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1-03-17孙瑜

成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策略

孙瑜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硬性要求之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已经成為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看,部分教学材料确实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思想情感与人文意识,对于学生道德意识的萌芽有着较为明显的启发作用。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开展教学活动,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当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策略

《第一次抱母亲》是充满人文情感的文章,材料的篇幅较短,但情感的整体表达极为真挚。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叙述纪实的描写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阅读环节,感恩、母爱、包容等概念同时进入学生的脑海之中。依靠材料的带动,学生并不缺乏表达情感的机会。但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这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新问题。

1 应用文化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带有较强故事性的材料往往能够更为直白的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现不一样的文化知识。在围绕材料《第一次抱母亲》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材料中的真情实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其生成主动表达情感的良好意识。文章从“母亲住院”一事展开叙述,教师也可选择传统文化故事作为教学材料,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目的。

在阅读文本之后,学生对母爱、奉献等概念已经形成了一个清楚地认识,文本中母亲独自照料子女、吃苦耐劳的坚强品质也会随之表现出来[1]。在阅读文本之后,学生的阅读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此时,教师可结合古典文化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三字经》为例,作为优秀的早教读物,其从道德、情感等角度约束着学生的行为,教师可结合“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一句讲解文化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更换自己的邻居,当孟子贪玩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割断了好不容易织成的布匹,以此来告诫孟子“一曝十寒”的后果。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孟母的形象与作品中母亲的形象相互呼应:两人都是吃苦耐劳,都是教子有方。依靠传统文学读物,情感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表现出来,学生也能够结合文本材料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2 结合诗词作品渗透传统文化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其对仗工整、表达简洁,具有十分独特的文学鉴赏价值。大部分古诗词中都包含着极为强烈的人文情感,加之小学生已经对部分古诗词形成了一定的了解,如果能够将古诗词带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任务[2]。

在《第一次抱母亲》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古诗词导入文本材料,以孟郊的《游子吟》为例,针对古诗的不同内容,教师可结合有关诗词对材料进行解读: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句,体现的是母亲的辛劳与慈爱,这正与文章中的“母亲总是手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的担子”相呼应,是古诗词对于材料的深层解读,学生会将文本与古诗联系起来,体验“母亲”的伟大与包容。“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句对应文中的“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是母亲的包容,她们并不会夸耀自己所作出的伟大奉献,对于子女,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且值得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对应文章的核心思想:母亲为子女做了那么多,这渺小如苇草一般的感恩之心,怎能报答母亲的伟大奉献呢?利用古诗词解读文本,将材料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3 凭借孝道观念渗透传统文化

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认为需要利用有形的载体才能导入传统文化,其忽略了我国文化体系的抽象性表达特点,作为来源于生活、思想的文化形式,抽象理论也能够作为传统文化进入到教学活动当中[3],进而为学生创造解读相关教学知识的全新环境。围绕这一特点,教师可结合“孝道观念”发起教学工作,利用传统孝道观念发起教学活动。

在教学环节,教师可结合文本材料提出对应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第一次抱母亲》中所包含的孝道观念。在教学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提出如下思考问题:

1.《第一次抱母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文本材料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结合阅读经验,学生对母爱、奉献等概念进行解读,教师提出新的思考问题:既然母爱如此伟大,我们又该如何回报我们的母亲?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给出答案,教师导入新的概念:孝道,并对孝道观念进行解读。作为知礼守信的民族,中华民族一直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人生戒律,感恩父母、理解父母,这便是孝道的表现,并向学生宣讲有关于孝道的古训,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等,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的输出力度,帮助学生更为详细的解读教学材料。

4 结语

《第一次抱母亲》集中表现了对母爱的赞颂,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材料与现实生活导入相应的资源,在母爱、孝道两大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在回忆母爱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感恩意识,在解读文本材料的同时不断锤炼自身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祥香.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分析[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6, 5(012):72-73.

[2] 梅志军. 教什么需"眼力",怎么教要"瘦身"——《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及感悟[J]. 语文知识, 2016(24).

[3] 王晓辉. 且行且思——《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J]. 小学语文, 2015, 000(001):P.97-99.

安徽省定远县新区实验小学 (安徽省滁州市 233290)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