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接触对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基于中医药院校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实证分析

2021-03-19官翠玲

关键词:跨文化中医药留学生

官翠玲, 高 山

(1.湖北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2.南京中医药大学 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伴随中医药“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性推进,中医药为世界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满足了沿线各国各地区人民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提升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创造了新的机遇。中医药院校的来华留学生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直接受益人,是中医药的学习者,更是积极的跨文化传播者。当前,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往往基于政府主导,依托中医孔子学院、海外中医药中心等平台进行,传播过程关注“自我表达”,呈现出单向度的问题,而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活动中“他者”的地位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国外大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主要是来自于媒介环境营造的“虚拟认知”和亲身体验的“客观认知”两种主要方式,而前者与真实存有距离,后者在实际体验中存在困难(1)高金萍、王纪澎:《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基于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调查》,《对外传播》2017年第9期。。因此,借助来华留学生的“他者”身份来讲述中医药是有效促进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来华留学生在中医药院校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既直接研学中医药文化经典,又能感受到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特殊的专业优势。同时,他们了解国外大众的真实需求和接受方式,可以用国外大众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本土化方式讲述中医药故事。而且,作为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传者,国外大众对其信任度高,避免了抵触心理;来华留学生在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中的非官方性质,更容易影响相同文化背景的国外大众,让大众自愿、自主地感知和接受中医药,提升传播的效果。因此,在中医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以中医药院校的来华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一)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与媒介接触

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是指处于不同的医药文化背景的个体、组织或国家之间进行的,以中医药相关信息为内容的交流活动(此定义参考了毛嘉陵(2)毛嘉陵主编:《中医文化传播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年,第227页。、刘彦臣(3)刘彦臣:《新世纪中医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基于中国知网(2000—2013)》,《中医药文化》2014年第6期。对中医跨文化传播的解释)。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强调在医药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中医药与主流医学相辅相成,通过采用中医药诊疗疾病的思维和方式,提供有中国特色的方案,共同推进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进步。研究侧重探讨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行为意愿,即: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是否有传播中医药意愿;这种行为意愿的程度如何;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行为意愿。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特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领域,且多以理论分析和策略性建议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如何把握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借助大众传媒,将中医药向世界进行传播,构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进而提升中医药乃至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是众多学者近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现代媒介作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具有交互性、及时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为中医药的对外宣传推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文化依托媒介得以传播,个体接触媒介获取认知。这里的“接触”是广义概念,不同场合不同渠道的看见、听说和体验等都属于接触(4)宋海燕:《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下的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传播》,《中州学刊》2015年第11期。。本研究探讨的媒介接触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媒介形式接触、认知和体验中医药,通过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让个体形成中医药情感态度从而达到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目的。徐剑等人在其实证研究中指出,电视的接触频率会显著影响美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进而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5)徐剑、刘康等:《媒介接触下的国家形象构建——基于美国人对华态度的实证调研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6期。。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

H1:媒介接触对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中医药文化认同的中介作用

文化认同是个体特征,也是具有相同文化特征或者成长过程中经历相同文化的成员的群体特征(6)Moha Ennaji,“Multilingualism,Cultural Identity,and Education in Morocco”,Mediterran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Vol.14,No.1,2009.。郑晓云解释文化认同为“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和认可”(7)郑晓云:《文化认同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4页。,他认为文化认同因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雍琳和万明刚(8)雍琳、万明刚:《影响藏族大学生藏、汉文化认同的因素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第3期。、崔新建(9)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郑雪和王磊(10)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1期。、董莉等(11)董莉、李庆安等:《心理学视野中的文化认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文化认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在文化认同的维度上,学者们普遍认为可以划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

中医药文化认同是文化认同在中医药领域的具体化,是指个体对中医药接纳和认可的态度。具体而言,中医药文化认同是个体对中医药文化积极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涵盖中医药文化认知、中医药文化情感和中医药文化行为三个维度。现有研究已经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证明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传播之间关系密切。

一方面,中医药文化认同能有效地推动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中医药文化认同能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动力源,建立在中医药文化上的认同感使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找到支撑点。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当个体形成了对群体的认同后,体验到个体重视的价值观念和群体的核心观念一致时,个体不仅会积极地内化群体的行为规范,更会正面评价和支持群体(12)Jan E.Stets,Peter J.Burke,“Identity Theory and Social Identity Theory”,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Vol.63,No.3,2000.。李春燕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要从文化建设入手,通过构建中医药文化认同积极输出中医文化(13)李春燕:《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文化认同的构建》,《环球中医药》2012年第11期。。徐英研究发现,由奶茶联想内蒙古文化的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连锁反应,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是文化传播的更深层次发展(14)徐英:《认同理论视阈下的文化传播——内蒙古文化传播的历史考察研究之二》,《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吴晶晶等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提出了提升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对中医药推向世界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措施(15)吴晶晶、官翠玲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构建》,《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年第5期。。因此,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要大力培植个体的中医药文化认同。

