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2021-03-19詹绍文刘怡松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生存现状新冠肺炎疫情陕西省

詹绍文 刘怡松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小文化企业;生存现状;对策;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1-0016-04

引言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向全国各地蔓延,对各行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对中小文化企业冲击巨大,尤其具有出行和聚众性质的文旅产业门类损失惨重。初步预计,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文化产业直接损失可达12 592亿~19 322亿元[1]。为了使疫情带来的损失最小化,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五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表示要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各项舒缓政策和补助措施。

为了让政策更加有效,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疫情给中小文化企业带来的影响。因此,亟须根据各企业发展经营现状,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进行研判,聚焦中小文化企业有效帮扶,制定中小文化企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有效解决中小文化企业短期恢复生产,长期健康发展等问题,逐步形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对企业冲击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构成

(一)数据来源

选择网络问卷调查法,以问卷星为数据收集平台,采取问卷定向发放与定向回收方式,依托网络渠道对陕西省内登记注册的文化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362份,即样本量为1 362份。调研时间为2020年2月17—22日,问卷共计21题,调研内容涵盖企业基本信息、经营情况、应对疫情概况等方面。对于文化和旅游中小微企业,另设有针对性问题,受访企业超七成是民营企业,涉及文化产业九大门类。

(二)样本构成

对调查样本的统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企业注册所在地、企业成立时间、企业所属性质、企业所属行业类型、企业员工数量、企业业务模式。从企业注册所在地来看,23.57%的企业注册地为西安,76.43%的企业注册地为西安以外的陕西省其他地市;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4.08%的企业成立时间在1年以下,20.39%的企业成立时间为1—3年,21.41%的企业成立时间为3—5年,2.53%的企业成立时间为5—10年,31.6%成立时间为10年以上;从企业所属性质、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和企业业务模式来看,民营企业占比高达70.03%,国有及控股企业占比为21.1%,个体等其他企业占比6.73%。比较来看,集体企业及三资企业较少,占比分别为1.83%和0.31%。在70.03%的民营企业中,21.7%的民营企业属于文化传播渠道类,19.8%的民营企业属于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仅有2.5%的民营企业属于新闻信息服务;这些民营企业的业务模式,大部分为纯线下经营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经营,占比分别为58.2%和39.1%。在纯线下经营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最多,高达67.5%,三资企业占比最少,仅为0.3%。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陕西文化企业生存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调查信息的深入探析,可以看出疫情下的文旅产业受到了巨大冲击,线下文旅产业基本停滞,各文化企业面临营业收入预期不乐观、资金来源渠道受限、文化消费需求抑制等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一)疫情对陕西省上半年文化企业营收预期的影响

总体来看,疫情对陕西省上半年文化企业的营业收入影响巨大,对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均产生较大影响,主要以文化传播渠道类企业和文化休闲服务类企业为主。相比较而言,内容创作类企业影响较小,因为其办公灵活,线上办公即可解决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同2019年第一季度陕西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相比,预计今年陕西省规上文化企业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将损失70.2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受损最严重的为文化服务业,同比下降8.8%;其次为文化批发零售业,同比下降6.7%;最后是文化制造业,同比下降5.1%。

疫情持续时间是影响文化产业复苏的最重要因素,中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和抗压能力普遍较弱,79.81%的企业认为疫情对自身影响非常严重,主要集中于文化旅游、文化传播及表演类企业。如果疫情影响持续时间较长,九成的中小微企业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30%~50%或更多,运营将难以维持。

(二)疫情给文化企业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1.多数企业难以正常经营,市场拓展面临困难。由于此次疫情影响波及面大,对行业、产业、产业生态和金融业影响甚大,文化企业面临顺利复工的压力和阻力较大。因此,文化企业应思考如何开展线上业务,开辟新市场,实行“云办公”“云销售”“云创作”,将线上线下业务有机融合,保证企业资金周转,正常运营。据调查,疫情导致1/3的受访企业目前处于完全停工状态,超1/3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疫情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其他具体困难还包括人员聚集性、流动性的经营活动难以开展,市场需求受到抑制(59.12%);到期债务或还贷压力(47.3%)及营收减少、流动资金紧张和房租压力大(40.88%)等实际问题。除上述现象外,企业无法按期完成订单,使上下游合作遭受危机,面临纠纷和客户流失等也是企业所要迎接的挑战。

