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由之路探寻

2021-03-17杨婷

成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中职语文因材施教

杨婷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否可永久传承和语文课程教学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对此,语文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增强对汉语文字的理解,拓展中学生的语文文学知识量,让学生的综合思维得以全面提升,文中结合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不足展开探讨,以便于找出合适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职语文 因材施教 教学改革 创新模式

因材施教无论是古代亦或是现代都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其精髓在于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教育,概括而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在其可接受范围内,尤其是个别差生都应顾虑到位,确保各个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详细的策略介绍。

1 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讲过,教育并非是为了选出尖子生,而是充分挖掘更多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其得以全面发展。众所周知,中学生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由于语文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这就导致大多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同时汉语拼音、词汇等基础都掌握的不牢固,也很容易影响语文学习效率,举例而言,“癖好”的“癖”字应该是第三声,可却总有学生写成第四声,总是在声调上出错,久而久之,语文成绩差了,也就更不愿意花费时间在语文课上,平时上课不是聊天便是玩手机,对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个性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制定差异教学方案,比如,在安排作业上,成绩好的学生可增加作业难度,引导其学习更多知识点,拓展其知识量,以便于提高学生语文作文水平,中等生在安排作业重在巩固其基础,差等生安排作业重在增加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成绩都可提升,特别是要让差等生看见学习的希望,从而爱上学习。所以,教师要运用不同教育方式,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去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2 以人为本,重视兴趣,分层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努力,用心,对此,教师要对各个学生的兴趣多加留意,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一直都提倡因材施教,他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令人称赞,主要是结合学生的个性实行一对一的教育,其认为,身为老师掌握了学生的性格特征,才可制定出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举例而言,曾经孔子对弟子做出了评论,他曾言过高柴愚笨、曾参迟钝、仲由果断、冉求多才多艺等,为了让学生都可进步,他选择了分层教育,这种方式可让学生都有所成就,而不是在大锅饭型教育中混混度日,所以,现代教学也可参考这一教学模式,以分组分层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其制定相应的目标,让学生在成就感中不断进步,对语文产生兴趣,转变中学生被動学习的局面。

3 积累字词,夯实文化基础

因在小学累积的词汇量少,我国大多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都还停驻在小学时期,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累积词汇量,每日识字认字,为其中学语文学习打好基础。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内容来看,课程中经常会出现多音字、形似字以及音似字等等,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教师可组织竞赛,让中职生在比赛中拓展词汇量,由于每个学生专业不同,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侧重点,以从浅到深、从易到难的方式去提高学生水平。比如,教师要灵活变通,用自命题、多命题等方式去为学生安排短作文练习,让优生、中等生、差生均可在写作中进步。

4 结合实际生活,训练口语表达

因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过于薄弱,不少学生人际交往上存在语言障碍,特别是大庭广众之下,面对众人不知如何表述,身为中职生即便是不用口才好,可却也不能失去正常的沟通能力,否则,对其生活和学习均会造成影响,所以,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和口语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安排口语训练,结合个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可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增强对语文词汇的感悟,比如,汽车维修专业,可邀请学生讲解汽车的制作流程和发动机的工作流程,给每个学生两分钟的表述时间,此外,在语文上课前,也可给学生留下五分钟的课前阅读时间,让学生朗诵散文诗歌等,让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一步步的提高。

5 重视个性特长施教,让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环境、个性特长以及理解能力不同,所以,语文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别,对此,我们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鼓励,渴望教师的认可和尊重,可是因受到打击,缺少吃苦精神,所以,成绩无法提升,为了改变学生错误的观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去提高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对差等生的关注,把控课堂教学节奏,采取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融入课堂,当其在问答中掌握了方法,得到了感悟,自然会更喜欢语文。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教育的方向如何调整,站在职业教育特殊性的角度来讲,“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就证实了不同教育方法的重要性,这主要是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有别,运用分层教育更能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功,爱上语文,这一点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便可看出,所以,身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的特征,挖掘其长处,实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不断进步,从而为我国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通知,田海洋.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特征与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1).

[2] 王卓.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路径探寻[J].教育导刊.2018(02).

蒲县职业中学校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中职语文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