另一方面,媒介历来被视为是构建文化认同的重要工具(16)Leela Fernandes,“Nationalizing‘the global’:Media Images,Cultural Politics and the Middle Class in India”,Media,Culture & Society,Vol.22,No.5,2000.,含有中医药文化内容的媒介形式以及媒介传递的中医药文化内容在个体的中医药文化认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文化认同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形成并发展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大众媒介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其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个体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吴世文和石义彬调查发现,个体接触不同媒介类型和媒介内容形式的中国文化,对其中国文化的认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17)吴世文、石义彬:《我国受众的媒介接触与其中国文化认同——以武汉市为例的经验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1期。。潘小毅借助问卷调查和实验进一步证明,持续性的新媒体传播可以显著地提升青年的中医文化认同水平(18)潘小毅:《关于新时期中医文化传播的思考:基于一项文化认同差异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第11期。。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

H2:中医药文化认同在媒介接触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间具有中介作用。

(三)感知文化距离的调节作用

对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媒介接触影响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中介效应分析,有助于解释媒介接触影响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但是媒介接触对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而调节效应可以更清晰地阐述媒介接触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传播影响的“条件”。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来华留学生的感知文化距离可能是重要的调节变量。感知文化距离是指主观感知或者客观存在的母国与东道国之间文化差异的程度(19)Colleen Ward,Antony Kennedy,“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Adjustment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s:A Comparison of Secondary Students Overseas and at Hom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Vol.28,No.2,1993.。文化认同是特定的异文化基础之上的认同,这就意味着影响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是特定的文化差异。魏岩军等人在其调查中发现,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认同的表现也有所差异(20)魏岩军、王建勤等:《不同文化背景汉语学习者跨文化认同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4期。。实证研究也进一步证明,感知文化距离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具有显著影响(21)蔡妤荻:《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主流文化适应现状调查——感知文化距离中介效应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8年第3期。。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

H3:感知文化距离在媒介接触和中医药文化认同间具有调节作用。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理论模型中各变量关系如图1所示。本研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验证中医药文化认同在来华留学生的媒介接触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两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2)阐释感知文化距离在来华留学生的媒介接触与中医药文化认同两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

(图1) 理论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内接受教育的在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高等教育一方面受到院校的师资等自身因素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地方经济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依据我国经济四大区域和中医药院校实际办学情况,本研究选取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共计11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于2018年11-12月进行预调查和正式调查。为避免汉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等因素引起的题项理解偏差,来华留学生问卷采取中英文双语问卷。本研究预调查涉及3所中医药院校(湖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累计发放纸质调查问卷300份。经整理,预调查中有效问卷2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67%。正式调查涉及9所中医药院校(见表1),累计发放纸质调查问卷750份。经整理,正式调查中实际有效问卷61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由表1可知,本研究正式调查抽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亚洲地区非华裔的留学生。从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看,男生填写数量为359份,占比58.37%,女生填写数量为256份,占比41.63%;调查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之间,占比74.47%,其次是20岁以下,占比21.63%,均符合当前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表明正式调查的样本选择合适,能够有效反映中医药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的整体情况。

(表1) 调查对象人口统计学描述(N=615)

(二)测量工具

在文献查阅和综述的过程中,研究发现,现有调查问卷和量表不能完全获取本研究核心变量的基本信息,因此本研究依据量表编制规范,参考相关研究问卷和量表设计,结合中医院校留学生教育和中医药文化的实际情况,以及专家建议,形成初始问卷,量表信息如下。

1.媒介接触量表。参考张国良等人的中国大众媒介接触问卷(22)张国良、陈青文等:《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以外籍汉语学习者为对象的实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吴世文和石义彬的媒介接触研究(23)吴世文、石义彬:《我国受众的媒介接触与其中国文化认同——以武汉市为例的经验研究》。编制媒介接触量表,量表由“我接触到的中医药类影视越来越多”、“我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相关的报道”等4个测量题项构成,测量调查对象通过各类媒介接触了解中医药相关信息的情况。采用Likert-5点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总分均值越高表示媒介接触水平越高,即来华留学生通过媒介接触到的中医药相关信息越多。

