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的“不倒”之塔

2021-03-18张珂

奇妙博物馆 2021年2期
关键词:塔身玄奘佛教

张珂

小雁塔的“老家”

小雁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当时的名字是“荐福寺塔”“荐福寺浮图”,位于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街东侧,是著名的皇家佛塔。这里本来是唐中宗李显的旧宅,李显被废后这里就变成了“献福寺”。武则天登基后将其更名为“荐福寺”,并亲自题写了匾额。

义净与玄奘是谁

最初,荐福寺主要珍藏由义净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舍利和佛典经卷等。你也许会问,我知道唐代那位大名鼎鼎的高僧玄奘,义净法师是谁呢?

这位义净也生活在唐代,也曾去印度求取真经,那么他和玄奘有关联吗?二者的人生轨迹有没有交集呢?

义净带着四百部佛教经典、三百颗舍利从印度回到大唐时再往前推五十多年,正是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住在慈恩寺(又名大慈恩寺)中译讲佛经的时候。当时的义净还是一位很年轻的僧侣,十分勤奋好学,当他听了玄奘的经历,备受感动,便暗暗发誓,自己要继承玄奘的宏志,再次赴印度求法学习。671 年,义净如愿从广州起航了,他通过海路到达印度,潜心学习了二十多年才回到大唐。

义净回国时,武则天已经驾崩,唐中宗李显即位,为了进一步完备寺院体系,唐中宗特下御旨,邀请佛门大师,同时也是技艺精湛的古建筑大师道岸主持扩建原来的荐福寺。那时人们认为建造佛塔是一件积累功德的事,再加上荐福寺是皇家寺院,于是宫廷上下竞相出资,连很多宫女都积极参与。历时两年多,这项得到了众多人士支持的工程高质量竣工,从此荐福寺塔这座巍巍宝塔便屹立于都城长安中。

荐福寺塔“华丽转身”

现在的我们对荐福寺有所了解一般都是因为小雁塔。那么“小雁塔”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小”自然是相对“大”而言的,小雁塔位于由道岸、义净倡议设计的荐福寺,而大雁塔则位于玄奘回国后设计建造并住持、译经的慈恩寺。

“雁塔”一词究竟从何而来一直说法不一。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佛教在印度早期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两个宗派,大乘佛教要完全戒食荤腥,而小乘佛教对此并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传说在某一天,一群信奉小乘佛教的僧人已多日没有吃肉,这时恰有一队大雁飞过,一位僧人仰天叹气道:“我等已经多日没有肉吃,菩萨知道吗?”话音未落,有大雁自折翅膀坠落在众僧面前,众僧见状大为震惊,以为这是菩萨显灵教育他们。众僧赶紧跪拜,把大雁埋葬在院中并建了一座塔,取名“雁塔”以示忏悔。玄奘也借鉴此名的寓意,建成慈恩寺时将寺内的塔取名为“雁塔”。

另一种说法则出自中国本土。自唐中期以来,考中科举的进士们有去慈恩寺塔下集会、题名的风气。他们刻在碑石上的名字排列有序,宛若雁阵,所以“雁塔”一词出现,并逐渐被人们接受、认可。“雁塔题名”也成了一種风尚。

屹立千年的秘密

自建成以来,小雁塔历经了大大小小上百次地震,原有15 层的小雁塔被震没了塔顶的两层,经历严重地震时甚至塔身开裂,但它始终屹立不倒, 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们研究认为,这“秘密”主要在于塔的建筑材料和结构。

小雁塔上下完全用青砖和黄泥垒砌而成,建筑外壁采取“严丝合缝”,即“磨砖对缝”的工艺,为的是抵抗外部风雨的侵蚀、冲刷,雨水难以从缝隙中浸入塔体,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塔身的伤害。

唐代时没有水泥,工匠们用来粘砖的黏合剂采用了黏性较强的黄土。经过多遍淘洗、沉淀后,人们取其中最细的粉土再按比例加上石灰、糯米汁等混合而成。这种黏合剂与砖紧密接合后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共同体。

古塔的结构同样令人惊叹。古塔下面有一个类似半球体的夯土地基,这就使得塔基与大地相对分离。当地震来临时,塔身连同地基就会像不倒翁一样,虽然会摇晃,但是并不会倒。此外这个半球体地基里面有木质地梁和青石基础,这些对于分散塔底压力、缓冲地震波的强度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塔身由下向上越来越窄,形成自然和缓的锥形体,有利于重心的稳固。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古塔的结构减轻了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猜你喜欢

塔身玄奘佛教
佛教艺术
透视:雪糕叠叠乐
太宗&玄奘:西游前后的帝与僧
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
玄奘的晚年很凄凉
大雁塔
看中国·在浙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