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2021-03-19颜倬航
颜倬航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1-0118-03
乡村旅游业是将乡村社区的田园风光、农业生产以及特别的环境文化风俗作为旅游活动去吸引民众的,其倡导民众去深入农村,体验农村生活,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村落的风土民情享受特殊的自然风光。乡村旅游以乡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发展道路,以旅游环境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拓发展道路。
一、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一)乡村旅游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旅游业振兴发展促进全体农村人民致富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公民素质教育的提升,进而迅速提升公民的知识水平。通过农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群众将可以逐步接触高雅文明,抛弃以往日常生活中的庸俗文化,逐步养成起新的更高层次的文明要求。总之,通过农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可以给群众提供更高的知识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助于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乡村旅游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从以往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知,农村居民的普遍人均收入一直都少于城市居民,而且还是逐年递增的态势。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农村民众的收入渠道与城镇居民相比比较单一。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恰恰带动了周围民众的创收渠道。乡村旅游投资少,可以在较短期获利的特性非常符合农户投入承受能力低、承担的风险心理较弱等特性。此外,由于农村旅游业对能量资源的需求较小、环境污染小,也可以保障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直接为游客增收之外,还可以增加更多的人流或者是现金流,进而实现了乡村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三)乡村旅游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始终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大自然不仅能带给人们其所必需的生产生活用品,也带来了更多的审美体验。发展乡村经济首先必须要意识到自然资源的局限性,并把环境保护理念纳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以增加农村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度。其次,要增强农村群众的环境意识,以尽量减少农村因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资源浪费和污染。在推动乡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损害,以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乡村旅游有利于共建和谐社会
人与人的融洽交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在增加农村群众收入、扩大群众就业、缩短了城乡差距的同时,还带动了乡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发展乡村观光旅游是一举多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必然可以带动乡与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农村旅游对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一)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民众就业机会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赖酒店、旅游社、交通运输、快递、购物等各项产业共同配套发展,这些大大小小的娱乐设施以及活动区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支撑,如此一来,大量的产业发展就会为各村民众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不仅从中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还通过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观赏、美食、商场、娱乐、度假等多个旅游行业,从而提高农村产业价值。
(二)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农业生态一直处于较差的生态环境下,第二、三经济产业落后,新兴产业便难以发展,直接导致农村经济始终无法发展起来。因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出路。旅游业作为一个需要多部门配合发展的行业,无疑会带动农村交通運输、商业、饮食业甚至是娱乐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带百业的产业链联动效应,推动农村实现多样化的产业发展。
(三)促进当地居民革新观念,激发求富新追求
游客大量涌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村地区以往没有的购物流、信息流、人流量以及资金的流通。城镇居民把现代化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等信息渗透进乡村,促使本地的市民在意识观念、生活习俗等发生转变。同时,现代市场观念也逐渐占领了农村居民的大脑,并引发新的求富需求以及求新意识。
(四)乡村旅游带动生态保护,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经济干预手段,能够使保护生态环境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其自身的文化附加值还能改善并优化乡村的人文艺术环境,提高乡村整体的文化韵味。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民众也开始自发地了解本地文化,从而产生保护本村文化、农村风景以及自然环境的意识乡村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1],也会促使人们加入维护农村风景、保护生态的环境建设活动中去。
三、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地区优势以及客流量优势
发展乡村旅游业,地区选址是首要条件。其选址一定要选择在靠近风景名胜的地区或者是城乡之间的近郊区,一是由于其交通便利,方便游客游玩;二是位于风景名胜的周边地区,有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农村观光旅游业。大量的游客基础以及自然基础十分利于农村旅游业的发展,而那些没有以上优势的地区,就能难将旅游业发展起来。
(二)生态优势以及文化资源优势
丰富的旅游观赏自然资源与优越的空间资源,是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农村旅游业能够带动中国特有的旅游产品需求形成。其需要以下两点条件的加持:一是城市居民对乡村自然风景的向往以及优美环境的追求,二是乡村需要保持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良好的生态优势,两者缺一不可。同时,乡村旅游业中的生态文化资源必须是乡村独有的,以及能够产生巨大文化魅力的,例如乡旅文化基地、民宿等。
(三)政府与民众共同努力
乡村旅游业刺激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效有目共睹,政府要抓住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机会,制定符合当地农村的可持续财政政策及扶持政策,促进乡村旅游与农村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地政府需要对乡村旅游业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及技术研发力度。欧美的农村旅游发展策略就是通过农户与旅游项目的共同发展和运营,使得农户在农村观光旅游中直接获益,从而促进农村景观、人文艺术和农业生态保护,以达到旅游业与农业经营的共同发展。
四、农村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互动持续发展模式