2.中医药文化认同量表。参考本团队前期针对中国民众编制的中医药文化认同量表(24)潘小毅、官翠玲等:《中医药文化认同量表的设计与开发》,《时珍国医国药》2019年第4期。,结合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测量题项做了一些调整,编制成本研究中的中医药文化认同量表。量表由“中医药文化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符合自然规律”、“我认为中医药文化很有魅力”、“我愿意用中医养生理念指导日常饮食生活”等14个测量题项组成,从中医药文化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进行考察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采用Likert-5点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总分均值越高表示中医药文化认同感越高。

3.感知文化距离量表。参考Black等编制的文化距离量表(25)J.Stewart Black,Gregory K.Stephens,“The Influence of the Spouse on America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Pacific Rim Overseas Assignments”,Journal of Management,Vol.15,No.4,1989.、Chen等编制的感知文化距离量表(26)Gilad Chen,Bradley L.Kirkman,et al.,“When Does Cross-Cultural Motivation Enhance Expatriate Effectiveness?A Multilevel Investigation of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Subsidiary Support and Cultural Dist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53,No.5,2010.,结合中医药院校留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调整,编制成感知文化距离量表。量表由“我的母国有和中国相似的传统医药草药”、“我的母国有和中国相似的医药文化”等3个测量题项构成,用来评定来华留学生母国医药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差异程度。采用Likert-5点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总分均值越高表示来华留学生的感知文化距离越小,即母国医药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差异越小。

4.中医药跨文化传播量表。参考邓丽芳等的大学生文化传承调查问卷(27)邓丽芳、傅星雅等:《新生代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六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张雷平等关于中医药文化传播基本问题论纲的观点(28)张雷平、李柔冰:《中医药文化传播基本问题论纲》,《医学与社会》2017年第7期。,结合中医药文化进行调整,形成本研究中医药跨文化传播量表。量表由“我认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很有必要”、“我愿意继续支持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等7个测量题项构成,用来考察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行为意愿。采用Likert-5点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总分均值越高表示传播意愿和倾向越强。

(三)信度与效度

本研究对于预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判定量表是否需要删减测量题项,分析结果表明,各量表修正后的项与总计相关值均大于0.4(最小值为0.52)、信度Alpha系数均大于0.7(最小值为0.80),因此各量表测量题项无需删减。参照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和专家对语句规范化、通俗化的建议,本研究修订完成正式调查问卷。针对正式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判定研究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能否进行后续假设检验。根据Fornell和Larcker两位学者建议,如果量表信度Alpha系数大于0.7,组成信度CR值大于0.7,收敛效度AVE值大于0.5,可以认为量表编制合适,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9)Claes Fornell,David F.Larcker,“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Vol.18,No.1,1981.。由表2汇总结果可知,本研究正式调查问卷各维度信度Alpha系数均大于0.7(最小值为0.78),组成信度CR值均大于0.7(最小值为0.78),收敛效度AVE值均大于0.5(最小值为0.51),因此,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进行后续分析。

(表2) 正式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四)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问卷数据是一次性收集获取,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首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所有题项进行未旋转的因子分析,其中特征值最大的因子的解释方差为44.09%,未超过临界参考值50%。其次,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单因子模型(CMIN/df=5.79,RMSEA=0.09,CFI=0.79,TLI=0.77,SRMR=0.07)与样本数据不完全拟合。综上分析,本研究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可以进行后续分析。

三、实证分析及假设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媒介接触、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知文化距离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四个变量在均值和标准差上的差异较大(结果详见表3)。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变量的均值最高,表明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行为意愿较为强烈;感知文化距离变量的均值较低、标准差较大,表明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主观感知到的中医药文化和母国医药文化的差异较大。中介变量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均值为3.79、标准差为0.70,表明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整体水平较高。

(表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媒介接触、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知文化距离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四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且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较低,可以排除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二)假设检验

现有研究指出,中医文化认同水平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30)潘小毅:《关于新时期中医文化传播的思考:基于一项文化认同差异的研究》。。考虑研究调查对象个体特征对研究假设的影响,在进行假设分析前,本研究借助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具有显著影响的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等)进行筛选,纳入控制变量。结果表明,仅性别变量对中医药文化认同(t=2.72,P<0.05)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t=3.33,P<0.05)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后续分析,除性别变量外的其他变量均进行标准化处理。

