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期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中学语文课堂建构研究

2021-03-19陈理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武汉日本作文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为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课堂并不因此停摆。居家授课的云课堂让语文教师迅速成长,熟练操作“新式武器”,同时也收获了云课堂的诸多妙处。云课堂适宜展示材料,训练作文;适宜现场生成,实时围观;适宜优质资源共享,事半功倍。在后疫情线下授课时代,依旧可以通过网络保持群活力,并制作和使用微课来带动翻转课堂。

关键词:云课堂 实时围观 资源共享 翻转课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8.035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倡导居家隔离,为抗击疫情而努力。于是,最长寒假就在教师的猝不及防中拉開序幕。而一线教师在近两个月的直播磨合里,也华丽转身,与电子终端的弟子们空中云对话,并迅速成长。

伴随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阴霾行将散去,病毒终会敛迹。带着对久违面孔的牵肠挂肚,我们在消毒水氤氲的课堂里再见那些亲切的“嬉皮笑脸”,重温问答的行云流水,拨返岔路后的正轨,一切都在回归熟悉的模式,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思之令人心潮澎湃。然而,我们的直播生涯,曾经拥趸者众的空中云课堂,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被封印的微浪,昙花一现后,不但偃旗息鼓,甚至销声匿迹。笔者以为,云授课若就此止步,未免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回想新春佳节,疫情肆虐,住宅小区门禁森严,恰逢阖家团圆、快递小哥在岗稀疏之时,全国中小学教师骤然间临危受命,多少人手足无措,缘于硬件简陋粗糙,甚至一穷二白,但为了授课,教师们还是使出浑身解数,或手机电脑数件合一,倾其所有披挂上阵,或购置鼠标笔、手写笔、平板、数位板、三脚架等,历尽艰辛,一波三折,或以高龄之躯勉力苦学各种硬件软件app的使用方式,物物各自异,其间曲折种种,委实一言难尽。经过尝试、挑战、摸索、磨合,不少教师信息技术造诣逐步提高,硬件软件操作十分流畅,手写口授渐入佳境,师生云相聚,千里共婵娟,在柳暗花明中寻找到许多意外之喜。

一、云课堂适宜展示材料,训练作文

传统课堂,教师侃侃而谈也好,一颦一笑也好,举手投足间尽显传道授业的魅力。面对活泼的学生,随时捕捉他们的神情变化,享受互动对话的自如,教师易于慷慨激昂、文思泉涌,对文学作品的循循善诱,自然如臂使指。而线上授课是对传统教学的巨大挑战,师生隐身电子设备之后,面对冰冷静止的屏幕和学生迟滞的回应,教师要保持传统课堂的激情确实有些强人所难,既然如此,线上教学若是机械套用线下的方式,难免食之无味,效果大打折扣。线上授课必然要走一条与时俱进的扬长避短之路。

传统课堂,总有学生抱怨幻灯片反光或文字不够大,观看吃力,而云课堂完全没有文字漫漶之虞,学生摆脱了传统课堂座位有先后之别的困扰,可以近距离或更灵便地调整距离,围观教师的直播,对幻灯片上的文字图片等信息看得十分清楚,对需要大量展示文字的文科教师来说不啻于天籁福音,而对语文教师来说正是大规模训练作文的良好契机。毕竟,无论是展示作文题目、训练审题立意,还是观摩优文、理清结构思路,呈现在单张幻灯片上的文字少则二三百,多则四五百,远距离的同学阅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遑论深思明辨了。

乘着网络授课的东风,笔者在线上重点开展作文专题训练,设计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训练、逻辑思路层层深入架构、思辨作文分析校准提升、核心段落周密说理升格等系列训练,每周一半以上的课时用于作文升格。经过近两月的写作和反复推敲,同学的作文面貌焕然一新。

二、云课堂适宜现场生成,实时围观

传统课堂,虽说也可以使用手机拍照再投屏电子白板,但教师并不愿意为这一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而伤脑筋,更不用说硬件设施不全的学校了。而网络课堂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网络课堂分享屏幕是最基础功能,无论是教师的幻灯片,还是学生在群里的文字分享,都可以实时围观。

如一堂作文课,题目如下:

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日本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赠防护物品,包装箱上附上典雅中文诗句。

捐赠大连的题句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捐赠湖北的题句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捐赠武汉的题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捐赠辽宁的题句: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捐赠物资的善心和中文诗句引起了百姓热议。但《长江日报》却撰文称:“越简单的词,越有力量”,“相比‘山川风月’,我更想听‘武汉加油’”。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全文不少于800字。

QQ群里同学现场打字发送,教师随之点评,实时生成如下:

48号  11:24:49

疫情当头,日本以诗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应援,本土以朴实自然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助威。前者极具美感,令人耳目一新;后者口耳相传,饱含支持鼓励。要我说,二者不分上下。无论是高大上的诗歌,还是接地气的口号,都传递了两国人民的情意。文字不过只是形式,对于本次疫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行动。

在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行胜于言。此时日本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可谓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对比一些地区的做法,孰是孰非,高下立现。

48号  11:25:16

第二段还差一点。

语文教师  11:25:41

我正在整理的是十班第一个发送的和我觉得底子比较好的。

语文教师  11:25:50

只有现场发送的才有这待遇哦。

语文教师  11:27:54

48号,这样打圆场也是立论的方式。但多少有点滑头。后面注意如何展开,还是需要有所侧重。

48号  11:29:39

好的,谢谢教师!