(一)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
政策导向的发展驱动模式是指政府在政策规划引导下,通过各项政策举措,对农村旅游发展予以正面带动与扶持,并有意识地发展农村旅游,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其政策具备了很大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农业经济较发达或落后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初期阶段,其驱动力作用尤为明显。但事实也证明,在部分地方,如安徽、云南等省区实行政策导向发展驱动模式获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其被规划分为实施决策引导规划、资金决策扶持、人才素养培训、全程决策引导等几个不同层面应用来加以实现。为促进我国乡村文化旅游以及农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实施决策引导谋划。按照国家政策谋划导向,有效推进创新驱动经济模式,开展政策引导活动,因地制宜,有序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对此,当地人民政府必须组织聘请乡村旅游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或权威学者先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论证,从而提出制定我国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发展计划等。二是政策投入扶持。制约建设农村地区发展成为国际乡村旅游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地方政府缺乏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外国农村旅游业的经验证明,国家政策的投资支持是农村旅游与农业经济互相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所以,当地政府一定利用好国家财政补贴,地方基本建设投资、银行贷款、税务权限等方面的优势,落实好优惠政策。同时要建立一些引导农村旅游发展投资的特殊政策,广集社会闲置资本,以推动农村旅游发展筹资的社会化利用[2]。三是人才培训。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管理和服务水平低下,其丰富的环境以及文化资源无法被挖掘出来,这也是大多数农村无法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当地政府应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带动农村知识分子外出学习,鼓励其将别处的管理经验引入当地农村,以更好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3]。四是全程指导。很多农村群众思维守旧不敢冒进,不愿意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活动。此时就要求当地政府积极动员农村群众参与,并主动灌输新的社会价值观,以帮助农村群众改变传统观念。
(二)以乡村旅游为龙头带动各项产业快速发展
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迅速增长就要切实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充分发挥一些农村文化旅游的间接驱动效应和经济拉动作用功能。将农村旅游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头作用,促进其他产业均衡发展,生态建设协调配合,逐步形成建立旅—农—工—贸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并重点围绕加快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进行以下各项农村经济社会建设重点工作:首先,要坚持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着重解决游客衣食住行的四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游、购、娱三大产业,政府要着重支持农村游览观光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文娱休闲设施的建设。第二,坚持发展第一产业,支持建立农副产品研发基地、农业文化观光旅游产业基地,并以此直接带动乡村农业旅游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第三是发展第二产业,重点支持开展各类用于农业文化旅游的小商品、饮料、纪念品等,对当地土特产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工艺加工,力求上市场规模,上档次。第四还要充分发挥一些农村文化旅游的牵线搭桥带动功能,让一些农村文化旅游直接带动一些信息、资本、科技等重要产业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并以此促进了信息资本、科技、和人力资源的引进,从而加快了本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此模式适合于农业经济基础较好,农村旅游发展条件比较成熟的乡村区域。
(三)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
首先,共同发展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业。政府应鼓励农民地不放弃农业生产的同时,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业。例如,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季节,将骑马、农俗表演、田园观光、集体劳作结合起来,创建以农家乐为内容的旅游项目;第二,将农业与旅游业串联起来,将农产品发展成为旅游特产,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第二、三产业,逐渐将传统农业向农村多样化旅游经营模式转化,形成最佳发展形态。
(四)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公司与当地农户一起合作是中国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运营管理主体,企业内部要更加善于建立以及管理好旅游公司和当地农户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坚持以打造公司文化为经营龙头,以提升农户文化产品和旅游服务质量为经营基石,以农户收益的合理化和分享方式为合作纽带,积极创新和丰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收益共享机制,经营中风险补偿机制,政府政策支持机制和社会法治保障机制,建立了收益共享,经营中风险共担的农村旅游发展经营共同体和社会经济共同体。
结语
观光旅游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来说有着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因为通过发展新型农村观光,可以进一步拓展農村居民收入途径,也可以有效带动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带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为广大农业群众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共建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等。在现今,重视农业与观光旅游的发展,还需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各方的共同通力与合作。要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确保农村旅游活动有效推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丰收”目标。要创建好农业专题的系列活动,规划设计好乡村旅游产品,规划好各类农业主题的系列活动。逐步健全完善农村投资融资渠道,逐步加大国家对乡村的基本建设投资投入与支持力度,以实现我国农村旅游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玲玲.试论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措施[J].商业故事,2018,(20):48.
[2] 赵万平.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7,(11):27.
[3] 赵得萍.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6):32.
Key words:rural tourism;rural 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model
318650190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