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京的“潮流风向标”
2021-03-18唐郦薇
唐郦薇
六朝的潇洒风
六朝时期,因为经常发生战争,社会比较动荡,所以即使在都城南京,百姓的穿着也比较随意,并没有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这一时期的人们在着装上追求个性和自由,上流社会的“潮男潮女”喜欢穿着宽松的服饰,袖子大而飘逸,体现出潇洒随性的风格。
魏晋时期的文人流行服用一种叫“五石散”的药物。“五石散”主要由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这五种矿物组成,服下后人会浑身发热,需要不停走路、吃冷的食物来将身体里的热量散发出去,并且服药后,人的皮肤也会变得非常脆弱敏感,所以不能穿紧身衣和鞋袜,只能穿宽松的袍子和木屐。久而久之,在社会上就流行起宽袍大袖的穿衣风格了。
六朝贵族男子在正式场合一般要戴冠。冠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发髻,两旁通常有丝带,可以在下巴上打结固定。我们发现很多出土的陶人俑头上都戴着一种前低后高的冠,这种冠因为比较小,所以被称为“小冠”。除此以外,冠还有很多种,比如皇帝戴的通天冠、皇子戴的远游冠、文官戴的进贤冠等。
为了彰显身份的尊贵,六朝贵族将一种叫金珰的饰物装点在冠上。这种金珰用金或銀镂空凿成,中间是一种动物。聪明的同学,你能看出图中这件金珰上是哪种动物吗?
我认为这件金珰上的动物是( )
六朝女子通常喜欢上身穿短小的衣服,袖子很大,衬托出自己纤细的腰肢;而下身往往要穿宽大的长裙,走起路来飘飘欲仙。
六朝女子还喜欢将长长的头发绾成各式各样的发髻,比如灵蛇髻、惊鹤髻、飞天髻、螺蛳髻等。从名字就能想象出这些发髻各自的特点,请你试着连连看吧!
明代的严谨风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将首都定在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明代初期,身份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什么人该穿什么颜色或款式的服装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是穿错了,那可就有大麻烦了!
那时候的南京文人时兴在头上戴巾。巾其实就是质地柔软的帽子,巾的样式种类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四方平定巾”。它用黑纱制成,可以折叠,展开时四个角都是方形的,因此也被称为“方巾”。四方平定巾的流行和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有一天,朱元璋看到杨维桢头戴这种方巾觉得很好奇,就询问方巾的名称。杨维桢为了讨皇上欢心,就编出了四方平定巾的说法去迎合朱元璋初定天下后希望四方一统的心思。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当即颁布诏令,在全国大力推广这种方巾。
在明代,读书人的地位很高,被看作社会精英。明代考入府学、州学、县学等官府设立的学校的学生叫生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秀才”。秀才在祭祀、参加宴会等正式场合会穿着统一的制服——襕衫,它大多用蓝色布料制作,圆领宽袖,装饰有青黑色的沿边儿。如果有小伙子穿着这样一身襕衫走在街上,路人都会投去赞赏的目光。
“背子”和“比甲”是明代女子最具特色的服装,你是不是觉得这名称有点儿奇怪?
背子一般分为两种式样:一种袖子很宽大,是贵族女子的礼服,在拜见皇帝、参加祭祀典礼的时候穿;另一种袖子很窄,方便平时穿。
而比甲是一种没有袖子也没有领子的长马甲,长度超过膝盖,直到小腿的部位。比甲穿着很方便,也适合与其他服饰搭配,所以深受明代女子的喜爱。最初,她们只把比甲当作家居服,后来渐渐当成外出服。比甲制作得也越来越精致、华丽,南京的特产云锦也成为制作比甲的重要材料。
我是最佳设计师
明代服饰上大多装饰着寓意吉祥的图案,比如灵芝纹,形状像如意,又象征长寿;蝙蝠纹,谐音“福”,与“卍”字合在一起表示“万福”;还有变形的“寿”字、“喜”字、“福”字,都是明代服饰上常见的纹样。请你为这件女子的衣服添上美丽的、寓意吉祥的图案吧!
近代的中西合璧风
辛亥革命之后,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
比甲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此社会风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穿着变得更加自由奔放,中国传统的服饰中糅合了西洋服饰的元素和特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潮流风尚。
近代南京街头的男子主要穿三种服饰——长衫、中山装和西装。
长衫是袍子的一种,天气冷的时候,男子还会在长衫外套件马甲或马褂。马褂是清代流传下来的服饰,因为穿着时方便骑马而得名。很长一段时间里,长衫加马褂都是近代中国男子的服装标配。直到今天,舞台上的很多相声演员也还穿着传统长衫呢!
中山装因为是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着而得名,一些出国留过学、了解西方文化的青年则更偏爱西装。
近代女子钟爱的服饰是旗袍。20世纪初,走在南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烫着卷发、穿着长筒丝袜、高跟鞋和一身旗袍的时髦姑娘。
这时的女孩子不仅在穿着上更时髦,在思想上也更加开明。她们开始进入学校读书学习,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专门招收女生的学校,比如南京的汇文学校、明德学堂等都是著名的女校。女学生常见的打扮是齐耳短发,浓密的刘海儿,上身穿着蓝布褂,下身穿长裙,脚蹬一双小皮鞋,衣襟上插着一支自来水笔,是不是既美丽可爱,又文气十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