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原因分析
2021-03-19于群
于群
(辽宁省葫芦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葫芦岛 125003)
1 引言
环境噪声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噪声是感觉公害,且有其瞬时性和局限性,危害过程复杂,不可忽视[1]。噪声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危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噪声感到听觉不适,影响其睡眠的人群百分比呈升高趋势。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以及人口数量和密度等因素各不相同,致使城市声环境及噪声污染在每一个城市都有各自特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划分和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依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功能区噪声标准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本文在对“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声环境质量数据分析研究基础上,阐明葫芦岛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葫芦岛市噪声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2 “十二五”期间声环境质量状况
2.1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功能区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为56.0 dB,夜间为48.1 dB。各类功能区均达到国家标准,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监测结果见表1。
表1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 dB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见表2。结果表明,2 类、3 类功能区略有超标现象。
表2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功能区噪声超标情况
2.2 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3 dB。其中2013 年最高,平均值为58.9 dB。各类功能区中1 类标准区污染较重,超标率为46.1%。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见表3。
表3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区域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见表4。
表4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区域环境噪声超标情况
2.3 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状况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8.7 dB,低于国家标准1.3 dB,超标率为28.3%。其中2013 年噪声监测结果最高,等效声级加权均值为69.1 dB。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见表5。
表5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超标情况见表6。
表6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超标情况
3 市区环境噪声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3.1 功能区环境噪声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通过对各功能区历年年均值的比较,采用秩相关系数法检验,结果显示,在95%置信度下,“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功能区昼间噪声年均值上升趋势不显著。4 个功能区昼夜噪声年均值均无显著性变化,见表7。
表7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变化趋势检验结果
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十二五”末期葫芦岛市昼间1 类标准区、2 类标准区噪声污染程度加重,3类标准区、4 类标准区噪声污染程度减轻;市区功能区昼间噪声年均值略有下降,见图1。
图1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功能区昼间噪声变化趋势
3.2 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变化趋势见图2。通过对区域环境噪声历年等效声级平均值的比较,采用秩相关系数法检验(rS=0.60),结果表明,葫芦岛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呈不显著变化趋势。
图2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域环境噪声变化趋势
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十二五”末期葫芦岛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上升0.9 dB,污染程度略微增加。
3.3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变化趋势见图3。通过对道路交通噪声历年等效声级平均值的比较,采用秩相关系数法检验(rS=-0.30),结果表明,葫芦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变化呈不显著下降趋势。
图3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变化趋势
2015 年葫芦岛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加权均值为68.3 dB,2010 年葫芦岛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加权均值为68.1 dB。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十二五”末期葫芦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程度基本持平。
4 污染防控对策建议
(1)按照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原则对葫芦岛市噪声污染进行防治。
(2)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整治营运车辆行驶、停靠秩序,开展治理机动车鸣笛的专项行动。提高全市公民的交通法规和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人、车矛盾产生的噪声。
(3)限制建筑施工工地作业时间,对工业企业产生的噪声进行监测、监督、管理,使声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4)增加城市集中供热面积,拆除小锅炉,减少小锅炉产生的噪声污染。增加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和道路两旁绿化缓冲带,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降噪作用。
(5)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对生产主要设备采取隔声、消声、密闭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