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承台挡墙在道路拓宽工程中的应用
2021-03-18叶琪
叶琪
(福州市勘测院,福建 福州350108)
0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建设项目应运而生,为了适应各项工程在不同地形、地质等条件下的支护要求,支挡结构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从早期简单的重力式挡土墙发展为抗滑桩、锚(杆)索、加筋土墙及其组合等多种结构形式[1]。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增大承台的抗剪能力及充分利用土体自重节约混凝土用量,桩基承台上部挡墙形式常常采用扶壁式挡土墙,且考虑到双排桩的门式刚架作用可以很好地抵抗水平力。在地基土软弱的地区,桩基础形式多采用双排桩。本文以双排桩基承台扶壁式挡土墙为例进行介绍。
1 工程案例
1.1 工程概况
某国道现状为填方路堤,双向四车道,已通车多年。路堤填料主要为碎石、块石,路堤边坡坡率为1∶1.10。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通行量需求,拟对该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拓宽后道路临空侧将形成一道最大高度约为8.4m的填方边坡,由于用地条件的限制,边坡拟采用近乎直立的支护方案。
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2.1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场地内地层主要由填石、淤泥、中风化花岗岩组成,各地层概况如下:
(1)填石。杂色,主要由抛石、碎石堆填,粒径变化范围以5~30cm为主,硬质含量>60%,充填有泥、砂等,堆填时间超过10年。该层粒径变化较大,均匀性差,具有一定承载力,工程性质尚可。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150kPa。
(2)淤泥。灰黑色,饱和,流塑状态;含腐殖质,有腥臭味,夹薄层砂,属高压缩性软弱土层。该层承载力很低,工程性质很差。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50kPa。
(3)中风化花岗岩。灰白,较硬,湿,含云母片、长石及石英,岩芯钻方可钻进。原岩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发育,主要被铁锰质风化产物充填。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Ⅱ~Ⅳ类。该层承载力很高,工程性质很好,是良好的桩基持力层。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表1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1.2.2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未见地表水。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填石层的潜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下渗影响。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1.70~4.0m之间。
1.3 支护方案选用分析
由于用地条件的限制,支护方案以少占地的结构形式为宜,这样便排除了放坡的方案,剩下可供比选的方案主要为桩锚、双排桩和挡墙。若采用桩锚的方案,则锚索需要穿透深厚淤泥层,锚入基岩中,这样一来,锚索长度过长,施工困难,淤泥层由于新填土的压重继续固结沉降给锚索带来次生拉力,导致锚索受力过大甚至破坏;若采用双排桩的支护方案,悬臂高度最大将达到8.4m,桩顶将产生过大的变形,不利于抗滑桩的正常使用;若采用挡土墙的支护方案,由于用地条件限制,基础尺寸较小,基底在弯矩的作用下将产生较大荷载,超出填石层的承载力,且下卧淤泥层也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可选择地基处理或者桩基础的方案,根据地质资料,淤泥层穿透之后便为基岩,地基处理桩只能选择支撑于基岩上的刚性桩,该刚性桩竖向几乎没有位移,难以与桩间土协调变形形成复合地基,故基础方案以桩基础为宜。
所以,本工程支护方案拟选用“桩基础-承台-挡土墙”的结构形式。
2 工程设计的难点重点
2.1 竖向地基承载力
根据1.3节所述,支护方案采用桩基础方式,将挡墙自重及墙后土压力的竖向分力传递至基岩中,支撑于硬质岩石上的桩基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桩身强度控制。
2.2 桩基水平承载力
该支护结构水平承载力主要由桩基础提供,为了增大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可采用双排桩的布桩方案,将桩基和承台处理为刚性连接,形成门式刚架,可大大提高桩基水平承载力。
2.3 承台抗剪、抗冲切承载力
采用双排桩-承台-挡墙的支护结构,应考虑前后排桩对承台的剪切、冲切作用,当挡墙采用扶壁式挡墙时,为了让承台满足抗剪切和抗冲切的要求,前排桩一般设置于墙面板底部,后排桩设置于扶壁底部,让扶壁也参与承台的抗剪、抗冲切,可以有效地优化承台的高度。
2.4 新旧路堤的不均匀沉降
旧路堤已运营多年,沉降变形基本已经完成,新建路堤填土范围主要为现状坡面与挡墙之间,该位置空间狭小,压实困难,若压实度控制不好,可能造成工后新旧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故可选用易于压实的级配碎石回填。拟建挡墙由于设置了桩基础,挡墙范围内的沉降可忽略不计。
2.5 承台临时开挖
挡墙承台施工时需开挖坡脚,由于地层主要为填石,临时支护措施施工困难,经过现场调查,路堤填石内含有黏性土,自稳性较好,考虑采取放坡的方案。同时,为了降低临时边坡高度,本工程减少了承台埋置深度,为了避免坡顶行车与临时边坡的相互影响,对坡顶交通进行导改,封闭邻坡侧道路。
3 支护方案计算
桩基承台挡墙计算的原理根据扶壁式挡土墙的计算,该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流程如下:
计算扶壁式挡墙(底板即为承台)墙后土压力,根据墙后土压力和墙体自重确定挡墙配筋、墙底竖向力、水平力和弯矩[2];
根据挡墙基底的竖向力和弯矩确定桩顶平均竖向力和最大竖向力,并验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挡墙基底的水平力确定作用于桩顶处的水平力,并验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计算的桩顶反力值和拟选定的承台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验算承台抗剪、抗冲切和局部受压,并确定承台配筋。
4 支护方案设计
结合现场实际,通过计算,确定了本工程的支护方案,支护结构横断面如图1所示。
桩基础采用双排冲孔灌注桩,桩径1.2m,桩间距4.0m,排距2.5m,桩长进入基岩不小于1.2m;承台高1.0m,宽4.9m,埋深约0.5m,承台作为扶壁式挡墙的底板,与桩基础、墙面板、扶壁均刚性连接,桩身嵌入承台不少于100mm,承台挡墙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不超过20m,缝宽20mm,并在缝内填塞沥青麻絮;扶壁式挡墙墙面板高约8.4m,扶壁梁中心线与桩基础横向中心线对齐,扶壁间距同桩间距取4.0m[3]。
扶壁式挡墙墙面板设置泄水孔以顺利排出墙后土体渗入的地下水,泄水孔坡度5%,间距2.0m×2.0m梅花形布置,最低排泄水孔距离地面30cm,泄水孔墙后设置反滤包避免泄水孔堵塞,并于最低排泄水孔之下设置夯实黏土,防止墙后地下水渗入墙底浸泡地基。
5 施工效果
图2为边坡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的效果图,根据施工过程与工后位移监测显示,新建路堤边坡稳定,支挡结构正常工作,很好地满足了道路的使用需求。
6 结语
双排桩基-承台-扶壁式挡土墙的支护结构由于受力明确合理、计算流程清晰,相比于软弱土地区的传统挡墙做法,占地更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的青睐。在该结构中,墙体自重和墙后的土压力通过承台和桩基传递至桩周与桩端土体,解决了地基竖向、水平向承载力不足的难点,同时,将桩端设置于良好的持力层,极大地减少了新旧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对类似工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