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有效活动,促进有效教学

2021-03-19金孝正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数学活动面积

金孝正

[摘  要] 文章以“认识面积单位”教学为例,论述了设计有效活动、促进有效教学的路径,即在操作活动中,形成面积单位统一;在探究活动中,建构面积单位认识;在应用活动中,凸显面积单位应用。

[关键词] 数学活动;活动经验;面积

充分发挥数学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操作、探索、思考、推理等活动最终解决问题。以“认识面积单位”教学为例,文章论述了设计有效活动促进有效教学的路径,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在操作活动中,形成面积单位统一

特级教师于漪曾云: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靈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场白”,直接关系到该节课的效果和成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性格上活泼好动,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操作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实现思维发展,为整节课的探究奠定基调[1]。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坐着一个板凳,板凳坐面的面积有多大呢?你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我们可以用其他物体来测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板凳坐面的面积大小。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生1:我们小组是用数学书的封面来测量的,我们发现板凳坐面的面积和两个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差不多。

生2:我们小组是用作业本来测量的,我们发现板凳坐面的面积有3个作业本那么大。

生3:我们小组是用A4纸来测量的,我们发现板凳坐面的面积比1张A4纸要大一些,但是比2张A4纸的面积要小一些。

师:我们测量同样大小的板凳坐面的面积,却得到了各种不同的结果。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4:我认为我们应该用同样的物体来测量。

生5:我们应该先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师:对。我们找到一个同样大小的物品进行测量,就能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测量长度的时候,是以什么作为单位进行测量的?

生6: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分米”“米”作单位。

师:厘米、分米、米都是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需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而测量物体的面积也需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操作活动,学生在操作中意识到采用不同物体测量面积所带来的混乱和弊端,从而巧妙地制造了一种认知冲突,使统一面积单位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在需求。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既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面积单位”的概念。

二、在探究活动中,建构面积单位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内心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探究活动,把“学”的权力归还给学生,把“想”的过程交给学生,把“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探究中积累探究经验、操作经验和思考经验[2]。

(教师出示一张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师:这是一张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我们规定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1cm2,读作一平方厘米。请同学们在纸上剪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看一看,摸一摸,感觉一下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闭上眼睛想一想,并把1平方厘米的大小记在脑海里。

生1:1平方厘米很小。

师: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生2: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3:信封上面填写邮编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大约也是1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张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师:根据刚才对1平方厘米的认识,请同学们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4:我估计它有4平方厘米。

生5:我认为它可能是6平方厘米。

师:怎样才能确定这个长方形纸片究竟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6:我们可以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

(学生通过平铺法测量出长方形纸片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师:我们学习了厘米,现在又认识了平方厘米,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生7:1厘米表示一条线段的长度,而1平方厘米表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生8:厘米是长度单位,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

生9: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由4条长度为1厘米的线段围成的。

……

师:刚才,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出了长方形纸片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办法测量课桌的面积吧!

(学生操作。)

生1:不行呀,1平方厘米太小了,测量起来很麻烦。

生2:要是有更大些的面积单位就好了。

(教师出示一张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师:谁走上讲台测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呢?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这个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师:我们规定,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用字母表示为1dm2,读作一平方分米。请同学们在纸上剪出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平方分米究竟有多大。

(学生操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生4:我感觉鼠标垫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5:我认为作业本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师:如果我要测量黑板的面积,用我们手里的正方形可以吗?

生1:不行,太小了,测量起来比较麻烦。

(教师把一张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这张正方形纸的边长为1米,我们规定,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用字母表示为1m2,读作“一平方米”。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呢?

生1:一块地板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餐桌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3:大电视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教师用4把长度为1米尺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让4名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1平方米的概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测量黑板的面积。

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颇多相似之处。首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从而形成对面积单位的表象认识。在“找一找”环节,学生通过把面积单位的概念与生活中的物品匹配起来,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感知;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的活动,用所学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在认识“1个面积单位”的基础之上理解“几个面积单位”的概念。纵观整个探究过程,数学活动发挥了统领全局的作用,学生正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逐渐逼近知识本质,在真真切切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到了积累和强化。

三、在应用活动中,凸显面积单位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之中, 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获得“真知”,教师必须安排合理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把习得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当中,从而赋予数学知识更强大的生命力,凸显知识的应用价值[3]。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题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一填。

1. 教材封面的面积大约是6(  )。

2. 一张学生床的面积大约是2(  )。

3. 1元硬币的面积大约是4(  )。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学得的“面积单位”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学生通过对身边常见物體面积的辨析,进一步强化了对面积单位大小的认识,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总之,教师应该树立“以活动为载体”的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境,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真知,提升能力,进而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黄丽丽. 巧设数学活动 积累活动经验——以低段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为例[J]. 教育观察,2019(33).

[2]  范亚萍. 促进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研究[D]. 杭州师范大学,2019.

[3]  费岭峰. 数学活动:承载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谈促使小学生数学学习发生的数学活动设计要点[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1).

3342501908275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数学活动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巧用面积求坐标
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