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
2021-03-17董玥
董玥
一
彩云之南,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是祖国的南疆,回荡着书声琅琅,生长着一群渴望知识、努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怀抱支教边疆的满腔热情,我和队友们走进云南大理,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永平。永平临近中缅边界,居住有汉、彝、回、白、苗、傈僳等22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县。虽说曾是贫困县,但近些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下,它的基础设施已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宽阔的道路两侧,县第一人民医院颇为气派;商铺也不少,经营餐饮、汽修、美容美发的比比皆是。当地人们的生活也愈加趋好了。
漫步在大街小巷,举头可见连绵的大山,真是一道天然屏障,摒除了外界的众声喧哗。事实上,这里的一切都弥散着一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复古风情。没有的士,满街跑的是“蹦蹦”车(一种红色电动载人车);傍晚时分,老人们出来纳凉,几人一排坐在廊檐下,用方言悠悠闲闲地聊着天。永平着实安静,热闹的只有“天天乐”和附近的夜市。“天天乐”是这里唯一一家规模较大的日用品超市,临近菜场和水果摊,形成了当地人流最密集的地段。沿街的小贩来往吆喝,有挑扁担卖新鲜菌菇的,也有搭一个简易油锅,做烧烤小吃生意的。
虽谈不上繁荣,但我着实爱上了此地别具一格的恬静与淳朴。恰似陶翁诗句所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
来到永平的第二天,我们一行人便正式走马上任,开始执行授课任务。一心想与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的我,终于争取到了二班的助理班主任一职。
初见时的孩子们是多么腼腆和拘谨啊。那日,家长们将小朋友送到教室门口。小朋友们仰起头,用或是好奇或是紧张的目光望向我。很少有孩子露出笑容,他们更多的则如同受惊的小鹿迅疾低垂下眼帘,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小身板。孩子们的情绪反馈多少是令人失落的:为什么他们如此戒备,不太乐意接受我的友善呢?直到一个小姑娘的到来,让我豁然开朗,重拾了信心。
她名叫段亦鑫,圆圆的小脸蛋,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自然卷的黑发高高扎起,显得活力又有精气神。她的爸爸瘦且挺拔,简短的几句交流便可觉出是一名知识分子。我与她爸爸说话时,亦鑫只安安静静坐着,似乎是个内向的孩子。随后,我走到她身旁,尝试着与她聊天:念几年级了?喜欢读什么书?看什么动画片?她紧闭嘴巴什么也不说,小脸蛋紧绷绷的,偶尔挑着回答一两句。不知为何,看见小小年纪的孩子如惊弓之鸟一般,我禁不住心生怜爱,抚摸着她的肩膀,宽慰道:“不要紧张,有什么老师可以帮忙的,尽管告诉我哦!”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幼年时期,不敢亲近老师,更不敢与老师多说一句话,但内心又十分渴望能被关注到,就像一只小刺猬将自己蜷缩在墙角,独自品尝着寂寞和胆怯的苦果。
