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全胸腔镜肺叶 切除中对肺癌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2021-03-18朱根勤
朱根勤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泰州 225500)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式,而做手术全身麻醉是必要措施,但麻醉患者苏醒后会因手术刺激等因素躁动,影响患者预后。丙泊酚常作为麻醉药物,但其单用镇痛效果较差,甚至可抑制呼吸。右美托咪定具有镇痛、抗焦虑的作用,可使术后患者恢复镇静状态,利于病情恢复,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产生强烈依赖性,可能延长患者苏醒时间,易出现嗜睡情况;低剂量右美托咪定不仅能起到镇静镇痛作用,且不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其苏醒质量理想,安全性较高,更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 征[1]。本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中对肺癌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7 年1 月至2018 年7 月期间收治的84 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高剂量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42 例)与低剂量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42 例)。高剂量组患者中男性28 例,女性14 例;年龄42~78 岁,平均(56.15±6.31)岁;病程1~7 年,平均(3.51±1.59)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2 例,Ⅱ级20 例;TNM 肿瘤分期[2]:Ⅰ期15 例、Ⅱ期13 例、Ⅲ期10 例、Ⅳ期4 例。低剂量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3 例;年龄42~80 岁,平均(57.59±6.47)岁;病程1~6 年,平均(3.28±1.18)年;ASA 分级:Ⅰ级24例、Ⅱ级18 例;TNM 肿瘤分期:Ⅰ期14 例、Ⅱ期12 例、Ⅲ期10 例、Ⅳ期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胸部CT 检查确诊者;符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指征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原发性的心脏、肝肾疾病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性疾病者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多功能检测仪检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监测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入室后,开放患者静脉通道,并给予常规面罩吸氧。高剂量组患者给予0.8 μg/kg 的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85,规格:2 mL∶0.2 mg),加入20 mL 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泵注10 min 后,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57,规格: 20 mL∶200 mg)1.0~1.2 mg/kg, BIS 值维持在50~60 之间。低剂量组患者给予0.4 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加入 20 mL 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泵注10 min 后,静脉滴注丙泊酚,丙泊酚使用方法及BIS 值同高剂量组。
1.3 观察指标 ①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拔除气管时(T3)、拔除气管后15 min(T4)的MAP、HR 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停止药物输注至呼唤睁眼的时间)、定向力恢复及苏醒时间(患者可睁眼,能配合,肢体能够自主活动,生命体征平稳)。③比较两组患者苏醒延迟、术后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躁动率使用镇静Ramsay 评分[4]评估:1 分烦躁不安;2 分清醒,安静合作;3 分嗜睡,对指令有反应;4 分为浅睡眠状态,可迅速唤醒;5 分入睡,对呼叫反应迟钝;6 分深睡,对呼叫无反应。其中1 分为发生躁动。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AP、HR 水平 与T1时比,T2~T4时两组患者MAP、HR 水平均呈先降后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T1~T4时低剂量组MAP、HR 水平变化幅度整体小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及苏醒时间 低剂量组患者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及苏醒时间均短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 及苏醒时间比较( min)
表2 两组患者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 及苏醒时间比较( min)
组别 意识恢复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 苏醒时间高剂量组(n=42) 10.67±2.29 32.47±4.17 16.95±1.54低剂量组(n=42) 7.56±2.61 27.56±3.38 15.47±1.49 t 值 5.805 4.57 4.476 P 值 < 0.05 < 0.05 < 0.05
2.3 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发生率 低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术后躁动总发生率分别2.38%、9.52%,低于高剂量组的16.66%、26.19%,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 例(%)]
表1 两组患者MAP、HR 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MAP、HR 水平比较
注:与T1 时比,*P<0.05;与T2 时比,#P<0.05;与T3 时比,△P<0.05。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1 mm Hg=0.133 kPa。
MAP(mm Hg)T1 T2 T3 T4高剂量组(n=42) 101.25±5.15 77.59±5.18* 79.15±3.65*# 81.17±6.15*#△低剂量组(n=42) 102.38±4.69 83.31±5.98* 88.15±3.91*# 89.15±5.18*#△t 值 0.811 4.686 15.751 6.432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HR(次/min)T1 T2 T3 T4高剂量组(n=42) 86.59±4.28 66.59±4.25* 68.15±2.54*# 75.39±3.24*#△低剂量组(n=42) 87.57±4.69 75.15±4.61* 78.59±2.58*# 80.64±3.61*#△t 值 1.000 8.848 18.688 7.014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实施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疼痛感和躁动,影响病情恢复。丙泊酚作为谷氨酸酸拮抗剂和钙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手术麻醉,但单独使用未能解决患者的术后躁动及疼痛。
右美托咪定可抑制中枢神经冲动,减弱交感神经张力并增强迷走神经活动性,进而激动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受体,产生中枢抑制作用;高剂量右美托咪定会抑制血管平滑肌和突触前膜中的α- 肾上腺素释放,引起血管扩张,降低患者MAP、HR 水平;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降低麻醉效果;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α2 肾上腺素受体具有选择性,可阻滞疼痛信号传递,阻碍大脑释放疼痛作用的物质,提高麻醉质量,减少患者术后躁动,加快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及定向力恢复,缩短苏醒时间,利于病情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组患者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及苏醒时间均短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表明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中可加快肺癌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及定向力恢复,加快患者苏醒速度,减轻不良反应,缓解术后躁动情况。
MAP 水平可反映患者平均动脉压,其水平升高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外周大动脉阻力,促进病情好转;肺癌患者HR 会严重降低,HR 升高说明患者机体逐渐恢复。采用低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可直接抑制周围神经活动,提高麻醉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促进患者苏醒;而高剂量使用该药物会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会直接抑制呼吸,导致患者呼吸、心跳骤停,麻醉质量较低,影响患者预后[6-7]。本研究结果显示,T2~T4时两组患者MAP、HR 水平均呈先降后升趋势,且T1~T4时低剂量组MAP、HR 水平变化幅度整体小于高剂量组,表明低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益于患者恢复。
综上,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患者时采用低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提高麻醉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加快术后意识恢复及定向力恢复,缩短苏醒时间,降低其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