2.企业资金缺口大,融资能力弱。疫情下的文化企业,生存形势严峻。中小微企业对外融资能力将更弱,负的供给冲击对民营经济产生更大的非对称效应,2/3的受访企业表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急需融资。这些企业超七成为纯线下经营的民营企业,如果疫情影响持续时间更长,则陷入经营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将大幅增加,债务违约也会增加;企业股东未必愿意增资,民间金融、正规商业金融机构也会产生畏惧,将出现资金全面紧张的局面。即使有融资能力的企业,也会面临借贷无门的情况。

3.营业收入减少,支出压力大。文化产业各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度高、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的行业,虽短期内尚未出现裁员迹象,但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就业实绩肯定会有所下降,这将使今年一季度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随着企业业务缩减、效益下滑,目前这些行业的职工基本上处于歇业状态,工资收入将大幅下降。从调研中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间受访企业承受巨大支出压力,首当其冲就是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的支出(高达73.09%),其次,房租租金(55.96%)、偿还贷款(39.04%)、支出账款(42.61%)及其他费用(16.51%)等支出也加剧了企业痛感。

4.人员流动和集聚迅速减少,文化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春節期间,是全国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的重要时间窗口与增长旺季,2019年部分主要省会城市接待游客人次与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3。今年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扩散以及人们对疫情传染性的认识,加之政府流通、出行和商贸等领域的行政管制,人员流动量急剧减少,严重依赖于人员集聚的文化旅游、文化景区等行业将在一季度受到严重冲击。调查的企业中近60%的企业为此类企业,经营活动难以开展,市场需求受到抑制,营业收入遭遇断崖式下滑。

(三)企业应对疫情的措施及未来期望

面对疫情冲击和经营的压力,各企业积极应对,采取措施。大多数受访企业采取拓展营销渠道(45.16%)或者歇业(41.9%)措施,其他措施还包括减停部分业务,减少员工数量、降低或迟发薪酬、增加产品研发力度,仅有0.61%的企业采取注销企业这一措施。此外,有调查数据显示,2/3的受访企业更倾向于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并希望能够争取部分先开工,加大宣传和营销,1/3的企业选择通过数字改造促进企业转型、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缩减公司规模来抵御风险,降低抗疫期间的经营损失。

为让企业在疫情下平稳运行,政府出台一系列宏观扶持政策,超七成的文化企业了解近期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及措施。仅12.33%的企业认为政府相关政策与措施能充分解决企业生存困难,69.11%的受访企业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说明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尚需加强。

受疫情影响,文化企业的资金压力大,受访企业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财政政策,呼声最高的是阶段性免征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税、降低企业增值税和提供稳岗补贴。1/3的企业对减免所得税、减免或延缓缴纳社保费、提供贷款贴息、中长期贷款和现有贷款延期有较大的需求。受访企业期望在疫情期间对于薪酬方式和复工时间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在企业招工和疫情防控上得到政府帮助。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对未来政策的思考

目前,中央围绕减税降费、融资成本等方面紧密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抵抗疫情的优惠政策。在融资贷款方面,发布《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期降低融资成本,不盲目抽贷、断贷;在减免税费方面,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其次,还有《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捐赠税收政策的公告》《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等,这些政策都全力支持企业稳步生产,对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给予充分扶持。然而这些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细化、完善,结合陕西省政府防控疫情期间的22条有力措施,形成基于“中央—地方—行业—区域—企业”的对策体系。

(一)细化扶持政策,助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政策不断出台,如何将政策有效落地,使企业“福利”落到实处,关键是政策间的配套和部门间的协调是否到位。

针对文化服务行业,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版权局的政务服务事项应统一接入陕西省“一网通办”门户网站。审批和服务事项均可网上查询和申报,纸质材料和批复文件均可快递,实行“网上办、高效办、不见面、零跑动”[1];针对文化旅游行业,可联合陕西省旅游企业、行业协会等整合调动文旅行业及平台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升级数字文旅。有效提高陕西省文旅产业服务品质,为外来游客提质升级奠定基础[2];针对文化金融行业,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动陕西省银行以及金融机构推出“审批快、免抵押、额度大”的银行贷款产品;针对出版行业,联合银行机构,抗疫专项贷款,支持文化产业协会对相关印刷、发行企业机构减免年度会费,并转变出版行业思维,从“以我为主”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力驱动下,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3]。

此外,在2020年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经费中,应留出充足资金,用于支持激活文旅市场、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艺术表演、文化休闲娱乐、广播电视电影等行业倾斜,并适当提高中小微文化企业申报项目资助比例。持续开展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克服疫情困难,重点打造一批文化科技创新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对在抗击疫情中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在纳入“十百千”工程时优先考虑,已纳入企业在培育过程中应优先保障。

