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18欧舜昆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小学语文

欧舜昆

【摘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其特点是一半课堂时间是教师讲授时间,另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由发挥时间,并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而在目前小学语文中年级口语交际课上的“对分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让学生思维自由探索”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分课堂;教学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纵观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小语中高年级语文试卷的命题,综合实践类题目占比重日益增加,尤其是口语交际题目。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行以来,指出在小学语文学科口语交际中,学生应具有独立组织语言能力,面对不同情境学生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交流。例如,比较法、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法、情景联想法……小学中年级口语交际题型逐渐丰富,情境设置更加多样化、问题难度逐渐加大。在此现状下,学生应该有较为丰富的日积月累和良好的语言感觉,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情感体验和学后运用,所以,丰富的交际教学方法、有趣的交际教学方式、灵活的交际应用诚待研究。

(二)概念理解

从传统课堂的优势出发,结合讨论课的优势,得出了对分课堂的核心思想:“对分课堂”,即每节课分为一半和一半,一半用于教师的教学,另一半用于学生的吸收、讨论和交流。在教学环节中分三个阶段:教、(学生)内化,吸收、(师生)讨论。讨论阶段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这三个阶段可以详细分为五个环节:教学、自主学习、自主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交流。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在于,单独的课堂不是简单的五个环节的积累,而是经过严格的结构计划和严格的要求,最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既强调时间的划分,又强调“教学的划分”。它试图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真正的领导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小学中年级年级口语交际对分课堂现状

(一)部分学生主动性比较差

长期以来,受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有的学生上了中年级后会逐渐不愿意举手。课堂上很多时候都会出现教师在滔滔不绝,个人唱着独角戏,而学生则在座位上默默地听。有学者做过研究,小学低年级阶段,约90%的学生在课堂上举手,中年级阶段约50%,高年级阶段只有10%左右。根据孩子的心理,似乎年龄越大的学生越不愿意举手发言。

在“对分课堂”中,存在着学生不积極讨论的现象,甚至有些课,学生一句话都不说,这让教师很苦恼。因此,在这些课堂上,教学用时很大一部分都消耗在点名提问问题环节和教师带动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气氛中,反而教学的目标、教学任务完成得较仓促或者不能及时完成,致使课堂效率不高。

(二)部分学生存在不会讨论现象

讨论环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环节,教师只从侧面引导。但有时在对分课堂上,当教师激情澎湃地抛砖引玉完,让学生巩固知识点,完成练习,设置好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时,结果课堂上,很多学生会存在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讨论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直接问教师讨论什么?怎么讨论?即使讨论了,往往也没有紧扣中心要素,人云亦云,或者思维受局限,无法展开更广阔的思路去探讨。最后,只能面面相觑,全班向教师投来求助的目光。

(三)讨论时间过长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室存在讨论时间过长的现象。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各个环节需要时间。但是,由于学生兴奋讨论,时间无限延长,或者问题太难,所以学生总是想不出来,进而利用讨论时间思考问题,这也会导致讨论时间的延长。

学习情境分析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教学效果的保证和整个教学工作的起点。在研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笔者发现其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对学习情况的把握不准确,教学问题的设置不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用语过于书面化,运用专业术语较多,不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理解不够到位。而且在课前学生情况分析时,没有预设好学生所出现的状况,面对突发的学习状况,不能很好迎难而解。

三、优化口语交际对分课堂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充分准备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要注意“权责分离”,其中备课阶段是以教师为第一责任人,准备课本、准备学习条件、准备学习方法。课本放在首位,掌握教材需要教师利用各种资源,比如,口语交际中情境的本身、教师用书指导建议、大纲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切记不要用几十年不变的教学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调整教学内容。

罗举是珠海市香洲区第五小学的一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近30年,他带的每一个班的学生都使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他说:“备课的时候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教学亮点,最后形成新的教案的时候觉得很充实。”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来说,每一个班在课堂上的活跃度、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必须熟悉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口语交际情境,每一类型情境必须自主设计同类型的题型,这样才能把握好语言课堂的命脉。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内容了解透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当教师发现教学亮点时,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以身作则,教师的表率作用很大,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专业导师,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要保证有一桶水。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在一次演讲中,重点讲述了如何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谈到了教材处理的问题。他认为,教师要有使所学知识有条件、语境化、结构化的意识,“有条件”就是教师需要补充背景知识。

(二)课堂讨论要积极

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对分课堂中的讨论环节是由教师给出的导读题,学生根据题型完成阅读笔记,笔者在实施中遇到以下几种情况:(1)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完成了“知识点清单”,但讨论时仍未发言;(2)学生讨论热烈时,讨论时间往往不足。针对第一种情况,笔者结合顺德区勒流梁季彝纪念学校的课堂特色,课前三分钟,一个学生做一个每课一讲的演讲活动,演讲的内容是基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只要是正面的,都可以和全班分享。这个情景的设置让很擅长表达的学生会在语言组织、言语礼仪上更上一层楼;对于内向的学生会有机会表达自我,敢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说,不再害怕语言的组织和交流,从而增强自信。演讲开始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而可用简短的导入语结束,在此基础下会使下面的课堂讨论中变得活跃起来。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检查演讲的内容和控制学生演讲的时间。

四、结语

最后,毫无疑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种方式。没有永远适合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模式。每一个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模式都需要立足现实的教学形势。无论是对分课堂授课模式、翻转课堂还是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只要能服务、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的、最终实现以德育人的理念的教学方法,成为我们宝贵的教学财富。

参考文献:

[1]陈瑞丰,张学新,赵玲玲.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性学习的促进作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8(48).

[2]陈瑞丰,张学新.优化对分课堂讲授,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

[3]阮冰,刘光蓉,刘冬.“对分”模式在线上学习——实体课堂融合教学中的实践[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8(5).

[4]赵婉莉,张学新.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本土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0).

[5]师莹,母海.回顾与反思:“对分课堂”研究综述[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3).

[6]马迎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12).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小学语文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