇的出血控制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术中输血量,从而减弱排异反应以及提升子宫保留率,推出后受到医患的青睐[3]。本文将重点探究该技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于2016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64例接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术的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所有入组产妇符合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断标准[4],经B超或MRI确诊。观察组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28.85±4.42)岁;孕周29~38周,平均(33.53±1.06)周;孕次2~4次,平均(3.02±0.54)次;产次2~4次,平均(2.51±0.34)次。对照组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29.12±4.53)岁;孕周29~39周,平均(33.39±1.12)周;孕次2~4次,平均(3.04±0.52)次;产次2~4次,平均(2.54±0.36)次。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附表1 两组产妇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附表1 两组产妇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长(min) 术中失血量(ml) 输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 32 75.45±24.68 798.58±364.25 505.63±102.35 5.14±1.16对照组 32 97.75±35.54 1987.36±554.57 2050.37±115.42 5.28±1.32 t - 2.915 10.135 56.646 0.451 P - 0.005 0.000 0.000 0.654
附表2 两组产妇结局比较[n(%),±s]
附表2 两组产妇结局比较[n(%),±s]
组别 n 子宫切除率 切口感染率 DIC发生率 产后出血量>2000ml观察组 32 1(3.13) 1(3.13) 0 1(3.13)对照组 32 8(25.00) 3(9.38) 6(18.75) 8(25.00)t - 4.655 0.267 4.598 4.655 P - 0.031 0.606 0.032 0.031
附表3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n(%),±s]
附表3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n(%),±s]
组别 n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转入NICU 新生儿死亡 1min后Apgar评分(分)观察组 32 0 2(6.25) 0 8.05±1.19对照组 32 2(6.25) 9(28.13) 1(3.13) 8.39±1.24 t - 0.516 5.378 0.000 1.119 P - 0.472 0.020 1.000 0.267
1.2 手术方法 术前产妇均经过实验室检查、B超及MRI等辅助检查,依据胎盘的具体情况(胎盘类型、胎盘植入与否)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前准备足量的血源,所有产妇手术均由同一医护团队协作完成。产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建立静脉通道,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动态血气分析,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
对照组按照常规剖宫产手术流程进行,切开子宫,取出胎儿,术中出血予以子宫动脉结扎、纱条填塞止血,失血较多予以输血。观察组则先使用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和双侧足动脉,将血管鞘置入后置入导丝,安装缝合器并更换血管鞘,经导丝扩张器扩张后,在超声引导下置入球囊扩张导管,直达腹主动脉末端,将生理盐水缓慢注射入内,显示器显示足动脉血压降低至无波纹时,表明腹主动脉阻断成功,此时将球囊撤退至股动脉。手术刀迅速切开子宫,将胎儿取出,而后加压缝合,球囊释放,无异常后取出球囊和血管鞘。术后抗感染、止痛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改变及出血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含括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与输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②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子宫切除率、术后切口感染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2000ml的例数占比。③记录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死亡以及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例数比例,评估新生儿出生1min后的Apgar评分[5],该评分量表是对新生儿的呼吸、皮肤颜色、心率、对刺激反应以及肌张力5项指标进行评分,满分10分,评分越高说明窒息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行独立t 检验;P <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所用的手术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附表1。
2.2 产妇结局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DIC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产后出血量超过2000ml的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附表2。
2.3 新生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转入NICU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死亡及1min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3 讨论
本研究将在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应用于部分产妇,结果显示,观察组所用的手术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是暂时切断动脉供血,在此期间将胎儿剖出以控制出血,但腹主动脉被暂停供血,其他通过子宫的东面依旧保持血供良好。因此,术中仍然会出现出血现象,但相对于未采取此措施的产妇失血量明显降低,且对输血的需求更低。超声是一种无辐射且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其在超声的引导下,穿刺血管和置入球囊时路径更清晰更准确,利于操作的有效进行,手术进展顺利,手术用时较短,本结果与学者黄世庆[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DIC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产后出血量超过2000ml的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相比差异较小。表明在有效的止血模式下,产妇的子宫得以保留,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得以控制,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利于产妇结局。此外,观察组新生儿转入NICU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窒息、死亡及1min后Apgar评分差异较小,表明使用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能够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将胎儿娩出,有效避免胎儿窒息,整体而言,母婴结局较好。
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术中的效果佳,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产妇失血量与输血量,母婴结局整体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