不一会儿,一班的班主任走了过来,她说亦鑫走错了班级,并把分班的花名册拿给我看。我弯下腰对亦鑫说:“小朋友,你是一班的,现在跟曹老师(一班班主任)去隔壁,好不好?”她依旧不说话,大眼睛定定地看着我,笔直地站着,没有丝毫想离开的意思。曹老师又解释了几句,她仍不为所动。“你是不是想留在二班呀?”曹老师笑道,“如果你很想待在这里,也可以。”“是的。”亦鑫重重地点点头,不再沉默了,嗓音清晰地大声说。我略感惊奇,因为班里并没有亦鑫熟识的同学,她选择留下来的原因,或许只是我刚才和她聊天的短短几句话。后来我与亦鑫爸爸加了微信,果然证实了我的猜想。
不僅有亦鑫,班里最先一批向我敞开怀抱的孩子中,印象深刻的还有群宇和思琦。这是两个活泼外向的小家伙,她们总能最先接起我的笑容,课堂听讲和互动也十分投入。也许是这两个外向的孩子带了个好头,班里的小朋友逐渐发现,教“创意写作趣味课”的董老师蛮有耐心的,也乐于跟他们交流谈心,于是后来的几天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渐渐接纳了我的到来。
时至今日,仍然清晰地记得在那条去上课的路上,一群孩子顶着正午的烈日,张开瘦瘦小小的双臂向我跑来的情景。他们一边高声欢呼着“董老师”,一边把我团团抱住,红扑扑的脸蛋笑眯眯的,上面挂着细细密密的汗珠。而亦鑫总喜欢用温热的小手从身后环绕,我回头望向她时,她会咯咯地笑着躲闪。
课余时间,我还进行过一次学生家访。原先这并不在计划内,相识时间不算长,贸然家访未免莽撞了些。然而,那位名叫佳睿的小姑娘却再三邀约,我便在一个雨后初晴的傍晚前往,与她的爸妈、姐姐一同在前屋促膝谈心。佳睿说起话来轻轻柔柔的,家里是土生土长的回族人,开有一间清真烧烤店。她的爸爸木讷寡言,憨厚的笑容足以显示诚意,妈妈和姐姐较为善谈,不仅端上免单的美味烧烤,还详细向我介绍回族的特色文化。她的姐姐甚至主动分享起了《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家访次日,佳睿送了我由她亲手绘制的贺卡和信件,她说:“老师,你就像我的亲姐姐一样愿意与我聊天,谢谢你。以后有机会,你能再来这里,和我们一起过开斋节吗?”(开斋节相当于回族的春节)贺卡上画着一大一小两个女生手牵着手,在花丛中并肩而行。
是的,很难想象,孩子们对情谊如此珍重、如此纯粹:罗槿带来自家腌制的鸡爪;万可默默地为我收拾书本,搬好凳子;思璐扑闪着一双小鹿般迷人的大眼睛,与我分享她最喜欢的饼干;佳琪折了一颗彩色的纸爱心放进我的包里……
凭心而论,孩子们和我是彼此成就的。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到来本身便是这纷乱尘世间一份绝佳的礼物,为人性镀上了轻盈通透的色彩,给予了我这个夏天最最绚丽的记忆。
三
支教的过程中自然不全部是快乐,也包含了辛苦、忧虑、自责、茫然。每日清晨六点多起床,晚上临近午夜休息,白昼经历的种种几乎没有一件是重样的。
大约在第五天的时候,我去四班上课。一位瘦小的女孩课后跟随我到走廊上,她幽幽地叫了一声“董老师”。我疑惑地转身。她快走两步迎上前来,嗫嚅着说:“董老师,您可以帮我转交一封信吗?”摊开手掌,一封折成四折的字条已被汗水浸湿了,最外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小克老师收。我寻思着烛心社这一届支教队,没有一位老师昵称叫小克呀?“我知道。”小女孩吸了吸鼻子,几乎要哭出来了,“小克老师是两年前来的,我一直在等他。请董老师帮我把信转交给他吧。”没等我答话,她便一扭身跑开了。
我拿着信去找队员屈骏博,因为他已在这里支教了四年,对往届的老师了解最多。“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他敲了敲脑袋,也拿不定主意。无奈之下,我与他一合计,要想寻找关于这位小克老师更多的信息,也只有从孩子这封信的内容入手了。我们打开信,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小克老师:您好!
您说过最喜欢我画的画,您离开后,我又画了很多画,期盼再次见到您时,挑一幅最好的送给您,让您开心。您为什么连续两年没有来?我很想您,也想一直参加暑期夏令营。可是明年我就五年级了,五年级的学生就不允许参加了,您到底在哪里呀?
