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在哪里

2021-03-17刘满平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5期
关键词:过渡期消耗量碳达峰

文/刘满平

时间紧、任务重,我国的“碳中和”之路注定并不平和。

▲我国当前尚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量仍处于“双上升”阶段。 供图/视觉中国

10 年内碳达峰,40 年内碳中和。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最近的研究报告,在新的气候目标下,碳强度在2030 年相比2015 年的下降幅度要超过65%,2025 年末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至少要到20%、2030 年末至少要到25%。业内指出,这一模型数据尚属于相对保守。

“碳中和”目标的出台,为我国未来绿色低碳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但要看到,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的历史进程相比,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量体量巨大

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41.7 亿吨。其中,中国排放98.3 亿吨,分别是紧随其后的美国、欧盟的2 倍和3 倍。中、美、欧CO2排放量占全球的比重合计为53%,而中国比重达到28.8%。

我国当前尚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量仍处于“双上升”阶段。2019 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比2006 年分别提高了69.7%和47.2%。而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CO2排放量已经逐步下降。美国于2007 年达到能源消费高峰,同年达到碳排放高峰;欧盟于2006年达到能源消费高峰,同年达到碳排放高峰;加拿大、日本也均已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的过渡期远低于发达国家,时间紧任务重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CO2排放达到峰值到“碳中和”普遍有50~70 年的过渡期,而我国从2030 年达到峰值再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过渡期只有30 年。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发展速度、经济规模以及资源禀赋,用30 年时间走完欧美国家走了60、70 年时间的道路,其难度可想而知。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高碳化石能源占比过高

我国能源结构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占比达到85%。其中,煤炭的占比达到57%。2018 年,我国煤炭碳排放量占能源总碳排放量比重的79.8%,相当于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59.0%的1.35 倍。而美国和欧盟煤炭消费比重仅为12%和11%。

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耗偏高

中国与欧盟、美国等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类型。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生产结构中占比偏低,工业与制造业占比相对较高,经济发展和就业高度依赖工业与制造业。而工业与制造业对能源消费的需求量大,能源消费占比要高于增加值占比,导致我国单位GDP 能耗仍然较高,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倍、发达国家的2~3 倍。

我国人均GDP低于发达国家,承受能力有差距

全球多数发达国家“碳达峰”时,人均GDP 的起点水平为2.5 万~4 万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GDP刚超过1 万美元。即使到2030 年“碳达峰”时,人均GDP 预计为2 万美元,还是低于欧盟、美国“碳达峰”时的人均GDP 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能源价格当作一种公共福利产品对待,能源商品属性体现得不够,对能源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有差距。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我国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利益考量,必将产生深刻巨大的影响: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深刻转型;能源供应模式发生转换;消费模式和生活模式发生转变等。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压力与困难巨大,需要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更大的毅力与魄力,采取包括法律、宣传教育、技术以及经济在内诸多政策措施,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承诺的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部分做出“碳中和”承诺国家/地区

我国主要高耗能行业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猜你喜欢

过渡期消耗量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有机化学反应中试剂最大消耗量问题探析
《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农业生产方式研究及过渡期预测
迈腾1.8TSI车燃油消耗量大