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元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2021-03-19罗冬珍卢利员颜日阳
罗冬珍 卢利员 颜日阳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功能障碍、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唐慧等[2]指出,脑梗死急性期是脑功能恢复的重要时期,此时若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溶栓治疗是临床干预急性发作患者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受到时间窗的限制;药物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脑循环,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中医认为脑梗死为“中风”,主要病机为“内风邪中”,多因内伤积损后又受到情志失调、外感侵袭、劳逸失节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蒙蔽神窍而导致猝然晕倒,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通络化瘀为主[3]。目前临床上关于急性脑梗死应用中医汤药联合西医治疗的研究还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常规西医治疗与加用复元通络汤治疗作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纳入研究。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年版)》,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医辨证分型参考《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4-6]。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及气虚血瘀证分型;经MRI证实,有缺血性病灶;首次急性发病。排除标准:存在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既往有中风病但无症状;由脑外伤、脑肿瘤、心脏病变引起的脑梗死;其他原因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52~80岁,平均(65.36±4.7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6~20 h,平均(14.62±3.28)h。研究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53~79 岁,平均(65.04±4.6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7~20 h,平均(14.68±3.3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参考相关指南予降压、降脂、降糖、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7]。连续治疗2周。
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元通络汤口服。药方:川芎、熟大黄、水蛭、炙麻黄各6 g,桃仁、羌活各10 g,天麻、桂枝各12 g,蒲黄、杜仲各20 g,黄芪30 g。取诸药加清水先浸泡至少30 min,后用大火熬制,烧开后温火慢炖。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以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证候评分减少≥60% ;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证候评分减少≥30% 且<60% ;无效,证候评分减少<30%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Fugl-Meyer评分:0分,不能做某一动作;1分,部分能做某一动作;2分,充分完成某一动作,共计50个项目,总分100分,总分≥96分为轻度运动障碍;总分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总分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总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NHISS评分:共计11个项目,其中意识水平(分3个小项目)0~7分,凝视0~2分,视野0~3分,面瘫0~3分,上肢运动0~5分,下肢运动0~6分,共济失调0~2分,感觉0~2分,语言0~3分,构音障碍0~2分,忽视症0~2分。总分0~1分为正常或接近正常;总分2~4分为轻度损伤;总分5~15分为中度损伤;总分16~20分为明显损伤;总分>20分为严重损伤[8]。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心烦、神昏谵语、撄扰不宁、腹胀进行评分,每项指标分为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4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27% ,高于参照组的74.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NHIS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Fugl-Meyer、NHI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参照组,NHIS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NHIS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NHISS评分比较 [分,(±s)]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 Fugl-Meyer评分NHISS评分参照组(n=55) 22.36±5.23 30.59±5.63*14.52±3.26 11.56±3.17*研究组(n=55) 22.86±5.29 48.72±6.89*14.86±3.29 6.25±2.01*t值 0.498 15.111 0.544 10.491 P值 0.619 0.001 0.587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时间 心烦 神昏谵语 撄扰不宁 腹胀参照组(n=55) 治疗前 3.68±1.01 3.97±1.05 2.89±0.47 5.79±1.23治疗后 2.23±0.35* 2.38±0.55* 1.26±0.31* 3.12±0.62*研究组(n=55) 治疗前 3.72±1.02 3.98±1.06 2.93±0.49 5.81±1.24治疗后 1.04±0.12* 1.22±0.23* 1.01±0.16* 1.72±0.33*组间治疗后t值 23.852 14.430 5.315 14.783组间治疗后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脑梗死在中医上被称为“中风”,发病急骤,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无昏仆等为主要病症。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立论,唐宋以后以“内风”学说立论,清代《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中风的病机为“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后王清任提出“气虚血瘀”也是中风的基本病机。近现代医家结合前人思想,认为中风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疾患:内里受损,外受风、寒、热、湿等邪气入侵,加之饮食、情志等因素之影响,导致阴阳气血失调、经络阻滞不通造成筋脉失养,引出半身不遂、猝然昏倒、口角歪斜等症,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为主[9]。
复元通络汤以黄芪为君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记载黄芪能补肺气,兼治升气,通过补气行血对气虚血瘀证引起的肢体麻木效果显著;以川芎、水蛭、蒲黄、桃仁为臣药:川芎味辛性阳,主治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能够祛风止痛,效果甚佳,现代药理学证实川芎能够改善脑局部血微循环,促进脑血流灌注的恢复,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水蛭能够破血逐瘀,发挥疏通经络的作用;蒲黄甘平,能够行血化瘀通经,治疗淤血引起的痛症;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之效,可用于淤血阻滞证的治疗;以天麻、桂枝、羌活、麻黄为佐药:天麻能够平肝息风止痉,与羌活联用既能祛歪风,又可熄内风;麻黄、桂枝温通经脉,合用具有助阳化气之效;羌活可解表祛风、止痛,主治肢体不遂、口角歪斜,还能起到药引归经的作用;杜仲、熟大黄为使药:杜仲可补肝肾,强筋骨,治疗腰背酸痛有效;熟大黄能够凉血化瘀;诸药联合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祛风、行气、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Fugl-Meyer、NHI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参照组,NHIS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复元通络汤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武扬等[13]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心烦、神昏谵语、撄扰不宁、腹胀、潮红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但加用复元通络汤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西医治疗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复元通络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效果确切。本研究首先通过复元通络汤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再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进而提高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27% ,高于参照组的74.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元通络汤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预后。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几点缺陷:选取的样本量较少;未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观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扩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进一步研究以证实本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