21号  11:29:46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时候,日本人民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献上他们自己的一份力。而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无论帮助是小是大,都对我们是一种莫大的支持。

而日本给中国题了四句话,尽管语言和文化不相通,却能温暖人心。而长江日报提出“武汉加油”,这简单的四字更是触及人心,我认为此时不该去纠结标语的样式,而要关注标语的深刻含义,这是每个送出爱心的人,对中国,对武汉的一种加油和鼓励。

尽管在历史中,日本扮演了一个不好的角色,或者说令人痛恨,可是正如毛主席说过那样,“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我们不应该带着历史的感情色彩去看待现今的日本,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日本对中国人民的帮助。因此我认为,什么样的口号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援助背后温暖的人心。

22号  11:30:39

诗句本无罪,情感价更高

最近,日本捐赠物资的善心和包含美感的诗句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些人纷纷赞赏,十分感动,而长江日报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认为“越简单的词越有力量”,“相比‘山川风月’更想听‘武汉加油’”。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不管是诗句,还是口号,都寄托了世界人民对疫情的关心。而这份情感,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铭记的内容。

其实,不管是“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还是一句简单有力的“武汉加油”,都饱含了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对疫情以及疫情中心武汉的支持。无论用什么方式表达支持,都是值得肯定、值得赞赏的,没有必要为了语言表达而争吵,更没有必要加上对日本民众的仇视,使本来的帮助变了味。

语文教师  11:31:26

21号,文化还是相通的。而且对方用的沟通方式恰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呀。

21号  11:32:00

好的。

語文教师  11:32:47

22号,这个立论还是打个圆场。没什么大错,但不利于深入。“仇视”什么的不在本题讨论范围内。

44号  11:35:29

大家的中心论点都是重在行动。

4号  11:35:47

我力挺长江日报,无政治偏见。

48号  11:36:03

两方都能写啊……

47号  11:36:27

国难当头,日本人民送来的援助无异于雪中送炭。更何况用带有诗意的话语为中国打气,不更凸显出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和尊敬。我们需要言简意赅的话语鼓励,也需要诗意的话语勉励。既然二者都表达出支持中国对抗疫情,又何须评价高低,踩一捧一?在共同的困难面前,不分彼此。

10号   11:36:30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2020庚子鼠年的新春伊始,笼罩在一片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之中。在这样沉闷压抑的环境下,各界人士挺身而出,铸就中国的脊梁,来自四海八方的热心人士捐助物资,支援武汉。当人们被各地硬核标语逗乐,为日本捐助物资留下的诗句而赞叹时,长江日报的公众号却抨击这些优美的诗句,声称“我更想听武汉加油!”

来自日本的物资不仅有雪中送炭的温暖,优美清新的诗句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语言本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背后蕴含的是日本群众对我国的祝福,对于共同抗疫的支持。“武汉加油”与“山川异域,日月同天”背后炽热的感情是一样的,没有必要打压一种表达方式来抬举另一种,让这份跨国的爱心传递蒙上阴影。

“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每一种爱,都刻进武汉的心脏。”无论是“武汉加油”还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都代表着一份真挚的关心,而在这个早春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帮助,才是我们最应该铭记的。

47号  11:37:22

我写的好像有点短。

4号   11:37:30

吟诗出于外交礼貌,但是国难面前需要真正的口号。

10号  11:37:47

口号要怎么喊才有效。

语文教师  11:38:24

10号,思路不错,照一、二段写下去,该是反驳长江日报的“批评”才对,怎么又打个圆场了。

在QQ群里,同学发送的文字不但教师看得清楚,同学也可以围观借鉴,在教师的点评中有所顿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是传统课堂难以实现的。

三、云课堂适宜优质资源共享,事半功倍

疫情期间,网上各路名师纷纷加入公益直播或录播,减轻了教师们的部分授课压力,也提升了教学资源的推广和利用率。各校备课组教师也各显神通,优势互补。以笔者所在学校备课组为例,网上授课加重了课前预设的比重,在教案设计和PPT制作上比过去要细致详尽得多,教师们纷纷反映备课任务繁重,苦不堪言。笔者根据各人的特长,推出一些精品讲座式课程,分工寻找材料,录制授课视频,在组内共享,课堂上也可以随机互动。这些录制课程既提升了课堂质量,又减轻了工作负担,还可以让同学回看复习,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春夏之交,一朝复课,喜大普奔,而网络授课作为一种已为师生广为接受的与新时代相契合的课程模式,在后疫情时代依然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何妨继续使用,只是身份地位有所转化,由疫情期间的主流隐退幕后,辅助授课。

1.网络联系群活力不变

网课期间建立的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在线上教学时段充分彰显沟通交流的便利,课前点名、上传文件、反馈作业、分享屏幕……各种信息眼花缭乱。回归线下课堂,虽说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但教师精心选取、不断分享的文档、视频等也必然丰富同学的学习生活。

2.微课制作带动翻转课堂

云课堂在材料展示和资源共享方面成效显著,后疫情时代依旧可以取其精华。教师们不妨继续操练网课期间配备的十八般兵器,将着重训练的内容做成微课,提供同学课外观看复习,可以弥补课堂授课力有未逮的不足;也可以迎合近年来呼声甚高的翻转课堂,将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观看微课的方式加以完成,课堂只需师生互动、解惑生成,如此,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凸显。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疫情无情人有情,基于疫情的教育信息化推动了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模式创新,必然带来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全新变化。

(陈理萍,1974年生,女,福建泉州人,文学学士,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最美教师”,泉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三八红旗手和教学名师,获“五一劳动奖章”。擅长作文教学,是福建省高考阅卷作文组资深小组长)

(本文系2020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后疫情时期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中学语文课堂建构研究》的成果,课题立项编号:QJYKT2020—07)

3097501026598

猜你喜欢

武汉日本作文
日本元旦是新年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黄金时代》日本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