首先,采用SPSS 25.0的宏程序PROCESS中模型4检验媒介接触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性别变量后,媒介接触可以显著预测中医药文化认同(a=0.63,P<0.001);媒介接触和中医药文化认同同时进入方程时,媒介接触可以显著预测中医药跨文化传播(c’=0.07,P<0.001),中医药文化认同可以显著预测中医药跨文化传播(b=0.77,P<0.05)(详见表4)。结果还表明,中医药文化认同在来华留学生的媒介接触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二者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假设1和假设2成立。

(表4) 媒介接触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中介效应检验(N=615)

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检验结果显示:中医药文化认同在媒介接触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ab=0.48,Boot SE=0.04),95%的置信区间为[0.42,0.57],此区间范围不包括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7.27%(详见表5)。

其次,本研究采用宏程序PROCESS中模型7检验感知文化距离在媒介接触和中医药文化认同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详见表6)。在控制性别变量后,媒介接触能显著预测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方程1);媒介接触能显著预测中医药文化认同,且媒介接触与感知文化距离的交互项显著(方程2);中医药文化认同能显著预测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方程3)。结果满足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三个条件(31)温忠麟、叶宝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是替补?》,《心理学报》2014年第5期。,研究假设3成立。

(表5) 中医药文化认同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6) 媒介接触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N=615)

最后,为更直观地解释感知文化距离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将感知文化距离以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得出高分组(母国医药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差异小)和低分组(母国医药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差异大),进行简单斜率检验,同时绘制简单效应分析图(图2)。结果显示,高分组的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

(图2) 感知文化距离在媒介接触与中医药文化认同之间的调节作用图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从中医药文化认同的视角探讨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媒介接触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一方面说明了媒介接触“如何起作用”,即通过中医药文化认同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另一方面解释了“何时作用更大”,即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受到感知文化距离的调节。研究结果对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媒介接触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

研究发现,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媒介接触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目的在于理解、包容和尊重不同的医药文化,追求相互交融又相互区别的共识文化,构建良好的多元医药文化环境,达到彼此交流、促进的目的。大众传媒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因而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在传播各种信息的同时,也通过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等功能向受众传播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积极引导个体的价值取向(32)任艳妮、秦燕:《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因此,新时代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要主动地转变主流媒体的宣传方式,以医药文化共性作为交流基础,以互惠性的跨文化理解破解文化对外传播难题(33)刘学蔚、郭熙煌:《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困境——以海外孔子学院为视角》,《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通过来华留学生的镜头形成“中医药声音”的本土化,进一步巩固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地位,发挥新媒体在中医药传播中的优势,巧用传播策略和渠道,推进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扩大“中医药故事”的传播和中医药教育覆盖面,超越唯我的强势话语,以柔性话语促进国际理解(34)李建军:《中华文化走出去新视角》,《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开创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交流的新格局。

(二)中医药文化认同的部分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中医药文化认同在媒介接触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媒介接触通过提升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感,进而推动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作为社会认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认同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是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抓手,更是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保障。新时代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更多的是要追求中医药价值和精神层面的高度认同和深度交融。中医药文化认同不是强调中医药的唯一性、排他性,而是倡导文化的多样性,肯定和认可中医药的价值,使中医药与其他医学进行平等对话、深度合作,共同助力人类的医疗健康服务事业。以博大的文化价值观构建更加合理公平的国际话语新秩序,正是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初心和最终目的。

(三)感知文化距离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感知文化距离调节了媒介接触与中医药文化认同的效果。具体而言,相对于母国医药文化背景与中医药文化差异较大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而言,母国医药文化背景与中医药文化差异越小的来华留学生,更容易通过媒介接触增强其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当个体处于与母国文化差异较大的新文化时,其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就会受到挑战。而文化认同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两种文化的差异越小,个体的跨文化适应过程相对较容易,进而构建文化认同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在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孔子学院的覆盖面,让中医药在国外落地生根,将中医药融入到国外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另一方面重点关注留学生来华前后的引导教育,巩固中医药文化基础,让来华留学生尽快适应在中医药院校的学习生活,培养和强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

(四)研究局限和未来方向

一是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考虑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地缘优势,仅选取中医药院校的在校来华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存在一定的样本选择偏差,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使研究结论更具推广性和普遍性;二是本研究从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视角出发,将具有显著影响的个体特征纳入控制变量,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媒介接触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之间的内在关系,但仅从浅层次探讨了中医药文化认同的中介作用,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媒介接触可能还会通过其他哪些路径影响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进一步阐明并丰富媒介接触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中医药留学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