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中考物理选择题的五个技巧
2021-03-18何云艳李晓梦
何云艳 李晓梦
中考时答好选择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知识外,还要懂得灵活运用答题技巧,下面举例介绍。
一、排除法
例1 如图1的电路中,在S闭合,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灯泡的亮度、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亮,增大,不变
B.变暗,减小,不变
C.变亮,增大,增大
D.变暗,减小,减小
解析:此類试题首先应从简单的判断入手,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变大,再根据P = I2R分析,由于灯泡的电阻不变,通过的电流变大,故其电功率变大,亮度变亮,从而排除B、D亮度变暗的选项;由于电压表实际是通过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故电压表示数不变,排除C,故选A。
点评:排除法解题的步骤为:先肯定几个选择项,排除较易判断的选项,以缩小选择范围,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再进行排除,直至最后一项,也可以“否定”某些错误选项,余下者为正确的。
二、分析比较法
例2 在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将一根粗细均匀的导体截成两段后分别接入电路中,如图2所示,则这是用来研究( )。
A.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的关系
B.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C.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D.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首先应认真分析题意,“一根粗细均匀的导体”,意味着其材料、横截面积都不变化,由“截成两段”再结合图示,可看出不同的是导体的长度,所以此题是用来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的。故选C。
点评:这种方法的思路为: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加以比较得出结论,或通过比较不同选项,再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三、代入法
例3 某同学想用一只“1.5 V 4 Ω”的小灯泡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采用电压为6 V的蓄电池作电源。为了保证小灯泡在使用时不至于因为电压太大而烧毁,该同学又从实验室里找到了一捆标有“1 Ω/cm”的电阻线。该同学应如何利用这捆电阻线才能保证小灯泡正常发光( )。
A. 应并联一段20 cm长的电阻线 B. 应串联一段20 cm长的电阻线
C. 应并联一段12 cm长的电阻线 D. 应串联一段12 cm长的电阻线
解析:首先由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应将电阻线串联,排除A、C,然后用代入法求解:“1 Ω/ cm”的电阻线,20 cm长的电阻就是20 Ω,12 cm长的电阻就是12 Ω。把两个电阻值分别代入题中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应选D。
点评:对于一些综合性解题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代入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
四、图示法
例4 两个办公室为了相互传呼方面,各装一个电铃(两竖线代表两个办公室的隔墙)。要使任何一方按下开关时,只让对方电铃发声,下列电路正确的是( )。
[A][B][C][D]
解析: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分析比较相似而又有不同的电路是倍感头痛的事,但如果根据题目需要,采用分隔并画等效电路图(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画出)的方法,则解这类题目就容易多了。正确选项为C。
点评: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电路图,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养成画等效电路图的习惯,那么解题就事半功倍了。
五、比例法
例5 一木块浸入在水中,当静止时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则木块的密度为( )。
A. 1.0 × 103 kg/m3 B. 0.6 × 103 kg/m3
C. 0.4 × 103 kg/m3 D. 1.67 × 103 kg/m3
解析:由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重,有[F浮=G木],即[ρ水g35V=ρ木gV],得[ρ木=35ρ水],可知选B。
点评:有一些题,用比例法来解要比常规的计算或分析更为迅捷。
总之,平时在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对一个问题要多进行反思,必须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对其理解得全面、深刻,才能对所学知识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