您的学员 刘婕
一时间,我和屈骏博陷入了沉默。或许,此次支教于我们这些成年人而言,只是重要事务中的一项,但对于稚嫩的孩子们来说,却会很长时间铭记在心,念念不忘。屈骏博试著在往年的支教群里询问了一下,却无人回应。那位神秘的小克老师销声匿迹,已不知身在何方了。我将情况告诉了刘婕,她点点头,眼泪再也忍不住,哗啦啦地流了下来。
为了安慰刘婕,我送了她一罐糖果和两张上海夜景的明信片。出乎意料的是,几乎四个班所有的孩子全对上海夜景的明信片情有独钟。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努力完成我所布置的作文,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做笔记,都是为了能拿到明信片奖品。甚至有胆子大些的男生,直接对我说:“老师,您可以给我们讲讲大都市的生活吗?坐飞机、高铁、磁悬浮列车的感觉是不是超级棒?”
与此同时,视线回转到微信家长群,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寄予了极大的期待。他们纷纷通过群聊加我微信,向我这个菜鸟老师私下询问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言辞之间,全部是对自家孩子将来通过高考走出大山的厚望。
短短十日,永平这个地方,已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秀丽的山川、湛蓝的天空、夜间八点还未褪去的璀璨晚霞、一年一度饱含祝福的火把节(彝族)、多民族人民和谐共处亲如一家的画面……犹然记得今年永平的火把节是7月27日。白天一切如常,到了晚上,住所周围渐渐喧嚣起来。
原来我们居住的地方,正是周边几个村庄庆祝节日的聚集地。他们扎起有两层小楼一般高的大火把,一群人手拉手随着音乐翩然起舞。我正新奇地观望着,身后突然有声音叫道:“董老师,您也来啦!”是一名一班的小姑娘,白色的衬衫上有大片土黄色的斑点,她牵着我去找一个大些的男孩子,介绍说这是家里的兄长。他们彝族会在火把节这天向对方身上抛撒松脂粉末以表祝福。然后,兄妹俩相视一笑,邀请我共用一袋松香,一块儿嬉戏玩耍起来。虽然并不熟识,但彼此心怀善意,绚烂的火焰映照出我们快活的笑脸。那一刻,火光飞舞中,我真心喜欢上了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节日,也真心为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团结的大家庭而倍感温暖。
火把节结束后,支教的课程便陆陆续续地结课了。没想到时间如此飞逝,当我开始适应并融入当地的生活时,这段相遇却已猝然进入到了尾声。正如亦鑫爸爸在告别之际所说的那样:“这是我女儿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活动,所得到的收获超乎想象。几位老师年龄不大,但是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孩子们在离别时痛哭流涕,足以显示情谊的珍贵。感谢复旦大学,这次活动将是我女儿成长历程中,永远的财富!”
诚然,对于此地的孩子们而言,走出大山绝非坦途,但只要兼具梦想与毅力,怀抱着憧憬与决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迈出每一步,他们完全可以谱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这样坚信着,亦诚挚地祝福着。
后记
如今,离开云南已经一月有余,每每回想起在永平的点点滴滴,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丝怅然。虽然早已明了“聚散总有时”,但仍无法释怀这人生路上注定匆匆的相遇与别离。
回到江苏的家中,孩子们像是商量好了似的排着队给我打电话。他们稚气的童音从手机那端传来,泪水便悄悄地盘旋在我的眼眶里。第一次体会到这样矛盾的心情:既希望他们记得我,又祈愿他们忘了我。思念这个词,太沉重了,本不该属于尚且幼小的心灵,不是吗?
“敬爱的董老师:因为有您,我觉得上海的东方明珠更亮了,上海的晓景、夜景更美了……我们就要分别了,我舍不得分别,我流着泪写下这封信。”几经调整,收拾好悲伤的心情,我开始仔细地将小朋友们赠送的告别礼物归类:信件放一盒,彩色黏土作品放一盒,手工剪纸和图画再放一盒。看着书桌上这三个沉甸甸的盒子,我仿佛又置身于大山之间的白云深处,重回到了曾经辛勤而快乐的日子。
似水流年,寒来暑往,或许这一切终将成为如烟往事,但在群峰环绕的永平,在山巅之上距离天空最近的那段岁月,我会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