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21-03-18宋俊艳
宋俊艳
(中共甘南州委党校,甘肃甘南747000)
书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 年12 月ISBN:9787509377826定价:4.00 元
野生动物在保护过程当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保护的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 也可以说保护野生动物是由于动物自身利益, 不同的回答代表了不同的看法。 人类社会不仅仅是物质的, 还充满了道德与制度规范, 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同构成了整个生存环境, 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
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与更新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本书第一部分表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强调所有人不得捕捉和食用野生动物,并且加大了处罚力度,主要体现为所有单位和个人禁止捕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对于没有正常来源说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以及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其他国家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均不得食用。 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很大程度上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为了给野生动物提供更加舒适的栖息地,此次颁布的法律里除了提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必要性,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方法,比如将人工繁育这一生物技术运用到野生动物保护当中可以有效保护濒危物种,让更多的濒危物种留存下来。 法律中增添了一些必要性规定,规定采用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繁殖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身应当有利于促进物种保护,有着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并且需要在人工繁殖的过程中保护生态平衡,不得破坏原有的生态规律。 同时,法律表明了国家对于野生动物的人工繁殖持支持和鼓励态度,希望相关科研机构深入研究。 第二部分对如何正确利用野生动物作出正式答复。 国家对野生动物持有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态度与政策,本次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对如何规范利用野生动物进行了明确规定,界定了利用的概念。 需要利用野生动物及相关品是首先选择经过人工驯服的野生动物,可以更好地保护野外种群的,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在利用过程当中需要做到有序和有度。 在利用过程当中注意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时刻牢记在利用过程中不违背基本的道德伦理、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在利用过程中加强社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管。 第三部分是民众不当放生野生动物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次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 只有省级及以上的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相关部门才可以根据保护目前野生动物保护形势,在获得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放生活动。 除此之外,其他单位或个人将不得随意放生野生动物,对他人造成财产伤害或人身伤害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野生动物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但由于人类没有足够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对野生动物的过度利用,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致使一些野生动物纷纷灭绝或灭亡,最终会导致生态失衡,最终的恶果还是要由人类承担, 于是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对于保护野生动物,一直以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对动物进行保护,给予动物与福利,还有一种是在客观上基于动物好处。 动物管理法规指的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对于动物进行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在传统意义上来看,动物管理法指的是让动物更好地活下来,伴随着时代发展与人文精神的进步,动物管理法不仅关注动物活着的状态,还关心动物的生存环境与生存质量,同时关心人对待动物的行为。1988 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适用范围是国家保护的珍贵以及濒危野生动物,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992 年颁布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条例》规定适用范围指的是珍贵、濒危和有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993 年颁布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规定,其使用范围为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从国家颁布的各个条例来看,野生动物划分为多种种类,需要规范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做法,在保护过程当中应该坚持适量保护的原则,将数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在野生动物保护过程当中,难以真正追踪每一个个体,保证每一个个体的安全,因此可以加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从而实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野生动物及其良好的栖息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的资源,重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建设、 保护野生动物有利于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既要有金山银山,也要有青山绿水,确保我国的长远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在之前相关法律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与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完善了动物保护法律体系,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