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生命教育,润泽学生心灵

2021-03-19朱崇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济南生命文本

朱崇霞

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生命观,让学生对世间万物都能有一颗包容之心,对生命永保一颗敬畏之心。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润泽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命教育 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8.028

生命诚可贵,它像一颗种子破土而出,又像清晨的一抹朝阳,让人心生欢喜。在漫长的文化历程中,生命带来希望,生命让人敬畏。但是,在物质高度丰盈、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人变得漠视生命,而且这一现象在青少年身上已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亟待所有人尤其是教育者的关注。所以,针对初中生群体,为了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语文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渗透生命教育,让初中生意识到生命的美好与可贵。

一、发挥媒体作用,唤醒生命意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心理学研究显示,长时间单一的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所以要更好地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教师需要积极应用多媒体设施,进一步拓展语文课堂,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潜藏的生命价值。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原文中有这样一处描写值得注意,“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学生单纯阅读这段文字,并没有多少深刻的感受,因为文字带给人们的作用力和冲击力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设施展示相关图片,在图片中呈现小山将整个济南包围起来的样子,接着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对轻柔、舒缓的旋律,如《摇篮曲》。当音乐响起,学生看着这张图片,会产生一种心灵上的错觉,仿佛小山就是一位“母亲”,而济南就是“母亲”怀中安静睡着的“婴儿”。“婴儿”睡得如此香甜、如此满足。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模拟活动,让学生张开双手,想象自己就是济南四周的小山,正温柔地怀抱着“婴儿”(济南),然后用母亲的口吻轻轻说:“你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助图片、音乐甚至AR动漫等现代媒体,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在他们的心中,济南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城市,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温情的母亲形象,从而唤醒其内心深入的生命意识。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根基,当教学中有了良好的氛围,学生才能跟随教师的引导走入文本的深处。而多媒体设施将为学生创设契合文本情境的氛围,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二、借助多维对话,认识生命价值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既让人们轻松获取各类信息,也将一桩又一桩社会案件推送到人们面前。当我们扼腕叹息这一条条鲜活的、青春的生命逝去的同时,也应深刻思索教育的责任与干预策略。语文学科本该向学生普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因此,语文课堂应构建多维对话体系,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的意义。

例如,《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是一篇洋溢着生命魔力的散文,非常适合作为向学生传递生命价值的素材。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要求学生读原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一开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会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既然生活如此痛苦,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值得的,并愿意再活一次?”“你从作者的话语里体会到了怎样的追求?”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社会案例,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比如“女大学生为了爱情放弃生命”“年轻的妇产科医生自愿成为无国界医生的经历”“中学生为了报复教师,于是怒而杀人”等生活中的真实案件。在探讨这些案件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进行对话,必将加深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尽管在追求爱情、追求知识、追求平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遭遇磨难,但只要生命依然存在,一切就有希望,千万不可丧失生活的信心。通过这样的多维对话,学生深刻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避免单一的说教,努力构建对话,尤其是多维对话体系,加深学生生命认识的深度,拓宽学生生命认识的维度,真正认识生命的价值。

三、借助群文阅读,参悟生命内涵

和小学生不同的是,初中生的思想更加成熟、阅历更加丰富,因此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作品更具人文性、思想性和哲学性,理解起来更具难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围绕教材展开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狭隘。因为这些文本有的节选自某部作品,有的是另外一篇文章的延续,如果只研读教材中的内容,学生不仅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甚至还会出现误读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某一篇文章时,教师不妨为学生引入该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相似主题的作品,让学生用较全面的视角解读,借此参悟蕴藏其中的生命内涵。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作者回顾往事时,用了“艰难”二字概括母亲的一生。这样艰难、这样痛苦的母亲,却为了自己在苦苦挣扎,因为她希望成为儿子的表率,希望儿子能身残志坚,成为一个意志坚定的人,而这意味着她必须坚强起来。但母亲的牺牲与付出,是沉浸在痛苦深渊的史铁生无法深刻理解的,因为他满脑子都是自己,根本无法体谅身边人的苦。然而在母亲去世以后,他才感受到遗憾和悔恨。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史铁生的内心世界,教师为学生引入了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合欢树》。在《合欢树》一文中,当作者提到母亲,其心情发生了细微的改变。当时,作者正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他忍不住回想,为什么母亲会早早离世。后来在恍惚间,作者仿佛听到来自上帝的回答,那是因为母亲的一生太苦了,上帝不忍见她继续受苦,才会把她早早地召回去。于是作者写道:“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从“安慰”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已经释怀。同时还可以阅读莫言的《母亲》,感受母亲顽强生活的勇气以及对我的启迪与激励。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生命内涵的领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只研读教材,学生很难真正把握这位作家以及这类文章的内涵,而群文阅读的介入,不仅客观上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还能帮助学生深入参悟生命的内涵。

四、立足教学过程,感受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命理念、价值和意义,才能一点一滴地改变学生的陈旧观念。因此,教师需要立足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文本的分析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老王》时,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并结合原文概括老王的形象。学生搜集了很多文字碎片,如“破旧的三轮车”“没什么亲人”“只有一只眼”“从小营养不良”“几间塌败的小屋”等,从这些描写中都可以感受到老王的处境艰难。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原文,想一想老王是怎样的人。在这一遍阅读中,学生搜集到另外一些信息。比如,老王虽然家道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占作者便宜。老王给杨绛夫妇送冰块,不仅车费减半,而且送的冰比前大一倍。甚至在老王临死的前一天,还拿着香油和鸡蛋去看望作者夫妇……从这些描写中都可以感受到老王是一个身残志坚,而且有尊严、骨气的人。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从作者夫妇对待老王的态度体会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考,也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升华:当我们遇到不幸的人,遇到那些被苦痛折磨的人时,一定要懂得尊重对方,因为你的幸运并不是你歧视别人的理由,因为人人生而平等。人生艰难,请一定记得珍惜和感恩。

生命教育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珍惜每一个瞬间,让学生慢慢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长期坚持、持续渗透,学生的观念才能逐渐改变,慢慢成为一个敬畏生命的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与能力,还需要向学生积极渗透生命教育。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思想剧变的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价值理念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学生能够在这一时期形成正确的生命理念,就能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参考文献:

[1] 王树国《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20年第2期。

[2] 肖晓红《借助教材资源,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9期。

3827501026519

猜你喜欢

济南生命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