(二)有序恢复生产,做好政策解读和体制优化

在疫情相对宽松、湖北省以外拐点出现后,各部门、企业应有序恢复生产,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疫情初步控制,各部门、企业开始复产,此时应“防疫情,稳增长”;第二阶段,疫情彻底控制,全国经济活力恢复正常,政策重点转向“稳增长,谋发展”。目前,各省市均已出台各项政策,包括进行“投贷奖”联动体系建设,发挥社会资本和政府资本的联动性;大幅减免中小微企业税费负担,避免企业倒闭潮;对员工进行稳岗补贴、减免社保缴费等。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扮演着预防员、信息员、消防员、善后处理员的角色[4],应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由政府管控转为多元共治,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各部门合作[5]。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抓好政策配套支持,强化制度保障,提高中小文化企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对文化企业进行分类支持,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保证文化企业的权益,也有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我国自2020年起,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法治的思维推动营商环境的建设,创新营商环境评价制度,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为中小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

因此,各银行机构应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按文化企业规模分类制定支持措施,将文化企业分为龙头文化企业、大中型文化企业、小微初创型文化企业,并分别实施“一企一策”“投贷奖”政策、“房租通”政策,对症下药,降低企业成本,以此形成文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闭环,全面優化陕西省文化企业营商环境。

此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且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和压贷。应加大信用环境建设力度,信用信息平台搭建和信用环境建设质量的提升可有效地促进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增强银行风险承担的意愿,对小微企业“敢贷、愿贷”[6]。并通过压降成本费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2020年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

(四)引导企业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打破了传统的文化生成与传播机制[7]。我们应把握发展机遇,加强“新基建”的建设,构建“智慧信息网”,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推动本省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文化企业应改变传统盈利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消费场所智慧化、生产经营数字化,增强文旅消费场所的盈利韧性,拓宽企业成长路径,构建“线上文旅空间”。同时,要善于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更好地链接消费需求,提供高匹配度的文化产品,提高互联网文化产品的营销精度[8]。

2.从产品到服务,要因地制宜,用新兴技术打造核心产品,提升行业自救能力。针对影视类企业,其产业链均受重创。因此,要孵化创新板块,加大创作力度,部署“线上线下”融合业务,降低传统线下渠道占比,提升企业在内容生产、用户运营、市场销售等环节的运营效率,建立个体化、远程化、可视化的消费者运营新模式;针对艺术品行业,可以与相关企业沟通合作,布局线上销售、线上博览会、线上画廊、线上拍卖,加快艺术品的审核审批流程,成立艺术产业类基金,吸纳更多的艺术人才;针对游戏、动漫行业,继续加强线上娱乐的创作,加大产能,及时创作新产品。

3.顺应潮流,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因势引导全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文化”新优势,优化文化资源配置,促进新兴业态融合发展,让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提升文化内容原创能力,使其产品和内容更丰富[9]。同时,重点扶持开发一批5G、AI、8K超高清、智慧广电、智慧文旅等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充分利用5G、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进行智慧高效的园区管理,实现园区“经济—人才—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10]。

参考文献:

[1]  北大向勇:疫情致文化产业直接损失可达20 000亿元[EB/OL].搜狐网,2020-02-24.

[2]  陶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何以可能?——以上海为例[J].兰州学刊,2019,(11):121-133.

[3]  李臻.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人民论坛,2019,(26):80-81.

[4]  张岩,张帅.中国出版走出去内容生产个性化创新思维[J].中国出版,2020,(2):64-67.

[5]  徐泽春.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升[J].人民论坛,2016,(5):82-84.

[6]  详解北京28条措施,更多利好文化企业政策将出台[EB/OL].中华网,202-02-25.

[7]  申霞.我国应急管理的四大转变[J].人民论坛,2020,(4):64-65.

[8]  钱水土,吴卫华.信用环境、定向降准与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20,(2):1-16.

[9]  黄涛,王涛.“互联网+”让文化交流更通畅[J].人民论坛,2019,(6):138-139.

[10]  赵鑫全.互联网时代文化消费如何升级[J].人民论坛,2019,(23):132-133.

[11]  柳执一.“文化+科技”的破壁创新及融合发展[J].人民论坛,2019,(35):138-139.

[12]  杨凯瑞,张毅,何忍星.智慧园区的概念、目标与架构[J].中国科技论坛,2019,(1):115-122.

3210501908276

猜你喜欢

生存现状新冠肺炎疫情陕西省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